摘要:前几天去田里看灌浆情况,发现西边那块田的稻粒摸着还是瘪瘪的,剥开一看,里面的米仁小得可怜,而东边相邻的田块,稻粒已经饱满得快撑破颖壳了!同样的品种、同时播种,灌浆速度咋差这么多?灌浆慢可不是小事,不仅会推迟成熟,还会让千粒重下降,每亩少收几十斤是常有的事。不少
前几天去田里看灌浆情况,发现西边那块田的稻粒摸着还是瘪瘪的,剥开一看,里面的米仁小得可怜,而东边相邻的田块,稻粒已经饱满得快撑破颖壳了!同样的品种、同时播种,灌浆速度咋差这么多?灌浆慢可不是小事,不仅会推迟成熟,还会让千粒重下降,每亩少收几十斤是常有的事。不少老乡都遇到过这问题,却不知道到底哪儿出了错,今天就跟大伙儿好好聊聊水稻灌浆慢的门道。
首先,气候条件是 “头号影响因素”。水稻灌浆最适温度是 20-28℃,要是灌浆期遇上连续低于 17℃的低温,或者高于 35℃的高温,都会打乱灌浆节奏。低温会让光合酶活性降低,养分制造慢;高温则会加速稻株呼吸消耗,养分攒不住。
其次,肥水管理不当会 “拖后腿”。很多人觉得灌浆期不用管肥水,其实这时候缺肥缺水都会影响灌浆。要是孕穗期氮肥施太多,灌浆期稻株会贪青徒长,养分都用来长叶子,稻粒自然缺 “营养”;要是灌浆期缺水干旱,根系吸收不到水分,养分运输受阻,灌浆也会变慢。所以,我水稻穗期都会叶面喷施:稼产万贯和氨基肽丰500倍水溶液1-2次,营养均衡,稻粒灌浆顺利,长得结实饱满。
再者,病虫害 “偷食” 养分导致灌浆不足。灌浆期常见的稻飞虱、纹枯病,会悄悄消耗稻株养分。稻飞虱吸食茎秆汁液,让养分无法输送到稻粒;纹枯病则破坏叶片,减少光合产物。我邻居家去年灌浆期爆发稻飞虱,没及时防治,稻粒灌浆慢不说,还出现了大量空壳,损失不小。
另外,品种和播种时间也有影响。有些品种本身灌浆速度就慢,要是再推迟播种,灌浆期遇上低温,问题会更严重。其实水稻灌浆慢不可怕,关键是找准原因。只要关注天气变化、科学管肥水、及时防病虫,选对品种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就能让稻粒顺利灌浆,长得饱满结实,保住咱们的收成。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