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秋粮收获期提前了两三天,但最近雨水多,玉米收下来要是堆着不烘干,很容易发霉变质。”合作社常务理事孙涛峰指着车间内正待烘干的湿玉米说,从9月14日开始机器就没停过,每天烘干粮食130多万斤。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向辉
时间:9月23日
地点:汝州市纸坊镇
天气:小雨
一大早,来到位于汝州市纸坊镇的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刚进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运送玉米的车辆接连不断驶入院内,依次经过水分检测、称重计量后,有序进入卸粮区卸粮。
烘干车间内,机械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用铲车将玉米倒进进料口,空气里满是粮食的清香。
“今年秋粮收获期提前了两三天,但最近雨水多,玉米收下来要是堆着不烘干,很容易发霉变质。”合作社常务理事孙涛峰指着车间内正待烘干的湿玉米说,从9月14日开始机器就没停过,每天烘干粮食130多万斤。
该合作社拥有耕地、播种、收割和烘干等各种农机具100多台(套),除流转经营的1600多亩土地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托管服务。“从耕、种、管、收到烘干和销售,我们实现了全程农业生产服务的闭环。”孙涛峰说,为解决粮食晾晒和存储的难题,在政府的扶持下,合作社先后购置了6台低温循环式粮食烘干机和一座日烘干能力500吨的烘干塔,一天就能烘干1600亩地的粮食。
在烘干车间外的场地上,来自20公里外的郏县广阔天地乡种粮大户陈涛指挥着运粮车辆装烘干的玉米。“我种了200多亩玉米,以前收下来得找空地晒,遇上阴雨天就愁得睡不着。现在拉到这里,脱粒、烘干一条龙,一斤就收几分钱加工费,省心又划算!”陈涛说,“昨天晚上送来湿玉米,今天上午就能把烘干的玉米粒拉走。”
跟着孙涛峰来到烘干车间的控制柜前,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烘干机内的温度、湿度和粮食水分含量。“烘干不是简单加热,得根据粮食湿度调参数,玉米水分得降到14%以下,这样既不影响品质,也方便储存。”孙涛峰边调参数边解释。
下午3点,烘干好的玉米粒沿着传送带从烘干设备里倾泻而出,来自汝州市小屯镇的农户刘太国开着小货车准备装车,“你看这玉米粒,不仅干而且色泽也好,能卖个好价钱!”
这几天孙涛峰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联系的农户太多了,设备满负荷运转。”孙涛峰说,他们不仅烘干玉米,还联系了收购商,农户不用跑远路,在合作社就能把粮食卖个好价钱。
晚上8点,烘干车间的机器还在运转。匆匆吃了碗饭的孙涛峰又来到场边。看着农户们拉着满车烘干的玉米粒离开,他说:“农时不等人,我们得加把劲,哪怕是天天熬通宵,也得把农户的粮食烘干、归仓,不辜负这一季的好收成!”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