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7日,美联储终于宣布降息25个基点。可这次降息幅度远低于预期,既没有满足白宫的“大降特降”要求,也让投资者的乐观预期落了空。
2025年9月17日,美联储终于宣布降息25个基点。可这次降息幅度远低于预期,既没有满足白宫的“大降特降”要求,也让投资者的乐观预期落了空。
显然,在特朗普政府的强烈施压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仍然选择了谨慎的步伐,毕竟鲍威尔清楚,若真的按照特朗普的想法,那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将陷入危机。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他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间的矛盾就从未停止过。特朗普多次公开要求大幅降息,甚至在激烈时期威胁解雇鲍威尔。
特朗普政府的目的很简单,大幅降息可以降低联邦政府的借贷成本,同时刺激经济增长,为2026年的中期选举铺路。
鲍威尔则始终坚持美联储的独立性,强调货币政策不应受政治干预。他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并不适合大幅降息,尤其是通胀风险仍未解除。鲍威尔的谨慎立场,让特朗普政府始终感到不满。
不过在白宫的强烈施压下,美联储最终还是选择降息25个基点,虽然这一幅度显然低于特朗普所要求的50个基点,但也足以表明美联储对经济下行风险的担忧。
鲍威尔的决策意图再明显不过:一方面应对白宫的政治压力,另一方面避免因降息过多而失去对通胀的控制。
早在2025年8月,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就让“美国经济繁荣”的神话不攻自破。7月新增非农就业岗位仅为7.3万,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4万,
更糟糕的是,之前的两个数据月还被集体向下修正,总共减少了25.8万个岗位。
最令人震惊的是,6月的就业数据从白宫吹嘘的“强劲增长”直接修正为“负增长”,这是自2020年12月以来的首次。
2025年以来,美国非农新增就业岗位的基准数据已下调91.1万个,显示出就业市场的疲软。
面对糟糕的数据,他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换上了自己的亲信,试图通过“修改”数据挽回颜面。然而新数据依然表现不佳,月度非农新增岗位仅剩2.2万。
这让白宫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一再强调美国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真实数据却暴露出经济下行的风险。即便如此,白宫依然坚持催促美联储大幅降息,试图借货币政策掩盖经济问题。
鲍威尔面临的局面并不简单,2025年,美国的通胀率依然高达2.9%,远超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目标。与此同时,就业市场的疲软也让经济下行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降息虽然可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但也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鲍威尔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鲍威尔选择降息25个基点,这一幅度既能回应经济下行的风险,又能避免对通胀目标造成过大冲击。
鲍威尔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美联储将“走一步看一步”,采取逐步降息的策略,而不是一次性大幅调整,鲍威尔显然不希望美联储的政策失误将美国推向滞胀的深渊。
特朗普政府对降息的执着,远不止于解决经济问题,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经济增长数据对选举结果至关重要。大幅降息可以短期内刺激GDP和就业增长,为特朗普的竞选造势。
更重要的是,降息还可以降低联邦政府的借贷成本。根据最新数据,美国政府的新债务中有近四分之一直接用于支付现有美债的利息,降息可以显著缓解联邦政府的财政压力。
不过降息也只是特朗普计划的第一步,他的最终目标,是推动美联储扩大资产负债表(扩表),扩表意味着美联储通过购买国债等金融资产,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从而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降息和扩表,降低美债利率,吸引更多投资者购买美债,解决联邦政府的融资难题。然而这种短期行为可能会带来长期风险。
如果美联储无法控制通胀,同时经济增长放缓,美国可能面临滞胀的风险。滞胀是经济学的“终极噩梦”,曾在20世纪70年代让美国经济陷入长期低迷。
鲍威尔的谨慎态度表明,美联储对未来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一旦经济衰退加剧,美联储可能被迫采取更激进的政策,包括进一步降息和扩表。然而这些政策能否奏效,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来源:执昆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