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治理,世界何以如此信任中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08:48 1

摘要:9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在全球气候治理合作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方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坚定担

9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在全球气候治理合作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方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坚定担当,有力提振了各方应对气候问题的信心,也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的动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中国方案,强调这对全球气候行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主席提出“1+3+3”的系统性目标框架,即一个总量目标、三个量化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森林蓄积量)和三个定性指标(新能源汽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这一新目标不仅是履行国际责任,更是服务于自身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需求,具有务实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真正能落地见效的方案。舆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在气候治理的制度安排上实现了关键跃迁。 国际社会广泛欢迎中方的最新方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称,中国在实现并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目标方面有着长期卓越的记录。英国广播公司(BBC)将中国关于减排的目标评价为“里程碑式的承诺”,《经济学人》杂志则表示,中国的“适度气候目标往往带来的是超预期完成任务”。发展中国家舆论也普遍为此目标感到鼓舞。《印度快报》表示,过去一年气候行动在各国优先事项中屡屡让位,令人失望,但在最近几天,全球气候治理终于出现了新的进展。 为何世界如此信任中国的承诺?这来自于中国一以贯之的践诺成效。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场持久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既考验国家治理能力,也检验意志和决心。中国始终是履行减排承诺意志最坚决、行动最有力、落实最有效的国家。过去十年,中国不仅在风电、太阳能装机和森林蓄积量方面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还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电动化转型速度远超欧美国家。凭借产业规模和供应链优势,中国推动了绿色技术成本的持续下降,使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更可及、更实惠。 这一气候承诺的分量之重,还需要放在全球气候治理的现实背景下来理解。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年的时间节点,也是各国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但美国两度宣布退出该协定,甚至在联大会议上大谈“清洁、美丽的煤炭”。欧洲当年信誓旦旦的气候雄心,也有许多被放弃或未能实现。此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最重要的气候融资问题上分歧明显。这些都在不断削弱人们对于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全球气候治理合作走到“不进则退”的关键节点。在此情况下,负责任大国做出新承诺受到全球瞩目,顺理成章。 近期不少西方咨询公司展开的多项国际调查凸显出一个趋势,中国的全球好感度稳步上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理念与实践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民众的认可。从中国在减排领域的“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到四大全球倡议的提出和落实,中国源源不断向世界注入确定感和安全感。这份笃定来自“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国担当,来自“同球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可以相信中国”,正在不断地具象化。 气候问题是全人类共同挑战,应成为合作的桥梁,而非对抗的工具。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真真切切的贡献,及其在各领域言出必行的负责任大国形象,都印证了始终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继续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推动共建一个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