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的楷模—记三河市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崔彦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06:00 1

摘要:崔彦芳,男,1937年1月生于三河市黄土庄镇闵庄子村,1955年7月蓟县初级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1955年8月被分配到三河县李旗庄完小任教员,1956年11月调到三河教师进修学校任教,1957年9月考入通县师范学校深造,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9月

作者:王春良

崔彦芳,男,1937年1月生于三河市黄土庄镇闵庄子村,1955年7月蓟县初级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1955年8月被分配到三河县李旗庄完小任教员,1956年11月调到三河教师进修学校任教,1957年9月考入通县师范学校深造,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9月北京通县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师(曾与欧阳中石同事),1969年11月任教于三河县第一中学,1975年4月任职三河县第三中学副校长、校长并兼任语文课,1983年12月任燕郊高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1992年7月任三河县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曾担任三河县第三中学校长(现三河市第四中学)8年、三河县燕郊高级中学(现三河市第二中学)校长9年、三河县职教中心(现三河市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5年。

崔彦芳照片

崔彦芳从事教育工作42年,兢兢业业、敢于拼搏、不畏艰难,对党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多次被评为县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河北省、廊坊市级教育系统标兵。特别是在担任三河县第三中学校长、第二中学校长、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工作期间,他始终抓住“凝聚力”“向心力”“核心力”,紧紧围绕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文章,勇于开拓、大胆改革,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使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起色,不断取得新业绩,他被时人誉为“教育改革的先锋”“教育工作的领头雁”。

崔彦芳学习照片

——热爱事业,为人师表。他把当校长看成是老师的老师,要求教师、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认为,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必须热爱教育事业。他刚一参加工作就立志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后来曾有过多次调动工作、步入仕途的机会,特别是有一次曾选他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但他都不为所动,甘愿错失良机,说自己对教书有“瘾”。当了校长、书记后,他仍兼教语文、时事政治课,舍不得离开课堂和三尺讲台。他还深深懂得,要为人师表还要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

因此,他渴求知识,刻苦学习。在第三中学任校长时,他就专门买了一套当时风靡全国的《中学生数理化自学丛书》,自学啃通了中学数理化。他曾说,“我不能光会听懂老师讲语文课,数理化课程也得会听的懂”。几十年从教生涯中,他始终没有放松学校各科的学习,始终没有放松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的学习,不仅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系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和文学以及诗词等专业知识,记下了上百本的读书笔记。这些,使他成为一名行家校长、为人师表的表率。

崔彦芳钻研书法照片

——团结班子成员,发挥群体优势。崔艳芳知道,第三中学、第二中学、职教中心作为全县的重点排头兵学校,校委会领导班子、党支部班子的好坏,关系到全县教育水平、教育质量、教育声誉的“晴雨表”。所以,他每到一所学校,不仅对自身严于律己,而且一到任就对新组建的班子提出“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目标和口号,明确班子成员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三原则:一是集体领导,坚决避免一言堂;二是主管领导各负其责,创造性完成好分管工作;三是互相配合,密切合作。

为了使这些原则充分落到实处,他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班子成员每周星期一召开一次例会,沟通思想、工作情况以及总结之前一周工作、研究部署本周工作,疏通渠道、协调步伐,确保教学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二是不定期的开展谈心工作,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增强领导与教职工相互之间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同志,他都敞开心扉、宽以待人,经过多次谈心,达成共识、求得大同。在他的带领下,他任职学校的校委会、党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团结稳定和谐,强有力的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任职学校的党支部年年受到廊坊市、三河县的表彰,1991年第二中学党支部被河北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崔彦芳研习书法照片

——关心尊重教师,激发执教热情。崔彦芳每到一所学校时,都会遇到一部分老教师即将退休,一些家在城里、外县或北京的老师想调走,一部分在校的老师也对新来的领导持有观望、怀疑的态度。面对教师队伍的这种涣散心理和局面,崔彦芳没有立即拿起“鞭子”,而是拿起“橄榄枝”,微服私访,平易近人,广泛进行谈心和调查研究,召开恳谈会、座谈会,从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尊重教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当他了解到一部分教师的组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后,主动找他们谈心,与他们交朋友,促进他们具备党员条件,同时积极协调上级党组织考察,使教师实现自己的政治进步愿望。在业务上,他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进修深造,大力提倡老中青三结合和以老带新,促使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水平和素质得以迅速提高。在生活上,他更是积极想办法、出举措,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对家住城里、北京远途的老师,学校定时派车接送;老师或家属生病的,学校派车送往医院,出院接回家,送上慰问品;教职工家里煤气用完了,学校派车及时到县城去拉;教师家属或子女在家待业,千方百计想办法、找单位,帮助安排适合工作;教师住房漏雨透风,学校及时派人予以维修;对单职工、双职工的住房,都予以妥善安排解决。

