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俗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秋分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凉爽的秋季,相信大家也能在清晨或傍晚的风中感受到秋凉之意。
民俗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秋分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凉爽的秋季,相信大家也能在清晨或傍晚的风中感受到秋凉之意。
1 穴位保健
肺与秋气相通应,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秋分穴位养生以“补养肺气”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肺俞穴和大肠俞穴。
肺俞穴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输注背部之处,与肺脏内外相应,是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按摩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等作用。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敲背部肺俞穴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
大肠俞穴
大肠俞为手阳明大肠经经气汇聚之处。大肠为“传导之官”,能调节水液代谢。按压该穴位能缓解肠道不适等症状,便秘的时候要重点按压此穴位。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双手上下擦揉两侧大肠俞穴,每次3~5分钟,以局部自觉温热感为宜。
2 养生小妙招
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此时容易出现大便干结、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症状。针对大便干燥,可用中药脐贴和揉腹搓腰法推拿。
中药脐贴
【材料】锁阳10克,大黄5克,艾绒5克,蜂蜜适量。
【做法】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脐中央。将锁阳、大黄打成粉,放入适量蜂蜜、艾绒,调成膏状。取少量药膏加热后放在纱布上,敷于神阙穴,待冷却后更换,每次敷10~15分钟,1周3~5次。
【功效】润肠通便。
揉腹搓腰
【部位】腹部,腰骶部,支沟穴。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在手腕关节上3寸(4横指)处,为通便要穴。
【做法】先将双手搓热,掌根置于腹部(肚脐)由里往外逆时针、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揉约5分钟。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支沟穴约5~10分钟。最后,再次搓热双手,掌根置于腰骶部,反复搓热,约5分钟即可。若老年人皮肤干燥,可以将精油涂于操作者的掌根。
【功效】行气通腑。
3 药膳调理
石斛沙参炖鸡汤
【材料】石斛15克,沙参15克,茯苓15克,土鸡(去皮)250克,生姜2片,食盐适量。
【做法】土鸡洗净去皮,斩成小块备用。将石斛、茯苓、沙参洗净备用。所有材料一并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先大火煲沸,再改小火煲1小时左右,加入少量食盐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祛痰止咳。
乌梅菊花茶
【材料】乌梅9克,菊花5克,生甘草3克。
【做法】乌梅、菊花、生甘草一同放入茶壶中,加入清水煮沸。过滤取汁,即可饮用。
【功效】润肺防燥。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6:50
重播时间 :次日06:23
来源:北方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