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网9月28日讯“原本以为是领个空气炸锅的‘福利’,没想到却背上17万的信用卡债务,现在每月只能留几百元当生活费,剩下的全填进还款里。”近日,湖南郴州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李老师向信网(0532-80889421)诉说了自己的困境。让他陷入这场债务泥潭的,是2022
信网9月28日讯 “原本以为是领个空气炸锅的‘福利’,没想到却背上17万的信用卡债务,现在每月只能留几百元当生活费,剩下的全填进还款里。”近日,湖南郴州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李老师向信网(0532-80889421)诉说了自己的困境。让他陷入这场债务泥潭的,是2022年办理的一张华夏银行信用卡。当时一名自称华夏银行工作人员的人走进学校办卡,后续又诱导他操作信用卡套现,15万套现资金全进了对方账户,叠加利息后,他如今要偿还近17万元欠款。
华夏信用卡工作人员进校园给老师办信用卡
2022年的一个下午,李老师所在的湖南省郴州市某小学广播室门口热闹起来,学校工作人员在教师工作群发了条消息:“老师们下楼领福利,华夏银行来搞活动,办信用卡送礼品。”李老师到广播室时,看到桌子上摆着崭新的空气炸锅、电饭煲等家电。“给我们办卡的人说自己是华夏银行的,来学校好几次了,校长都认识他。”李老师回忆,这位办理信用卡的工作人员还把他邀请进了一个微信群,群里不仅有几十名教师,连校长也在列。
“办卡不用花钱,办理成功后就能领礼品,不用也能注销。”虽然李老师从来没有使用过信用卡,对信用卡的使用规则也一知半解,但在这样的说法下,李老师填了申请表,办好了卡并领走了一个空气炸锅。和他一样办卡的还有不少同事,“大家都是冲着礼品去的,想着反正不用也没关系”。办完后,这张信用卡被他塞进抽屉,始终没有激活。
工作人员诱导操作 信用卡15万被套现
2023年1月,李老师正准备参加专升本考试以提升学历,当时需缴纳近3万元培训费,便想起那张2022年办理后未激活的华夏银行信用卡。他找到一年前加入的“华夏银行福利群”,群公告写着“办卡后有任何问题可私聊群主咨询”,于是添加了当初来学校办卡的工作人员微信,咨询信用卡激活与使用事宜。
据李老师回忆,添加微信后,该工作人员通过语音告知自己:“我们银行有内部理财通道,激活很简单,而且我有办法帮您把钱套现出来,可以不用还每月200元的利息。按我的步骤来,后续只还本金就行。”听到“免利息”,正好需要资金周转的李老师虽心动,但在对方要求发送验证码时仍有顾虑,“验证码能随便给吗?”对方立即以“身份可信度”打消他的疑虑:“我在学校办卡一年多了,你们校长都认识我,门卫每次都放我进学校,我要是骗子,能在你们学校待这么久吗?”不仅如此,对方还发来一张与学校校长的通话记录,这让李老师彻底放下了警惕。
随后,李老师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操作,先后收到华夏银行发来的三条短信,分别对应“激活信用卡”“查询额度”“提升额度”,每条短信均附带验证码,他将这三条验证码逐一发给了对方,激活了信用卡并将额度提升到20万。
李老师告诉信网,完成验证码发送后,对方发来一张二维码图片,解释道:“这是我们银行的内部理财通道码,用微信扫一下,就能开通免息功能。扫的时候会发送验证码,您发给我,我帮您确认开通。”李老师按对方要求用微信扫描了该二维码,过程中手机陆续收到十多条华夏银行短信,他也按对方指示,将每条短信附带的验证码都发了过去。每条短信均关联一次套现操作,每次金额从6000元到10000元不等,最终共计套现15万元。当发现自己并未收到套现资金时,李老师询问原因,对方回复:“这钱进了理财通道,帮您生利息抵手续费,您看不到余额,等下个月我帮您转出来,连本带利还给您,您到时候只用还本金就行。”
15万套现“消失” 李老师陷还款困境
然而到了信用卡还款日,李老师并未等到对方承诺的“还款”,反而收到华夏银行的催收短信。他紧急给对方发消息、打电话,对方要么不回复,要么说“再等等,你先还着,我在凑钱”为由拖延,此前承诺的“免息”“转款”均未兑现。
李老师这才发现,自己按对方要求扫描的“商业码”,其实是把信用卡里的钱转到了对方账户。“我家人当时就说这是骗子,可我还不信。他能进学校,有校长微信,怎么会是骗子?” 直到2023年3月,对方开始失联,李老师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
