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纳普阿特本人9月26日接受ABC专访时透露:“我们与中国即将签署一份新的谅解备忘录,未来将在警务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
9月26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播出的专访火速在太平洋地区刷屏。
镜头前,瓦努阿图内政部长纳普阿特没有拐弯抹角,直接甩出一句:“澳大利亚应该学会什么叫作尊重。”
背景是,瓦努阿图刚刚和中国敲定警务合作新协议,而澳大利亚却不断在媒体上“指点江山”。
9月中下旬,瓦努阿图内政部长纳普阿特访问北京,与中国官员正式会面,双方就加强警务合作达成一致。
据纳普阿特本人9月26日接受ABC专访时透露:“我们与中国即将签署一份新的谅解备忘录,未来将在警务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
就在协议即将落地的节点,澳大利亚太平洋事务部长康罗伊9月24日公开“泼冷水”,称这只是“瓦努阿图某一位部长的个人意见”,并暗示澳方不会干涉,但话里话外全是“竞争”意味。
澳媒引用2022年太平洋岛国论坛公报,说太平洋地区要防止“外来力量”影响区域安全。
纳普阿特公开反击:这不是个人决定,是瓦努阿图政府的集体决策,而且澳大利亚早已被正式通知。用他的话说,“澳方的傲慢和无知,令人难以接受。”
纳普阿特的话直接点明了太平洋岛国的核心诉求,“这是我们自己的决定,澳大利亚应该尊重。”
对于中瓦警务合作,他说得很直接:“我们要解决的是本国的治安、反恐、执法与气候安全等实际问题,而不是帮某些大国打地缘外交牌。”
瓦努阿图方面还特别强调,这份谅解备忘录不会把警务合作锁定为“永久存在”,而是“随需随用”,每次双方有需要就可以沟通协作。
中国外交部9月23日也证实,中方与瓦方的合作“基于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利共赢与开放包容”。
近年来,中国与所罗门群岛、斐济、萨摩亚等太平洋国家陆续签署警务、安防、发展等协议。
2022年,所罗门群岛与中国签署安全协议,此消息如一记重锤,令澳大利亚和美国集体警觉,纷纷敲响“警钟”。澳方担心“自家后院”被中国“渗透”,影响其在南太的传统主导地位。
澳方心怀忧虑,担忧中国“渗透”其所谓“自家后院”,进而对其在南太平洋地区长久以来的传统主导地位造成不利影响,尽显其无端猜忌与霸权心态。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巩固自身于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援助“朋友圈”,试图借此提升其在该区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强化自身战略地位。
澳方一边向瓦努阿图提供发展援助,一边不断向媒体“安利”所谓“太平洋家庭优先”理念。澳媒反复引用2022年太平洋岛国论坛(PIF)领导人公报,强调“地区安全要优先考虑太平洋家庭利益”。
太平洋岛国的声音越来越大。纳普阿特明确指出:“无论PIF层面如何决定,最终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换句话说,澳大利亚的“家庭观念”不能成为否决双边合作的理由。
美国同样高度关注地区动态,美驻澳大使馆9月25日表态,“欢迎太平洋国家与所有负责任伙伴合作”,但“美国会继续支持澳大利亚在太平洋的领导作用”。
新西兰外交部则相对务实,表示“尊重各岛国自主选择安全合作伙伴”。
欧洲国家也日益重视太平洋事务,法国外长2025年9月在巴黎表示,“希望与太平洋伙伴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但承认“澳中竞争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从中东到日韩,再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的安全合作模式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多边合作范本”。
瓦努阿图等岛国清楚,自己没有资源与大国全面对抗,最优策略是“谁能帮助我发展、谁能帮我解决问题,我就和谁合作”。
纳普阿特甚至直言:“我们的主要安全议题是警务建设和气候变化,而不是大国的战略焦虑。”
2025年9月,中国警务专家组远渡重洋,抵达瓦努阿图。他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在此地积极开展警务技能培训,助力提升当地警务能力。
澳方也在推动新一轮援助协议。但纳普阿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要的,是实际帮助,不是空头承诺,也不是‘谁都不能来’的限制。”
从瓦努阿图至所罗门群岛,自斐济达萨摩亚,一众太平洋岛国齐声表态:在合作与对抗的抉择之间,自身拥有自主决断的权利。
澳大利亚的担忧可以理解,但“不尊重”只会适得其反。地缘政治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瓦努阿图来说,谁能带来发展与安全,谁就是伙伴。
2025年下半年,太平洋安全格局再度“起风”。
下一个“谅解备忘录”会花落谁家?澳大利亚会改变思路吗?太平洋岛国的主权选择,还会激起哪些新的波澜?这场关于尊重与合作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来源:BOSS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