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故事:爱民模范盛习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08:32 1

摘要:一九七一年,经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为抢救被山洪卷走的人民公社社员而壮烈牺牲的济南部队某部排长、共产党员盛习友以“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

一九七一年,经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为抢救被山洪卷走的人民公社社员而壮烈牺牲的济南部队某部排长、共产党员盛习友以“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

一九四四年,盛习友的家乡安徽省江淮地区也和其他敌占区一样,日本侵略者的碉堡林立,电网密布。野蛮的日本强盗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就在这一年,盛习友出生在肥西县盛岗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他生下不久,下乡“扫荡”的日寇为了抢东西砍伤了他的奶奶。他的哥哥跑来扶起奶奶,父亲望着行凶而去的鬼子,气愤极了。

日寇投降了,蒋介石又举起屠刀,挑起了内战,从此,中国人民又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蹂躏之下。不满四岁的小习友,披着麻袋片,拖着讨饭棍,跟着妈妈到合肥城里去讨饭。

北风刮,雪花飘,在吃人的旧社会,到哪里去讨,到哪里去要啊!妈妈背着妹妹宝芝,领着习友来到了一座砖瓦门楼前。

这时,门“吱”的一声开了,一条卷毛大黑狗应声扑来。小习友的腿腕被狗撕咬一口,鲜血直流。狗地主恶狠狠地说:“咬得好,穷鬼!”说完,“呼”的一声关上了大门。

妈妈撕下袄襟,给小习友包着伤口。眼泪抹了一把又一把,小习友望着紧闭的大门,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挥动着小拳头对妈妈说:“妈妈,饿死咱也不去地主家讨饭!”

茫茫夜路难行走,风雪交加刺骨寒。妈妈抱着妹妹,背着习友,在雪地上艰难地走着。小习友腿上的血一滴滴落在妈妈那行深深的脚印里。

一天,盛习友的父亲因为不肯卖力给国民党匪军修炮楼被打伤了腰,家里已两天没有一粒米下锅了,一家老小饿得头晕眼花。为了给孩子找条活路,习友的妈妈与爸爸商量,把习友的小妹妹宝芝送给人家。

东方红,天亮了!一九四九年,盛习友的家乡解放了。一天,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队伍,扛着枪,唱着歌,大踏步地向盛岗头走来。

村里锣鼓喧天,盛习友和乡亲们欢天喜地迎亲人。

“打倒封建地主!”“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大会上愤怒的吼声震天动地。习友和受苦人一起跳到台上,控诉了地主、伪保长的种种罪恶,倾吐了千年冤万年仇。

部队要南下了,习友拉着王班长的手,坚决要求参军。王班长拍着习友的肩膀说:“你还小呢。等你长大了,再来接你。”

队伍已经走远了,小习友才被奶奶叫回家来。走进门来一看,缸满院净,习友奶奶连声夸赞:“毛主席的兵就是好啊!”正在这时,王班长满头大汗地跑来了。

王班长说:“大娘,我们借了您一根针忘了还。”大娘忙说:“你们为咱穷人打仗,流血流汗,用一根针算个啥!”王班长说:“这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小习友望着针,心想长大了,我也要和解放军叔叔一样。

金灿灿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新生的祖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盛习友一家的生活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九五五年夏天,习友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啦!

一九六二年,盛习友初中毕业了。回乡后,他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积极劳动,热爱集体,样样工作都带头干。贫下中农称赞他是革命的好后代。

就在这年,蒋匪帮发出“反攻大陆”的绝望嚎叫,盛岗头的阶级敌人乘机进行反革命活动,他们夜间装扮成鬼怪制造恐怖、散布谣言。党支部成立抓“鬼”队,盛习友也积极要求参加。

这天晚上,盛习友和村里的抓“鬼”队悄悄地埋伏在村头的草丛里。等到半夜,两个“鬼”影出现了,嘴里怪叫着,两手向天撒着一把把沙石,转过村头,渐渐摸到生产队的仓库旁。盛习友心想:这家伙想放火烧仓库!

