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扎根:以信仰引擎点燃教师的使命担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08:10 1

摘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的长河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信仰的播种人。“铸魂”为教师立心,让教育有了精神坐标;“扎根”为教师立行,让使命有了实践土壤。当信仰成为驱动教育的“核心引擎”,教师便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勇毅前行,将“为党育人、为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的长河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信仰的播种人。“铸魂”为教师立心,让教育有了精神坐标;“扎根”为教师立行,让使命有了实践土壤。当信仰成为驱动教育的“核心引擎”,教师便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勇毅前行,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担当,书写在每一堂课、每一次陪伴、每一份坚守里。

一、铸魂:筑牢信仰之基,锚定教育初心

“魂者,器物之统摄也。”教师的“魂”,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是对“立德树人”的坚定信念,更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清醒认知。这份“铸魂”,始于对理想的校准——在师德专题培训中,教师们重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从“四有”好老师的标准里明确自身定位;在红色教育研学中,他们走进革命纪念馆,在先烈“为教育救国奔走”的事迹中,读懂教育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结。

这份“铸魂”,融于对价值的坚守。当面对功利化教育的浮躁风气,教师选择以“静待花开”的耐心守护学生成长;当遭遇“重分数轻素养”的片面评价,他们坚持在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劳动精神,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正如一位乡村教师所言:“我教的不只是数学公式,更是让孩子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奋斗能成就未来’的信念。”铸魂,让教师在纷繁世事中守住了教育的“初心坐标”,让每一份付出都有了精神的重量。

二、扎根:深植实践土壤,厚植育人根基

信仰不是悬浮的口号,需“扎根”于教育实践的沃土,才能生长出真实的力量。教师的“扎根”,是扎根于三尺讲台的深耕细作——深夜的办公室里,他们反复打磨教案,只为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易懂;课堂上,他们敏锐捕捉学生的眼神,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思维的步伐;课后,他们伏案批改作业,用红笔写下的不仅是对错,更是“再细心一点”“这个思路很棒”的鼓励与期许。

这份“扎根”,是扎根于学生心灵的温暖陪伴。面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主动蹲下身子倾听,用“我知道你很棒”的信任驱散他们的胆怯;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教师默默送去书籍和文具,用“我们一起努力”的支持搭建起成长的阶梯;在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化身“引路人”,用“失败是成长的礼物”的开导,帮他们重拾前行的勇气。扎根,让教师的信仰不再是遥远的理念,而是触手可及的关怀、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教育有了温度与厚度。

三、赋能:激活信仰引擎,彰显使命担当

当“铸魂”筑牢了精神内核,“扎根”夯实了实践基础,信仰便成为驱动教师担当的“强大引擎”,让他们在教育的挑战与变革中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教师以信仰为帆,主动拥抱新变化——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信息技术,将VR、AI等融入课堂,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走进”故宫、“看见”宇宙;他们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把非遗技艺、乡土文化搬进课堂,让学生在传承中读懂文化自信。

在时代赋予的使命中,教师以信仰为桨,勇担育人重任。疫情期间,无数教师化身“主播”,在屏幕前坚守教学阵地,用“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确保线上教学不掉线;在乡村教育的一线,年轻教师放弃城市的繁华,带着“让乡村孩子拥有同等教育机会”的信念,扎根山区数年,用知识为孩子们打开走出大山的大门;在特殊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们以“一个都不能放弃”的坚守,手把手教残疾学生读书、写字、学技能,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铸魂,让教师有了“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扎根,让教师有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踏实。

当信仰的引擎持续运转,教师的使命担当便有了不竭动力——他们以己为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以身为桥,连接教育与未来的梦。正是无数这样“铸魂扎根”的教师,用信仰点燃了自己,也点燃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理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育出源源不断的栋梁之才。

来源:山东王者学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