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言: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为落实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政企直通车”平台联合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推出“红色引擎·领航发展——2025‘党建强企’系列融媒体报道”。第八期,走进南平,探访杜氏家居—— 一家专注于竹木行业发展的国家级现代工业化
导言: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为落实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政企直通车”平台联合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推出“红色引擎·领航发展——2025‘党建强企’系列融媒体报道”。第八期,走进南平,探访杜氏家居—— 一家专注于竹木行业发展的国家级现代工业化智造型企业。
东南网9月28日讯(本网记者 王俊杰 翁莉)走进福建杜氏家居集团智能车间,一面鲜红党旗在自动化生产线旁熠熠生辉。近50名党员技术骨干化身“红色引擎”核心力量,带领千余名员工将闽北原木淬炼为远销欧美的高端制品。从2003年成立党支部到2022年升格为邵武市首家非公企业党委,这家全省实木木制品出口龙头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党建与经营同频共振的特色之路,让“红色基因”成为发展核心动能。
集团全景照
组织筑基:党建融入企业治理
在杜氏家居生产车间,“党员责任区”标识随处可见。关键工序岗位上,党员的照片与承诺在生产线上形成独特风景线。“我们建立常态化党员技术骨干表彰机制,持续为‘红色引擎’注入澎湃动能。”集团党委书记陈学南说。
杜氏家居的党组织建设一路进阶,从1989年企业初创的支部建设,到2022年9月成立党委,47名党员组成的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党委成立象征着杜氏党组织开启新征程。”董事长杜锦祥强调。这位从木匠学徒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深谙:党建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如今,集团占地331亩、员工超1200人。
创新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是杜氏党建的鲜明特色。目前9名党员担任企业中层以上领导职务参与核心决策,26名党员成为技术骨干,党组织与管理层交叉任职率超25%。“民企党建要找到自身价值坐标。”2002年加入杜氏的陈学南,将国企党建经验与企业实际结合,探索出“三会一课”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新路径。2024年开展集中学习12次、主题党日6次,从先进事迹学习到职业病防治培训,党建活动紧扣企业发展需求。
党员技术创新攻关设备
党员攻坚:红色动能驱动创新
“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次品、无违章”的“三有三无”理念,成为杜氏党员行动指南。
党委牵头的技术创新成果显著。集团作为行业唯一代表亮相“第5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竹木智造过程精准管控全景APP应用解决方案”入选福建省工业 APP 标杆案例;“数字竹木关键技术研发”获全省制造业唯一软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省级标杆。2024 年,集团通过“精益竞赛”平台完成661项技术改进,党员牵头或参与的占三分之一,创效2567万元。“四比四看”活动更激发全员活力,党员内训师开设“党建微课堂”与“业务进修班”,推动素质提升。2024年,集团斩获第八届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竹集成材项目入选省级“揭榜挂帅”攻关名单。
杜氏集团党支部组织党员到邵武大埠岗镇竹源村开展助农活动
文化铸魂:责任担当树形象
每年9月29日的“杜氏创新节”和4月30日的“劳模节”,是“杜氏人”最期待的盛会。自2006年设立以来,已累计评选246位劳模,以特色节日涵养创新文化。
党委将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2024年开展“灯启金龙闹元宵”“浓情端午”等传统文化活动7场,通过校企合作接待师生810余人次。企业也因此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总工会第三批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单位。
在社会责任领域,杜氏同样彰显担当。2022年5月邵武市教育发展基金募捐中带头捐1200万元;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党员干部曾卷起裤脚下田插秧;与竹源村结对帮扶,探索“生态立村、旅游富村”新路,2020年帮助村财增收20余万元。
从北京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实木装饰,到深圳湾总部大楼的本木作品,杜氏家居的产品诠释着匠心品质。而比木艺更珍贵的,是企业用二十余年党建实践培育的“红色基因”。“跟党创业,以木立信”,杜氏家居将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在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中,书写新时代非公党建的“杜氏答卷”。
本文图片由福建杜氏家居集团供图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