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旅新地标|桥上桥下都是好风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09:46 1

摘要:想一想,在云中挑战1411米的极限跑道,然后乘电梯60秒冲顶207米高的桥塔,在桥塔顶端,坐在距江面800米的云上咖啡馆,360度全景式俯瞰连绵峰林、高峡流水……这将是怎样一种感官盛宴?

花江峡谷大桥设计之初,就注入了“桥旅融合”的基因,是“通行设施”也是“云端综合体”,是一道独特而又震撼的风景线。

想一想,在云中挑战1411米的极限跑道,然后乘电梯60秒冲顶207米高的桥塔,在桥塔顶端,坐在距江面800米的云上咖啡馆,360度全景式俯瞰连绵峰林、高峡流水……这将是怎样一种感官盛宴?

从1.0到3.0,桥旅融合升级

有“世界桥梁博物馆”之誉的贵州,将超级工程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桥旅融合项目。

仰观花江峡谷大桥。

从坝陵河大桥桥旅融合1.0典范,到平塘大桥桥旅融合2.0标杆,再到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3.0新范式,彰显着贵州打造桥旅融合的新高度。

将桥梁工程与旅游、文化、生态深度融合,即是贵州造桥的巧思更是发展旅游的智慧。《贵州省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就把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列为重点打造项目。它就像西线旅游的“中枢节点”,东边串起黄果树瀑布,西边联动万峰林、马岭河峡谷,是撑起贵州旅游新西线的骨架。

“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的价值太关键了,给贵州再添了一张‘世界级旅游名片’,让我们的旅游产品体系更厚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陈震说,这对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来说,是实打实的硬支撑。

在《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旅游区总体规划》中,把“世界第一高桥”的震撼、峡谷景观的壮丽、历史文化的厚重、民族风情的鲜活进行了有机融合,谋划了“一核两轴八片区”的空间格局,将黄果树大瀑布、花江峡谷大桥、贞丰古城、安龙招堤、兴义马岭河峡谷和万峰林等景区串珠成链。

这一“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践,正悄然改写贵州西部的旅游格局。黔西南州提出打造贵州西线黄金旅游带,安顺市打出“瀑桥联动”“桥地联动”“景城联动”三张牌,都鼓足干劲要将大桥的“流量”转化为发展的“留量”。

设计前置,打造超级文旅IP

桥旅融合,绝非“在桥上加个观光台”那么简单。

“在合理的结构体系支撑下,桥梁所展现出的力学之美,使其特别适合开发桥旅融合发展项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说。

花江峡谷大桥航拍。尹刚 摄

设计前置,给未来留足空间。花江峡谷大桥充分考虑后期桥旅融合的需求,从结构上进行计算,预留了旅游设施的预埋件,为桥旅融合发展预留了充分条件。

面对峡谷难以捉摸的风,花江峡谷大桥设计负责人叶洪平选择与风做朋友:“我们通过风洞试验、数字仿真技术研究,主梁首次采用‘中央上稳定板+上下水平稳定板’的气动措施,既节约了造价,又可作为桥旅融合空中竞速跑道。”

为让花江峡谷大桥与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相生相融,设计师们在交通功能之外,还特别注重大桥与周边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的“和谐”,由此有了以“中国脊梁”和“三叠纪古海洋”为主题的桥旅融合新景观。

“花江峡谷地带是全球古生物学家三叠纪研究的‘圣地’,也是国内最长的峡谷,属世界级旅游资源。”叶洪平说,一桥飞过,跨越了4500万年的历史。

与大桥同步施工的还有蹦极、跳伞、竞速跑道等高空运动设施和空中咖啡厅、观光廊道等休闲设施,此外还配套建设了云渡服务区,服务区里有悬崖酒店、露营区等设施。

在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有业内人士点赞:“贵州旅游的独特之处,在于能让世界级工程化身旅游吸引物,没有传统旅游项目的高额前期投入,显著提升了投资回报率。”

梦想发芽,桥下山村兴起创业潮

桥下的山村里,开办精品民宿、经营农家乐、升级小吃摊……一场由“桥”引发的创业潮与乡村蜕变,正在峡谷深处上演。

林国权“桥”见了希望,回到家乡贞丰县,在花江峡谷大桥下开起了民宿。一年多来,他化身大桥“云监工”,在自媒体上每天更新大桥的建设进度,收获抖音粉丝9.7万,给民宿赚足了人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花江峡谷大桥与绚丽晚霞同框。廖文祥 摄

在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峡谷村,54岁的梁国荣正埋头做着木工活。为迎接花江峡谷大桥通车,一栋由他亲手打造的全实木装修民宿就快营业。这家民宿也承载着他对未来的憧憬。

从闭塞到联通,桥梁建设的意义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突破,更是思维疆域的拓展。沿岸的关岭、贞丰两地对花江峡谷大桥充满了期待。

“我家开门就能望见大桥。”贞丰县花江村农家乐老板梁绍清的电话最近响个不停,“都是天南地北预约来吃饭的。”

