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时值气温变化较大,校园人群聚集,极易发生传染病的传播。让我们共同学习并掌握以下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共同守护校园健康。
秋季,时值气温变化较大,校园人群聚集,极易发生传染病的传播。让我们共同学习并掌握以下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共同守护校园健康。
秋季重点防范的传染病
01
流行性感冒
是什么: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主要症状:高热(可达39-40℃)、全身酸痛、显著乏力、头痛,伴有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防控要点: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勤洗手,佩戴口罩。开窗通风:教室、居室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02
水痘
是什么: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患者水疱液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分批出现红色斑丘疹、水疱、结痂,皮疹呈“四世同堂”特点,伴有剧烈瘙痒。
防控要点:接种疫苗: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可提供有效保护。隔离患者:患者需隔离至全部水疱结痂干燥后满3天。避免接触:未接种疫苗的易感者应避免接触患者。
0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是什么: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传染性极强。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食用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表面。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部分患者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防控要点: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食物彻底煮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规范处理呕吐物: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覆盖处理,避免气溶胶传播。勤洗手:饭前便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
04
手足口病
是什么: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被污染的物品。
主要症状: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也可能出现。
防控要点:勤洗手。清洁消毒:对玩具、餐具、门把手等物品进行定期清洁消毒。避免聚集: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05
肺结核
是什么: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咯血,伴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
防控要点: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检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方式。养成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住口鼻。
06
流行性出血热
是什么: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接触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尿、粪、唾液)形成的气溶胶,或通过被鼠咬伤、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传播。
主要症状:起病急,表现为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面部颈部潮红(三红:脸、颈、胸),可发展为低血压休克和肾功能损害。
防控要点: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保持校园环境整洁,清除垃圾,堵塞鼠洞。注意食品卫生,食物应加盖保存,避免被鼠类污染,不吃被鼠咬过的食物。
07
登革热 & 基孔肯雅热
是什么:两者都是由相关的病毒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传播途径:蚊媒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
主要症状:登革热:高热、剧烈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断骨热”)、皮疹。 基孔肯雅热:突发高热、关节剧痛(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伴有皮疹。
防控要点:防蚊灭蚊:清除校园及周边积水(花瓶、轮胎、废弃容器等),杜绝蚊虫孳生。个人防护:穿着长袖衣裤,使用蚊帐、驱蚊液,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清晨、黄昏)在树荫、草丛逗留。
08
新型冠状病毒
是什么: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新冠病毒对紫外线、75%酒精以及含氯消毒剂敏感。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防控要点: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触摸口鼻和眼睛前、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或手消毒。提倡勤开窗通风,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防控核心措施
1
健康监测,主动报告
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等异常症状,应立即报告班主任或校医,并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课。
2
接种疫苗,构建屏障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请家长确保孩子按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并可根据情况自愿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
3
良好习惯,从我做起
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4
均衡营养,增强体质
合理膳食,多样化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5
多通风,净环境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打扫卫生,对门把手、遥控器、玩具等孩子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健康无小事,防控靠大家。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努力,将传染病防控知识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
来 源丨综合网络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