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茫茫雪地里,太姥爷赶着驴车快速往镇子方向赶去。车轮在积雪中碾出两道深深的痕迹,寒风卷着雪花扑打在脸上,像刀子似的刮得生疼。太姥爷不时回头张望,只见舅姥爷保兰在车上紧紧扶着昏迷的明子娘,不时探探她的鼻息。
医者仁心
茫茫雪地里,太姥爷赶着驴车快速往镇子方向赶去。车轮在积雪中碾出两道深深的痕迹,寒风卷着雪花扑打在脸上,像刀子似的刮得生疼。太姥爷不时回头张望,只见舅姥爷保兰在车上紧紧扶着昏迷的明子娘,不时探探她的鼻息。
“爹,她气息很弱。”舅姥爷焦急地说着,一只手轻轻搭在明子娘的手腕上。他跟随郎中学习已有段时日,略通脉象。此刻,他感觉到指下的脉搏细如线、按之无力,仿佛随时会断绝。结合他所了解到的关于明子娘的遭遇,舅姥爷初步诊断:明子的惨死导致她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无法疏泄情绪,进而影响心神。
舅姥爷记得郎中老师给他讲过,“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藏血,血舍魂”,肝郁则魂不守舍。此刻看着明子娘苍白如纸的面容,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再加上天寒地冻,所以明子娘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路边。
“抓紧了,就快到镇上了!”太姥爷挥动鞭子,催促着毛驴加快步伐。驴车在积雪的道路上颠簸前行,每一次颠簸都让舅姥爷心头一紧,生怕明子娘熬不过这段路程。
终于抵达镇子上郎中药铺的门前,由于大雪天气,药铺并未开门营业。舅姥爷急忙跳下车,快步上前敲门:“济生!开门啊!有急症!”
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济生探出头来,见到舅姥爷和太姥爷扶着不省人事的明子娘,立刻意识到情况紧急。他赶忙帮着将明子娘抬下车,三人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进药铺。
这时,听到动静的郎中也从里院快步走来,见到此景,立刻指挥道:“快,抬到诊室竹床上去!”
大家把明子娘安置在药铺里供患者就诊的小竹床上,舅姥爷简要把在路上对明子娘的初步诊断对郎中说了一遍。郎中边听边点头,手指轻轻搭在明子娘的手腕上,闭目凝神细察脉象。
“确是肝气郁结,心血不足之象。”郎中睁开眼,神色凝重,“加之寒气入侵,若再晚些发现,恐怕...”他没有说完,但众人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郎中随即与舅姥爷、济生一同斟酌药方。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以疏肝解郁、温经散寒的方剂为主,加入安神定志的药材。
订好药方,郎中吩咐济生抓药熬药,他和舅姥爷则准备了一碗用热水冲泡的姜丝红糖水,小心地给明子娘灌下,为她驱寒。
趁这个功夫,太姥爷赶紧起身:“我得先把驴车给张四哥家还回去,答应过不耽误人家使用。”太姥爷向来重视承诺,即便在此紧急情况下,也不忘及时归还借来的驴车。
舅姥爷则留下,将明子娘得病的前因后果详细向郎中说了一遍。郎中听后,不禁感叹道:“丧子之痛,犹如剜心。她能撑到今日,已是不易。”
没多久,也许是姜糖水起了效果,明子娘慢慢苏醒过来。她眼神迷茫地环顾四周,虚弱的身子却挣扎着要起来,嘴里不停嘟囔着:“明子,明子,我的明子...”
此时,济生也把药煎好了,但是当郎中端着碗,让明子娘吃药。明子娘哪里肯吃,哭喊着要出去找明子。舅姥爷和郎中两人合力劝说,却难以安抚她激动的情绪。
正当明子娘挣脱二人,冲向门口之际,与闻讯赶来的太姥姥撞了个满怀。原来太姥爷还回驴车后,怕太姥姥惦记,就顺道回家把情况告诉了她。太姥姥放心不下,急忙赶来药铺帮忙。
太姥姥一眼就认出了明子娘。当年开油坊铺子时,明子娘常带着虎头虎脑的小明子来买油。因为明子和舅姥爷年岁相当,长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太姥姥总是逗他几句,两位母亲也是一边做买卖一边聊些家常。没想到几年光景,明子遭遇不幸,明子娘也成了这般模样。
“大妹子,你先别走,吃了药咱们一起去找明子。”太姥姥一把搂住明子娘,柔声安抚道。
一听到“找明子”三个字,明子娘的眼睛突然有了神采,她喃喃自语:“吃药,找明子,吃药,找明子。”在太姥姥的搀扶下,她顺从地坐回竹床上。
当济生把药碗递给太姥姥准备离开时,明子娘突然站起,一把拉住济生的手,哭喊道:“明子呀!明子,娘可找到你了!”
