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上这两张照片是从网上找到的,后来我细看分析这都不是生产队时期的照片。应该是1984年在农村中施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一户人家的“分田单干”的真实照片。
在写生产队时候的事。却用错了两張照片。
以上这两张照片是从网上找到的,后来我细看分析这都不是生产队时期的照片。应该是1984年在农村中施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一户人家的“分田单干”的真实照片。
你来看图中的人物和农具:
靠人力拉的木制播种器,在我们这里叫“木头楼”
老父亲双手“捉着楼把”,中间“架楼”的一定是儿子。前面四个女子,一个是儿媳。一个像小姑。另外两个可能是半大的还在上中学的孙女。在地里跟着楼跑着的一定是违犯了“计划生育”的双胞胎小孙子。
一片田、一张楼、一家老小齐上阵,就能把这这一年分给自己家里的小麦种上了。
一家一户不用与别人家合作的画面。一看就揪住了我的心。因为它表现的好像是我家那时候的样子。
那么,生产队时期应该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我来告诉你。
同是这張楼,同是这块地,同是这些人。同是这一家人,他们在这个季节会干什么??我也经历过。
老父亲这个老汉,是生产队里种地“捉楼”的老把式。“捉楼”这个活儿实际上并不太累。是个技术活。队长大都是会安排一个5、60岁的小老头“捉楼”,
儿子这时不一定在参加农业上的秋收种麦劳动。可以当司机或者是赶马车,队长也许会安排他去干其它农活儿。因的我们这里的生产队里,一般只有三张“楼”就能把秋后的过冬麦种上,夏天播天播玉米、豆子、谷子等作物也是这样。
前边低着头用力拉楼的妻子与小姑,队长可能安排她们去摘棉花。掐谷穗。干些比较轻松的农活。如果队里男劳力紧张。“拉楼”也不是不可。
半大的学生娃娃。不参加种地,生产队长根本不可能用他去“拉楼”。上学的学生娃顶多帮生产队里拾捡庄稼。
打打刨下来的玉米秸杆上的土块。(打茬子)
“拉楼”是气力活。若是没有耐力,拉搂做绳子绷不紧。楼就拉不稳当。地就种不好。
两个小娃娃在地里跟着楼跑、随着大人在地里玩的事情,队里的队长根本不充许。带娃娃到地里干活。一来不安全。二是干活儿的大人们分心会走神。影响劳动。
让他们在家上幼儿园或者爷爷奶奶在家带着玩就行。
以上是我自己对第一张照画面舒发的实事评论。
下面的第二个图片画面,更不是生产队时期的。这也是1984年以后的图片。
这个大家不用细看就知道。
因为生产队时期的打谷场上。几乎全部是妇女劳力。和弱劳力。老头老太太…
队长根本不会把一大群男劳力安排去到打麦场里晒谷翻场。这一点勿用质疑。
只有在风雨天气来临时。社员们在田里干着活。就会放下手里的活。赶紧跑回家参加打谷场上的紧张劳动。……
我说的对不对?希望大家特别是那些参加过生产队里劳动的老社员们,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大笑][大笑]。[大笑][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来源:滑稽小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