不容迟缓!盛习友大喝一声,和伙伴们一起冲上去,几双大手一齐卡住了两个家伙的脖子,匕首、火柴,从他们的手里掉了下来。仔细一看,两个“鬼怪”原来是伪保长郭秃子和他的儿子郭彪。

鬼怪”抓到后,盛习友想:阶级敌人梦想变天复辟;我要扛起枪,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他连夜写了一份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申请书交给党支部。

一九六四年春,盛习友光荣入伍了。他满怀激情,在一片锣鼓声中跨入连队。老战友的热烈欢迎,使盛习友感到解放军这个革命大家庭无比温暖。

新战友入伍的第一天,指导员就把他们带到“传统室”进行连史教育。盛习友和战友们望着墙上一面面火红的锦旗,倾听着讲述革命前辈的英雄战绩。

“在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战争中,鸡雄山上炮声隆隆,弹雨纷飞。八班和七班在排长王兆才的指挥下,连续打退了敌人十几次冲锋,阵地前沿,敌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激战了十几天,阵地上弹尽粮绝,只剩下四个人了,他们用刺刀石头、铁锹又一次击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火红的战旗在阵地上高高飘扬·.··”听到这里,盛习友屏住呼吸,紧握双拳,炽热的心仿佛要跳出胸膛。

“只剩下王兆才一个人了。这时,又一股敌人围了上来,王兆才面无惧色,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敌群,胜利地坚守了阵地。”

连史教育结束后,盛习友拉着指导员的手,急切地问:“指导员,你讲的这个战斗英雄现在在哪里?”指导员笑着说:“他就是咱们的王连长。”

有这样英雄的连长,在这样英雄的连队,盛习友非常激动。他跑到王连长面前,问这问那,决心做一名人民的好战士。王连长告诉他,要做一名好战士,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回到班里,盛习友打开毛主席著作,认真学起来。他越学心里越亮堂,暗暗下决心:一定不忘旧社会的苦,用实际行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在忆苦大会上,盛习友指着自己腿上的伤疤,讲述了血泪斑斑的家史,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会场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吼声震天响。

在这次教育中,盛习友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都有一本血泪账,他又想到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在受苦。他激动地说:“为了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我要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盛习友恨不得立即到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去经受考验。连长告诉他:“我们每一个战士当然要时刻提高警惕,准备歼灭来犯的敌人,但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应从眼前一件件具体事情做起。”

盛习友联系实际,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他好像看到了张思德背木炭留下的脚印,雷锋驾驶汽车走过的路程,他满怀激情写下了:我要从为人民服务的一件件事做起,去迎接共产主义的早日到来。

从此,盛习友时刻想着人民,处处为着人民,每到一地,他都把烈军属、五保户的名字详详细细地写在自己的小本上,记在心窝里。七十五岁的孤身贫农李大爷的锅破了,威习友就买了口新锅给他安上。

五保户邹大娘得了病,正患关节炎的盛习友,冒着风雪,跑了二十多里地买回药来,亲自煎好送到大娘嘴边。

营房附近的村里有三个孤儿,盛习友经常帮助他们料理家务、解决困难。

盛习友不仅从生活上体贴这三个孤儿,而且从政治上关心他们。他买来了毛主席著作单行本,帮助他们学习,在他的帮助下,三个孤儿成长得很快。

盛习友为人民做好事从来不留姓名。一天,有个五十来岁的老大娘,拎着一篮子东西,领着小孩子,从西村来到营房,说是要找一个解放军。

连长一问,才知道大娘左手残废,做针线活不方便,有个解放军给她送去了毛主席画像和一件新绒衣、一顶新帽子,但是大娘不知道这个解放军的姓名。

经过调查,原来是盛习友把准备给家里买布的钱,给王大娘买了绒衣。王大娘找到盛习友,紧握着他的手说:“盛同志,你为俺贫下中农操心可真操到家了。”盛习友说:“大娘,为人民服务,这是咱子弟兵的本分啊!”

