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的主人公是赵凤兰,她现今已六十多岁,若谈及她年轻时的经历,村里的老人都会摇头道:“她这一辈子,还真应了那一句预言,”
冀中平原有个不起眼的小村子,至今还流传着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赵凤兰,她现今已六十多岁,若谈及她年轻时的经历,村里的老人都会摇头道:“她这一辈子,还真应了那一句预言,”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凤兰刚出嫁没几年,
村里的人背后都称她为“火炮张”,因其婆婆说话嗓门大,且做事性子急,十分厉害,
凤兰性格倔强,年轻时脾气颇大,不愿在家受气,而婆婆与她一样性子火辣且都不服输,故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有一年秋收之时,家里刚晒好的麦子还未收到屋里,婆婆觉得凤兰动作慢,指着她鼻子骂道:“你笨手笨脚的,以后难道不会饿死全家吗?”
凤兰憋了好一阵子,最终没忍住,两人便扭打起来,彼时农村女人皆穿宽松的黑布裤,凤兰一用力,婆婆的裤子从膝盖到大腿被撕开一道口子。
院子里看热闹的邻居皆笑了起来,婆婆当时气得脸通红,抱着屁股便往屋里跑,
此事很快在村里传播开来,成为多年都能谈及的笑谈,众人背后皆言凤兰“厉害”婆婆也常为此深感丢脸。
自那以后,婆媳二人关系愈发僵持,几乎到了难以共处的地步。
就在那场闹剧结束不久,村里来了一位算命的老头,
他身着一件破长袍,挑着担子于街头巷尾走动,口中不断念叨:“天机不可说,天机不可说,”
婆婆心里憋着气,拉着凤兰去算了一卦,
老头盯着凤兰的脸看了许久,突然说了句令人费解的话:
“你这女子,若躲不过,前半生必定多灾多难,且一辈子得饮三眼井的水,方能把日子过顺
众人一听,心中有些疑惑,啥是“喝三眼井的水”?村里仅有一口老井,何来三眼井?
婆婆冷笑着说道:“你听见没,你的命格就是克家,哼咱们张家有你没你没差别!”
凤兰虽然嘴硬,但心里也不由得犯了怵,
在结婚后的最初十几年里,凤兰的日子确实不太顺遂,
丈夫于公社劳作,不是手受伤,便是生病,家中几乎无稳定收入,凤兰独自带俩孩子,白天要下地,晚上还要纺线织布。
更为糟糕的是,婆婆向来瞧她不顺眼,逢人便称:“这媳妇命硬,我们张家跟着遭殃,”
家中的矛盾愈发严重,已有要分家的说法,
凤兰那会儿常常在夜里偷偷抹眼泪,她觉着自己命可真不好,每回想起算命老头的话,心里便越发难受。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九十年代初,
那几年村里修路,不料在村西头挖出两口旧井,井口虽荒了好些年,然而水挺清,让人重新整治后,还能饮用。
这样一来,村子里就有了“三眼井”,
村中间的老井,
西头新挖出的两眼井,
此事令众多老人忆起往昔所说的“需饮三眼井之水”,
有人私下里对凤兰道:“你倒不如每日去那几处水井打水,没准就会有好运降临,”
凤兰有些将信将疑,可日子实在太艰难,她也顾不上笑话,接着她每日挑着扁担,从三口井中各打一桶水回家,来来回回地折腾,如此坚持了好几年。
村里之人见她如此行事,皆言她疯癫,然而凤兰心中思忖,只要能令一家人安稳,吃些苦头并无所谓,
奇异的是,自打她坚持饮用“三井水”,家中的生活逐渐出现了改变,
丈夫于乡镇企业谋得一份固定工作,收入趋于稳定;两个孩子也先后逐个考上了学,
更巧的是,婆婆年岁渐长,脾气也较以往好了许多,有一回婆婆病得厉害住院,全赖凤兰日夜守在床边端茶送水,婆婆才渐渐康复,婆婆这才头一回在众人面前言道:“这媳妇没白养,”
邻居们皆言凤兰“历经诸多困苦,如今命运将要转变,
之后凤兰生下小女儿,算上之前的一儿一女,她成为村里人家称羡的“儿女双全”。
大儿子后来到城里工作,还娶了媳妇;女儿嫁到隔壁镇子;小女儿很聪慧,考上了大学,凤兰一家终有了三世同堂的热闹之景。
每至过年之际,院子里十分热闹,孙子孙女围在她身旁,婆婆虽早已离世,可临终前还攥着她的手说:“凤兰你是咱家的福星,”
那一刻,凤兰哭得泪流满面。
当下凤兰已然是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她常对晚辈说道:
所谓三眼井,不过是给自己留个念想而已,若不是我硬撑着,怎会有如今这般模样”
她知晓所谓预言仅仅是个巧合,真正助她摆脱困境的,并非井水,而是自己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以及愿意去付出的心。
在村子之中,此故事被人一代又一代地讲述着,有人视其为传奇,有人将其当作笑话,然而更多人明晰:
命运再难,也挡不住一个人向前走的决心。
来源:寻歌踏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