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八识感知→业力→命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1:56 1

摘要:一:人体的八识感知 唯识学是宗教学者研究了人类的各种欲望是出自人体八识的哲学理论,人体八识是佛教唯识宗的核心理论,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前五识负责感知外界,意识进行综合认知,末那识产生自我意识,而阿赖耶识则是一切的根源。(台

一:人体的八识感知 唯识学是宗教学者研究了人类的各种欲望是出自人体八识的哲学理论,人体八识是佛教唯识宗的核心理论,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前五识负责感知外界,意识进行综合认知,末那识产生自我意识,而阿赖耶识则是一切的根源。(台湾著名的 李嗣涔[lǐ sì cén] 物理学博士研究过唯识学,被他数理逻辑量化、精确实证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观看一下)

八识感知逻辑图

前五识:1. 眼识:通过眼睛对物质光成像的接触,产生视觉认知.(一个人大脑接受信息83%主要来源于眼睛的视觉,没有视觉看不到色彩,就感知不到美与丑,看不到外部世界的光成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瞎子的世界,没有任何颜色)2. 耳识:通过耳朵对声音的接触,产生听觉认知.(没有听觉听不到声音,聋子听不到声音不会说话,也感受不到音乐的动听美妙及噪音的难听)3.鼻识:通过鼻子对物质分子散发的气味接触,产生嗅觉认知.(没有嗅觉,闻不到各种气味,感受不到气味的芳香与腐臭)4.舌识:通过舌头对有形物质的接触,产生味觉认知。(没有味觉,品尝不到食物的酸甜苦辣)5.身识:通过身体对触尘的接触,产生触觉认知。(没有触觉,人就感受不到肉体的欢愉及疼痛)第六识 - 意识:意识对法尘产生作用(法尘:每个人独有的所思所想的一切事物) ,是综合感觉形成的知觉和思维。它不仅能认知外界,还能对内心状态进行思考和判断。第七识 - 末那识:作为意识的根源,末那识执着于阿赖耶识为自我,是产生自我意识的根本。第八识 - 阿赖耶识:摄藏一切法的种子,是生命的主体。它在人死亡时脱离躯体,等待投胎的因缘。成佛时,阿赖耶识转变为第九识,即佛的"无垢识"。八识理论帮助我们理解认知的过程和生命的流转。了解八识有助于深入探讨生命的修行和对心的本质的认识。二:业力与命运 人体的八识感知系统最终会产生每个人的业力,从而形成命运: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古老的问题,涉及到哲学、宗教和心灵修养的核心。业力与命运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存在微妙差别的概念。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哲学观理解它们的核心关系:命运更像是一个“剧本”或“蓝图”,它设定了一个人生命的基本框架和可能性(比如出生家庭、先天体质、大的时代背景等)。它常常带有一种“被动接受”的色彩。业力更像是一套“因果法则”或“道德物理学”,它强调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现在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因),会塑造你未来的经历和境遇(果)。它充满了“主动创造”的可能性。下面我们进行更详细的探讨。1、什么是业力?业力(Karma),源自梵文,意为“行动”或“作为”。其核心是因果律。它不是一个惩罚或奖励系统,而是一个中立、精确的自然法则,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业力的构成:业力由三个要素组成:思想(意)、语言(口)、行为(身)。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在播种一颗“业”的种子。·业力的种类:

七情六欲的情绪和欲望

(1) 善业:由慈悲、善良、无私的行为产生,会带来快乐、顺利的果报。 (2)恶业:由贪婪、嗔恨、愚痴的行为产生,会带来痛苦、障碍的果报。 (3) 无记业:中性、无善恶倾向的行为,其果报不明显。· 业力的成熟:业种成熟需要时间,有“现世报”、“来世报”和“后世报”之分。这解释了为什么“好人未必马上有好报,坏人未必马上有恶报”。业力的关键不是“宿命”,而是“选择”。你此刻的选择,正在创造你未来的业力。2、什么是命运?命运通常指一种预先注定、无法更改的生命轨迹和结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常与“天命”、“宿命”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的“命中注定”、“听天由命”就反映了这种观点。命运的来源:在不同体系中,命运可能被解释为:上帝/造物主(大自然)的安排(如天命)。 前世业力的总和与集中体现(这是业力与命运交汇的关键点)。3、业力与命运的辩证关系将两者结合,才能得到一个更完整、更积极的人生观。(1) 命运是“过去的业”的呈现,业力是“塑造未来命运”的工具。你可以把“命运”理解为你过去(包括前世)所造业力的总成绩单。它决定了你人生的起点和初始设置(比如你的天赋、家庭环境等,这些是你无法选择的)。而“业力”则是你从此刻开始,如何运用这份成绩单,并通过当下的努力去改变未来成绩的能力。(2)命运:你的出身和先天条件及后天努力机缘。这“过去、现在、未来的业”。 业力:你的策略、心态和技巧。你现在的“脑力、心力、体力”的状态(当下的业),决定了每个人的人生最终输赢(未来的命运)。高层次智慧的人可能把穷困的人生经营好,庸人可能把富裕的人生经营破败。(3)命运:你继承的一切外在的利益资源和个人的天赋,它的肥沃程度是固定的(这是过去的业造成的)。业力:你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你是勤奋向上、帮助他人(行善),还是摆烂堕落、坑害他人(作恶),决定了你未来的收成。 勤奋的人可以让低质的人生迈向高质,懒惰的人会让高质人生迈向低质。(4)业力观打破了僵化的宿命论,赋予了人主观能动性。这正是业力思想最积极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通过当下有意识的创造善业、避免恶业,我们可以逐渐改善未来的境遇。你不仅是命运的承受者,更是其共同创造者。面对逆境,砥砺前行,解决属于自己的人生困境.5、如何运用业力法则改善命运?

命运的模拟全息图

基于业力的观念,改善“命运”的方法非常清晰:(1)觉察与负责:首先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并对它们可能带来的后果负起全部责任。停止抱怨外在环境。(2)断恶修善:有意识地减少贪婪、嗔恨、愚痴的行为(身、口、意),积极培养慈悲、智慧、布施、忍辱等善行。(3)转变心念:最根本的业是“意业”(思想)。改变命运,从改变心念开始。一个积极、慈悲的心念,会自然引导善的言语和行为。(4)接受与努力:坦然接受当下作为“过去业果”的命运(比如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但同时全力以赴地用“当下的善业”去创造更好的未来。总结只信命运,容易让人陷入消极和被动。理解业力,则让人走向积极和主动。命运是过去的业力造成的既定轨迹,而业力是当下可以运用的、改变未来命运的力量。最终,业力与命运的哲学指向一个核心:我们的生命拥有巨大的可塑性,真正的力量不在外界,而在我们每一个当下的选择之中。 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