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是萝卜、白菜播种与生长的关键时期,菜青虫作为两种作物的主要食叶害虫,其幼虫会啃食叶片形成缺刻与孔洞,严重时可将叶片啃食殆尽,不仅影响作物光合作用与营养积累,还会降低商品品质与产量。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友好,
秋季是萝卜、白菜播种与生长的关键时期,菜青虫作为两种作物的主要食叶害虫,其幼虫会啃食叶片形成缺刻与孔洞,严重时可将叶片啃食殆尽,不仅影响作物光合作用与营养积累,还会降低商品品质与产量。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友好,是秋播蔬菜生产的核心要求。
一、农业防治:筑牢虫害防控基础
农业防治通过优化种植管理措施,从源头降低菜青虫发生概率,是无公害防治的首要环节。
1. 清洁田园,减少虫源基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及杂草,集中进行深埋或堆肥处理,破坏菜青虫蛹的越冬与化蛹场所,减少次年及秋播季的初始虫源。
2. 合理轮作,打破生存循环: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如甘蓝、油菜、花椰菜等)连作,可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如玉米、豆类、瓜类)实行2-3年轮作,切断菜青虫对寄主作物的依赖,降低虫害发生频率。
3. 科学播种,避开虫害高峰:根据当地气候与菜青虫发生规律,适当调整播种时间。若菜青虫在秋季有明显发生高峰,可提前或延后7-10天播种,使萝卜、白菜的幼苗期(抗虫能力较弱阶段)避开幼虫危害盛期,减少受害风险。
二、物理防治:绿色诱杀降低虫口
物理防治利用菜青虫的趋性特点,通过物理手段直接诱杀成虫或幼虫,无化学残留,对环境友好。
1. 灯光诱杀成虫:菜青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在田间每2-3亩设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灯距地面1.2-1.5米,从成虫羽化初期(通常为秋季播种后15-20天)开启,每日傍晚至次日凌晨关闭,可有效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
2. 色板诱捕辅助:在萝卜、白菜苗期,每亩田间悬挂20-30块黄色粘虫板(规格通常为20cm×30cm),悬挂高度与作物顶部平齐或略高5-10cm,利用成虫对黄色的趋性进行诱捕,补充灯光诱杀的不足,尤其适用于小面积种植地块。
三、生物防治:利用自然天敌控害
生物防治通过保护和利用菜青虫的天敌,或使用生物农药,实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符合无公害生产的生态理念。
1. 保护与释放天敌:菜青虫的天敌包括赤眼蜂、茧蜂、瓢虫、草蛉等,田间种植时可在地块周边搭配种植波斯菊、百日草等蜜源植物,为天敌提供栖息与食物场所;若虫害初期虫口密度较低,可人工释放赤眼蜂,每亩释放2-3万头,分2-3次释放,通过天敌寄生菜青虫卵或幼虫,控制虫害扩散。
2. 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当田间出现少量菜青虫幼虫(每株作物幼虫数量≤2头)时,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防治。可选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或2.5%多杀霉素悬浮剂1500-2000倍液,均匀喷雾于叶片正反面,重点喷洒幼虫聚集部位。生物农药需在阴天或傍晚施用,避免高温强光影响药效,施药间隔期为7-10天,连续施用2-3次即可有效控害。
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同应用,可构建秋播萝卜、白菜菜青虫的无公害防控体系,在保障作物正常生长与体系的同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双重保护,为秋季蔬菜优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风趣一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