济生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目瞪口呆,挣扎着想抽回自己的手,却没想到虚弱的明子娘此时力气大得惊人。
太姥姥见状,急忙安抚济生:“孩子,你就暂且装作明子,哄她吃了药才好。”济生看了眼郎中,见爷爷点头示意,只得壮着胆子,平静下来,对明子娘轻声道:“你先吃药,我不走。”
明子娘果真安静下来,但依旧紧拉着济生的手不放。济生慢慢引导她坐回竹床,明子娘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仿佛一眨眼他就会消失似的。就这样,太姥姥一勺一勺地将药喂进她嘴里。
明子娘吃完药,仍不肯放开济生的手。太姥姥本打算带明子娘回自家休养,但明子娘死活不肯离开济生半步。
太姥爷和太姥姥感到十分抱歉,觉得给郎中家添了大麻烦。郎中却爽朗一笑:“无妨,无妨。你们与明子娘非亲非故,都能出手相救,医者父母心,我救治明子娘也是分内之事。她这病非一日之功,就让她在此休养吧。东厢房空着,稍后生上火炕,便让她暂住此处。”
听了郎中的话,太姥姥和太姥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对郎中的敬重又添几分。
将明子娘安顿好后,太姥爷一家才返回家中。忙至午后还未用饭,好在我的姥姥和舅姥姥已备好午饭。一家人围坐桌边,边吃边谈论着明子娘的遭遇,无不感叹人生的无常与艰辛。
傍晚时分,太姥姥将刚刚做好的一床厚被褥打包好,太姥爷则捆好一大捆柴火,二人踏着积雪,再次前往郎中家。
到达药铺时,只见东厢房内,明子娘正与济生说话。她紧紧拉着济生的手,不住地问:“明子,冷不冷?明子,饿不饿?”眼神中满是慈母的温情。济生眼睛红红的,却始终紧握明子娘的双手,依偎在她身旁。
太姥爷和太姥姥没有打扰这温馨的一幕,悄悄退到药铺前堂,与郎中叙话。
郎中向他们讲述了一段往事:当年闹日本时,日本人因他给共产党治病而来抄家。他因外出诊病躲过一劫,然而济生的父母则没那么幸运了,鬼子闯进药铺见到济生的父亲举刀就杀,要不是济生娘听到外面的动静把刚出生不久的济生藏在炕洞里,济生也会被日本人杀害。
当郎中回来后,看到惨死的儿子和儿媳,心里悲痛无比,当年他的儿子儿媳也才十八九岁,却惨遭鬼子毒手,他太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了,所以他也很能理解明子娘的悲痛。
好在后来他听到炕洞里传来的哭声,济生成了他活下去的动力,于是他带着济生,连夜逃到了外乡,直到后来世道太平了,他才领着济生回到了镇上,重开药铺行医济世。
太姥爷和太姥姥随着郎中的讲述,回想起动乱年代人们生活的艰辛,同时也为郎中一家的遭遇感到难过。
讲述到这里,我姥姥感叹道:“现在的日子多好呀!老百姓安居乐业,吃喝不愁。要我说呀,国家强大了,才是咱老百姓最大的后盾,再也不用挨鬼子的欺负了。”
我笑着打趣:“姥娘,没想到你还挺爱国的。”
我姥姥神色庄重地说:“我们这代人经历过战乱,深知国家才是百姓挺起腰杆儿的靠山。我们对国家的感情,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我姥姥的这番爱国言论恰与即将到来的国庆节相呼应,在此提前预祝大家国庆节快乐!铭记我姥姥的话——国家是我们百姓挺起腰杆儿的靠山!
来源:素心疗愈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