所有这些,体现了崔彦芳对教职工奉献的一片真心真爱,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关怀。人们都说,崔校长不愧是老师出身,懂得老师的心思,真的佩服。士为知己者死,士为知己者用。崔彦芳一片真情赢得了众人心,教职工回报的是:想调走的不走了,持怀疑、观望的心服口服了,新老教师团结一致教书育人,做到尽职尽责。他任校长、党支部书记23年,学校教职工先后有200多人次受到省、市、县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校园照片

——搞好勤工俭学,改善办学条件。崔彦芳任职校长的时代,盛行学校兴办校办企业,从而创收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他每到一所学校,都积极想办法发展校办企业。特别是到了第二中学,刚去时只有3摊小企业,年创收入不足两万元,创收少,没法改善办学条件。他去了之后,多方寻找商机,新上两摊校办企业,扩建了原有的机加工项目,使校办企业年创收入达到近20万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

凭着这笔创收巨款的厚实家底,又发动燕郊中省直单位积极参与助学,使第二中学新建了办公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和阶梯教室,彻底改变了二中只有一栋教学楼的“一枝独秀”格局,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第二中学在1989年、1990年、1991年连续三年被河北省、廊坊市有关部门命名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

——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教学上,崔彦芳主要落实了两条措施。一方面,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步入正规化、经常化和科学化。1984年,他通过调查研究,结合二中不同学期的时代特点,先后5次提出不同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奋斗目标。1989年夏季,根据当时学校德育教育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实际,提出“防骄破满,再上阶梯;坚定方向,强化德育;贯彻方针,育人第一”的教育目标。

同时,在全校开展“争五好创全优百分竞赛活动”、举办班团干部培训班、组织学生访问先进人物活动、召开理论与思想演讲竞赛活动等措施,凝聚师生思想共识,坚定党的教育方针,从而强化德育教育。第二中学1990年、1991年被评为“廊坊市德育教育先进学校”。另一方面,亲力亲为,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作为学校主要领导,力行“弹钢琴”工作法,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坚持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对班主任会、年级主任会、教研组工作会、任课教师联席会、家长代表座谈会、优质课评选会等会议,逢会必到,认真倾听,发表意见,述说看法,做出指导,对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在全校形成了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教育学风。

为此,他成为了河北省学校管理研究会会员。好的教育风气,带来了二中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1983年至1989年,第二中学高考万人升学率连续7年位居廊坊市第一名。二中1986年、1990年、1992年高考万人升学率均达到学校历史最好水平,其中1992年有3人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些优秀成绩至今未被打破。

——强化思想教育,培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任职几个学校主要领导,崔彦芳始终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抓在手上不放松。他时时倡导春蚕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蜜蜂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和老黄牛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等三种精神,并作为自己和全体教师的座右铭,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1988年、1989年,针对部分师生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存在的思想偏差和模糊认识,采取专题政治形势教育讲座、学习文件宣讲党课、召开大会宣讲思想理论等形式,统一师生思想,使师生坚决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二中学,曾连续6年被评为“全县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二中党支部基层党校被评为“廊坊市优秀基层党校”。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采取整顿校风、严肃校纪、完善校规、严格管理和开展警校共建、军校共建文明单位等诸多措施,使学校形成了“团结、协作、严格、扎实、自觉、奋进”的校风。他所任职的学校都被评为廊坊市级文明单位,他本人曾连续10年被评为全县优秀政治工作者。

校园照片

时光不负有心人,有耕耘就有收获。崔彦芳从教42年,担任校长、党支部书记职务23年,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1990年,他被廊坊市政府授予“优秀校长”;1991年7月,他和二中的事迹被廊坊市委组织部拍摄成专题片《校园高唱正气歌》,在河北省电视台、廊坊市电视台播放;1991年8月,他被国家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992年,他的事迹被写成报告文学《头雁高飞不离群》,被廊坊日报刊为头版头条,被收录到河北省教委编印的《教师的榜样》一书。

崔彦芳,作为共和国人民教育工作者的一员,身体力行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在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了自己的满腹经纶,洒下了自己的辛勤汗水,无愧于为人师表的楷模,尽显了人民教育工作者“辛勤园丁”的无限风采。

校园照片

来源:组宣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