“游客来了,不仅要吃好,也要住好。”关岭花江镇的卜彪看到大桥带来的人气,要把自家700平方米的房屋改造为民宿。

一切建设最终都要落笔于“民生”二字上。以前,翻越花江峡谷,需要两个多小时。而今,跨越峡谷仅需两分钟。

【链接】

桥旅融合 迭代升级

贵州桥旅融合1.0版本——

坝陵河大桥的设计允许游客深入内部观光旅行。这里每年举办低空跳伞国际邀请赛,还有蹦极等极限运动。2019年以370米的高度被评为世界最高的商业蹦极跳设施。桥梁附近的民宿也为游客提供了别样的住宿体验。

●贵州桥旅融合2.0版本——

平塘大桥天空之桥服务区除普通服务区的功能外,还建有桥梁博物馆、天文科普馆、天文观测台。天空之桥服务区距“中国天眼”景区仅一小时车程,与天坑、“天眼”相连,由此,服务区与各个景区联动,开通旅游直通车,为游客提供一站式购票优惠服务。同时,打造山地体旅品牌项目,建设特色酒店、房车营地等综合娱乐服务设施,让服务区真正成景区。

●贵州桥旅融合3.0版本——

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是“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大IP,加上桥梁所在区域拥有的三叠纪地质历史资源,是着力打造“桥遇三叠纪,云渡古海洋”主题,展示中国桥旅融合的一座新标杆。大桥207米观光电梯、高空蹦极台、玻璃观景廊道、桥体两侧高悬步道等设施,与桥面形成立体游览环线,让游客多角度观赏世界最高桥的壮美。大桥旁边的云渡服务区建有酒店、观光服务楼、收费站房、体旅项目,形成与布依文化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旅游景区,让大桥及服务区的定位、业态更加合理。

【见证者说】

花江镇峡谷村妖怪鱼庄老板展万昭 客人越来越多 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峡谷村,有一家“妖怪鱼庄”,远近有名。

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老板展万昭的一个特殊经历。

花江大峡谷是“86版”《西游记》流沙河的取景地,当年仅8岁的展万昭是扮演一个小妖怪的群众演员。虽只是电视里一闪而过的身影,却也成了邻里间的趣谈,“小妖怪”的绰号也自此跟着他。

“你看这两辆旅游大巴,有百来人。”9月18日,见到展万昭时,他正忙着接待客人,满头是汗。

说起“妖怪”的来历,51岁的他哈哈大笑:“大家都习惯喊我妖怪或者妖老板了,听久了还蛮亲切的。”

每天天一亮,展万昭就要到峡谷码头,挑选渔民捕捉的新鲜河鱼。

“北盘江的河鱼肉质紧实细嫩,几乎无土腥味。”展万昭说,大桥开建以后,特别是最近几个月,观桥的人越来越多,鱼庄的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花江镇的发展与桥密切相关。1961年建成的210省道(后改为214省道)花江大桥,串联起黔西南州和安顺市,花江镇的发展也就此迈上快车道。

“没有花江大桥的时候,全靠人的两腿走,先下、再上,山这边的客人,喊话江对面的亲戚。亲戚知道了,泡黄豆,推豆腐。豆腐做好了,对面的客人还没有爬上山来。”这是展万昭年少时的记忆,“现在想起,满是无奈与辛酸。”

210省道开通后,花江镇刚好位于贵阳和兴义中间,到了花江就是饭点,最兴盛时镇上有餐馆130多家,还有旅馆住宿。

展万昭是从一个小吃摊开始创业的。“我和媳妇在路边搭了个简易帐篷,支起一口锅就算开张了。”展万昭说,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后,他打算扩大规模,还要把屋后的一块空地开发成民宿,他相信,“客人肯定会越来越多,致富的路子会越走越宽。”

半禾共作耕读社发起人陈晓龙 在世界第一高桥下陪孩子们晴耕雨读

“用100天时间,建一座小书屋。”

今年1月25日,48岁生日那天,饱饱盒子团队创始人陈晓龙来到花江村,做了一个决定:在世界第一高桥下陪孩子们晴耕雨读。

由老旧闲置的小卖部改造而成的半禾共作耕读社,一天天有了模样。不远处,峡谷大桥的钢索在阳光下泛着银辉,与改造的敲敲打打声交织成独特韵律……

在省妇联、文联等多部门指导,以及粤黔协作的支持下,花江村·耕读社于5月30日开始试运营,8月26日正式开馆,由饱饱盒子团队策划运营。它突破传统农家书屋模式,设有报刊亭、耕读学堂、生态农场等6个主题空间,面向青少年和亲子家庭开展阅读及教育活动。

“试运营以来,来自李家屯和周边村寨的孩子在半禾共作耕读社登记学习,一些改变肉眼可见。”在陈晓龙的讲述中,曾经胆怯腼腆的孩子如今敢于主动发言,对外面世界陌生的孩子通过书籍和实践,眼界变得越来越宽……

9月9日,“我的书屋我的梦点亮阅读微心愿”暨“石榴籽计划”贵州公益行活动走进花江村半禾共作耕读社。活动上,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健讲述了世界第一高桥的建设故事,带领孩子们“桥”见创造和知识的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海霞为孩子们录制了有声读物课,传递阅读的力量……

“大桥让山这边的我去贵阳更快,但书里的故事能带我去到世界更多更远的地方。”活动中,孩子们在心愿墙上用稚嫩的笔迹写下内心所想,一旁的陈晓龙红了眼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