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一九六五年三月,盛习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庄严地宣誓: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

人民军队爱人民。入党后,盛习友更是处处用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标准要求自己,模范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次,盛习友借了房东四颗钉子,不慎丢了两颗;为了及时归还,便冒雨买回两颗,还给了房东。

在助民劳动中,班里有的同志使用群众的镢头后不擦泥巴就还了。盛习友发现后,组织全班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同志们发扬我军光荣传统,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

盛习友入伍几年来,津贴大部分用在帮助群众、建设连队上,为革命曾多次立功受奖。所在部队指战员赞扬他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好榜样。

一九六七年,盛习友和同志们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应该支持左派广大群众的伟大号令,来到招远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一天,太阳下山了,石星河大队的“小喇叭”里传出了“今晚郭家埠大队演出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消息。

盛习友收工回村听到演样板戏的喜讯,便想到郭家埠离石星河三里路,涉水爬坡,老人咋办呢?想到这里,他连饭没顾得吃,就为送老人们看戏打主意去了。

这时,七十多岁的贫农宋大娘,望着一伙伙兴高彩烈前去看戏的人群,真是打心眼里羨慕。她急火火地找西部刘大娘商量办法。

正当两位老人犯愁的时候,盛习友推着小车笑呵呵地来到她们面前,说:“大娘,快上车吧,路难走,我送你们去!”

两位老人舍不得再累盛习友,谁也不肯上车。盛习友恳切地说:“大娘,平日里,您给我们洗衣做饭,常说军民一家,这回可不能把我当外人呀!”两位老人让不过,只好坐上小车。

戏场上人山人海。盛习友搬来凳子请两位老人坐上。两位老人看着戏,感动得不住地赞叹。

回来的路上,明月皎洁。两位老人坐在车上,回想着戏里军民鱼水情的动人场面,激动地说:“盛同志,你可真像戏里那个郭建光,比俺们的亲儿子还亲啊!”盛习友笑着说:“大娘,我本来就是咱贫下中农的儿子嘛!”

盛习友在支左的日日夜夜,眼睛亮,方向明,和贫下中农一起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一天,他开会回到石星河大队,听说队里为了庆祝革委会成立,要发请帖、唱大戏,这件事引起了盛习友的深思。

盛习友找革委会成员一块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教导。

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他们激动地说:“盛排长,请客唱戏,看来事小,却是脱离群众的危险信号啊!”他们决心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保证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

在支左中,盛习友很注意向人民学习。在章丘县支农劳动时,盛习友与老贫农康大爷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康大爷学习。

在一次拔麦子的劳动中,他发现康大爷越干越有劲,而自己虽然多干了一点,却很疲劳。他从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说明自己参加劳动锻炼少了。于是,他以康大爷为榜样,在劳动中更加自觉锻炼自己。

后来,盛习友又来到某矿执行支工任务,在帮助工人群众实现革命大联合的过程中,他日以继夜地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矿上机修车间有个青年主人,一度偏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同志们搞不好团结。盛习友多次找他谈心,都没收到效果。

盛习友不灰心,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阶级兄弟引导到毛主席革命路线上来。第二天清晨,盛习友冒着风雪向这个青年工人的宿舍走去。

盛习友叫开了门,那个青年工人见盛习友冒着风雪站在门前,很受感动,急忙把他让到屋里。

盛习友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一起忆苦思甜,一起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经过三十多次谈心,终于使这个青年工人提高了觉悟,回到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

盛习友从团首长王兆才同志那里得到一本《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他随身带着,认真学习。车间里的工人看到很羡慕。盛习友决心用一切办法使工人们得到这本书。

盛习友用自己存的十多元钱,托人从上海买了七十多本《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送给工人同志。他在两年多的支左中做了很多好事。每当群众感谢他的时候,他总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毛主席发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若,二不怕死’”的指示,他学得很深,想得很远。他想起了挺胸堵枪眼的黄继光,奋挽烈马的欧阳海,扑上炸点的王杰。他决心以英雄为榜样,为革命,为人民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一天傍晚,烟台罐头厂突然起火,熊熊的烈火染红了半边天。火光就是命令!盛习友带领全排战士,飞快地向罐头厂冲去。