这场操作留给李老师的,是15万元本金与近2万元利息的债务,每笔套现金额的还款期限都被设为36期,叠加利息后,总负债近17万元。每月需偿还6000多元,而他的工资根本不够,这让他陷入了窘迫的境地:“每个月只能留几百块钱生活,剩下的工资全用来还信用卡,不够的部分就只能找亲戚朋友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派出所不予立案 律师称该行为符合诈骗特征
为了追讨被“套走”的15万元,李老师在当地派出所报了警。民警很快找到了那位涉事的华夏银行工作人员,面对询问,对方承诺:“又不是不还给他,我现在就是没钱,以后会慢慢还的”,并在当时偿还了2万元。可当李老师提出立案请求时,警方称“对方明确承诺会继续还款,此事属于民事经济纠纷,不予立案”。
在李老师的要求下,对方写了一张借条,承诺2024年底还清剩余的欠款。可到了2025年,这笔钱仍没还清,“他说自己的卡被冻结了,还被别人起诉了,一直拖着”。李老师后来通过当地律师查询发现,这名办卡人员此前已有多次被起诉的记录。
北京隆安(青岛)律师事务所的史士辉律师表示,涉事办卡人员前期诱导套现并私吞资金的行为,有明确的诈骗指向,符合诈骗特征。首先,信用卡套现本身属于违法行为,而涉事人员以“银行内部理财通道”“免息”为幌子,在李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诱导其通过扫码完成多次套现,且将套现资金全部转入自身账户,这种“诓骗式操作+私吞资金”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的特征。“后期的还款、写借条行为,本质是为了规避刑事追责,不能因此否定前期诱导套现、私吞资金的诈骗行为性质。”
华夏银行称办卡人员为“合同工”已被开除
李老师曾到郴州当地的华夏银行网点咨询,被告知“我们这里没有信用卡部门,也没有那名工作人员的记录”。“网点的人说,郴州的华夏银行不负责信用卡业务,都归长沙信用卡中心管。”
随后李老师拨打华夏银行长沙信用卡中心客服投诉,一位经理回复称:“涉事人员是劳务派遣的合同工,这是你和他的个人经济纠纷,跟银行无关。”再次咨询时,对方表示:“这位工作人员因为此事,已经被银行开除了。”“这个人以华夏银行的名义建群、办卡,出了事就说‘不是正式员工’。银行怎么能不管呢?”李老师说。李老师告诉信网,“后来我得知,连当时答复我的经理都是合同工,且在我投诉后相继离职。连管事的都是临时工,出了事就换一批人,谁来负责?”
信网就此事向华夏银行长沙信用卡中心核实情况,接电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不清楚”,并拒绝接受采访。
营销人员需资质认定,银行应全流程监督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13号),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实施信用卡业务的员工行为管理,开展持续监督和定期排查,实施对重要岗位、重点人员业务行为的全流程监督,建立并完善违法违规行为问责和记录机制,有效监测、识别、预警和防范信用卡业务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指出,未经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内部统一资格认定,任何人员不得从事该机构信用卡发卡营销活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本机构营业网点和电子渠道提供信用卡营销人员信息查询方式。信用卡营销人员应当事前向客户出示载有发卡机构标识及个人工作信息的工作证件,并向客户告知信用卡营销人员信息查询方式。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实施严格的信用卡营销行为管理。不得承诺发卡或者承诺给予高额授信;不得进行欺诈、虚假宣传。
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告诉信网,引导他人套现后占用资金不还,属于违规行为,应先由警方调查定性,银行会根据警方需求配合核实,若核实存在用工管理或办卡流程违规,会按银行规定进行处理。“线下办卡需符合银行规范,工作人员资质需经审核,若用户对办卡人员身份存疑,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后续会将‘校园办卡合规性’及‘涉事人员违规’问题登记反馈给业务部,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回复用户。”(郭慧敏)
来源: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