罐头厂上空浓烟滚滚,火焰乱窜,盛习友带头冲了进去。

车间里存放的一种化学原料燃烧后放出大量刺激性气体。盛习友虽被浓烟、毒气呛得喘不过气来,但他仍顽强地与烈火搏斗着。

屋里的烈火迅速向另一个车间蔓延,车间里有台贵重的机器,国家的财产将要遭受严重的损失。盛习友发现后,向机器房飞快冲去。

他的衣服烧着了,眉毛烧焦了。面对着熊熊烈火,盛习友想:宁肯牺牲自己,也决不能让国家的机器受损失。他奋力扑打着窜向机器的火舌。

就在这时,一根烧断了的大梁劈头盖脑地向盛习友打来,他顿时昏了过去。

同志们急忙前来抢救,盛习友刚一醒来,就大声说:“不要管我,抢救国家财产要紧!”说着,又拼出全身力气,向熊熊的烈火扑去。

盛习友和同志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奋战,终于将一场大火完全扑灭了。国家的财产保住了。在这场战斗中,盛习友同志表现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受到了在场群众的热烈赞扬。

在群众的赞扬声中,盛习友进一步学习《为人民服务》。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定加倍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做一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战士,生为人民忘我战斗,死为人民英勇献身。

一九六九年四月,在全国人民满怀激情庆祝党的“九大”胜利召开的大喜日子里,盛习友和战友们一块来到了鲁中泰沂山区的章丘县胡山公社执行施工任务。

一天,盛习友接到哥哥来信,得知失散了多年的小妹妹盛宝芝找到了,他顿时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毛主席啊,毛主席!有了您才有我盛习友,才有俺一家。我一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尽心尽力干革命!”

领导上决定让他回家探望小妹妹,盛习友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毛主席给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但是,回家只能看到一个妹妹,在这里施工却是为了千千万万个阶级兄弟姐妹··”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出现在施工的掘进面上。

七月十七日,章丘县胡山公社的田野上,红旗招展,歌声震天。在党的“九大”精神的鼓舞下,男女社员正在进行着紧张的生产劳动。

这一天,盛习友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工地上。

突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泼了下来。不一会,雨水从四周陡峭的山崖上直泻而下,一齐涌进巴漏河谷。顿时,丈把高的洪峰裹夹着树木、巨石,咆哮着猛冲下来,巴漏河中的兴隆大队的九名女社员遇险了!

盛习友听到山下的呼救声,猛地一下甩掉防险帽,向身边的战友们急喊了一声:“快跟我来!”就径直向巴漏河谷飞跑。

他们跳下一道道三米高的田堰,冲过一层层枝叉横生的荆棘,像离弦的飞箭赶到巴漏河边,纵身跃入滔滔的山洪里,奋力抢救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的社员。

经过与洪水的激烈搏斗,盛习友和两个战士,同当地群众一起,先后使六名女社员安然脱险。接着,他又劈涛斩浪,向正在洪水中挣扎的贫农女儿李凤兰游去。突然一个恶浪打来,盛习友陷进了浪谷。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只见他冲出水面,迎着巨浪上去一把抓住李凤兰,向岸边猛游。

这对,岸上不能下水的社员向盛习友伸出一根锄把,让他抓住。但盛习友想的是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奋力一举,让李凤兰抓住了锄把。

李凤兰脱险了。岸上的社员又向盛习友伸出锄把,喊道:“快靠岸,前面危险!”

前面是一道五米多高的拦河坝。坝前洪水受阻形成巨大漩涡,冲过坝顶,像瀑布一般飞流直下,撞到坝下狼牙交错的巨石上,腾起了一片水雾。

在这危险关头,筋疲力竭的盛习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毅然转身向激流游去,继续抢救最后两名女社员。就在这时,一个恶浪打来,人民的好儿子,“爱民模范”盛习友同志被巨浪打入五米高的拦河坝下,壮烈牺牲了。

英雄所在连队的干部、战士,附近村庄的贫下中农,闻讯赶到河边用焦灼的眼睛一遍又一遍地搜寻着巴漏河水,只见浪涛滚滚,不见英雄的身影。

太阳从东方升起,霞光洒满了巍巍群山。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凝望着阳光照耀下的一行脚印。这是英雄从山上奔向河边抢救阶级姐妹留下的脚印,这是英雄把一切献给人民的脚印。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盛习友为人民洒尽了热血,献出了青春,实践了他生前的钢铁誓言。

盛习友同志光荣牺牲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我们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来源:划过指尖的烟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