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届 HUA HUB “可持续国际化街区——青年共创营(青创营)” 于2024年11月在阿塞拜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正式发布。2025年6月启动招募后,两周内共吸引全球119个团队提交129份有效提案。经过遴选,10支国际化青年团队加入青创营,同特
首届 HUA HUB “可持续国际化街区——青年共创营(青创营)” 于2024年11月在阿塞拜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正式发布。2025年6月启动招募后,两周内共吸引全球119个团队提交129份有效提案。经过遴选,10支国际化青年团队加入青创营,同特邀在地团队一道,围绕 “交通枢纽”、“城市景观”、“商业楼宇/产业园区”、“文旅小镇” 和 “特色社区” 五大命题,在专家导师和在地合作伙伴的支持下,通过深度调研和共创设计,在深圳三个可持续国际化街区进行试点,共同展开了一场深圳可持国际化街区建设的全球青年实践与创意探索。
赋能培训和实地调研
首届青创营旨在以街区为单元,探索超大型城市的创新可持续发展路径。青创营启动后,项目邀请了来自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创新及影响力投资领域的专家,为入选团队提供系列培训和指导,为高质量成果产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7月底-9月中旬,营员们从各地来到深圳市龙华区的命题实施地点,与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实地调研和访谈,掌握一手资料和数据,带着多元视角洞察当地需求和发展挑战,为命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支撑,并在工作组和赋能导师的支持和指导下,不断优化项目方案,产出了初步成果并于9月25日进行了最终路演暨结营仪式。
青创营团队调研工作照
嘉宾致辞
9月25日,青创营路演暨结营仪式在线上开展。首先,深圳市龙华区区委(政府)办常务副主任曾震科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对首届青创营的“国际化”的创新模式和各团队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并指出:
“青创营关注的国际化与可持续两大目标,与深圳、龙华的城市发展理念十分契合,并表示,龙华区将吸纳本次路演中好的想法与思路,将其融入国际大都市标杆城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薇在致辞中向营员们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她提到:
“青年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原定的线下路演改为线上举行,但这并未削弱大家的热情与行动力。她分享道,这场台风恰恰提醒我们,“韧性”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面对不确定性时必须具备的能力。张薇表示,营员们跨越地域障碍依旧保持协作的精神,正是“合作无国界”的最好注解,也展现了青年一代的创造力、责任感与对建设可持续未来的承诺。”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资深顾问张振山在致辞中肯定了青创营的项目设计及其重要意义。他指出: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城市化的世界,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过去的城市化追求的是人口数量的增长,而现在则需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重点解决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他强调目前距离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还有5年的时间,而创意的汇聚能帮助我们提出解决方案并加速实现SDGs。最后,他提出期望,期待营员们提出的方案不仅能适用于深圳龙华,也能走向更广范围的世界其他城市。”
项目路演
各个团队分别将入营两个月以来的研究成果和行动方案向专家评委和其他营员进行了路演展示,其中,关注“交通枢纽”命题的调研组和行动组的方案聚焦深圳北站的导视系统,他们一方面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一方面对标了国际大型国际都市的交通枢纽最佳实践,提出了增加三维轴测空间图谱、智慧交通疏导方案等优化建议和措施。两支青年团队将国际化视野融入本土需求,形成了实际操作性的优化方案。
交通枢纽命题团队成果展示
聚焦“城市景观”命题的调研组与行动组围绕景区国际化提升与自然教育普及提出优化提案:调研组聚焦阳台山森林公园,提出构建 “生态・人文・全球视野” 融合型自然教育径的提案,计划依托本地资源从“五感(视、嗅、味、触,听)”出发驱动自然叙事,打造阳台 “文化信使” 之旅,并打造以“蝶谷”为桥的国际对话 ;行动组则以 “树” 为灵感,为深圳北站中心公园设计共生树艺术装置,该装置采用环保材料、以实用功能为导向,可移动适配多场景需求,兼具遮阳、休憩、互动与展示等功能和SDGs教育导向,希望打造成为龙华区乃至深圳市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标型城市景观。两支青年团队用创新提案为城市景观升级注入活力,彰显了青年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城市景观命题调研组团队成果展示
聚焦“商业楼宇、产业园区”命题的行动组聚焦北站壹号,在园区数字化智能发展方面提出了思路和构想,他们参考了AIGC赋能企业海外推广落地的案例,计划应用AIGC人工智能系统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国际化宣传及其产品的全球推广。由龙华设计产业园园长单位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特邀团队也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就“商业楼宇、产业园区”议题提出的创意设想和落地方案。提案聚焦龙华设计产业园的国际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围绕“低碳社区”和“幸福中心”两大理念,提出了建设多语言服务中心、构建国际共创孵化空间、增设智能管理平台、施行“碳币”减碳机制等具体建议。
产业园区命题行动组路演展示
特邀团队展示创意设想
聚焦“文旅小镇”命题的调研组与行动组围绕文化旅游景区的国际化、多元化、包容性提升及增强国际游客吸引力提出创新构想:调研组聚焦观澜文化小镇,以 “文化赋能 + 数字换新” 为核心,希望通过 AR 客家文化服饰试衣镜、AI 智能多语言导览助手等,提升中外各群体游客的观光体验,同时依托 AI 等科技工具固化最佳游览路线并提供多语言个性化服务,结合AR点位引导游客沉浸式游览,吸引中外游客打卡;行动组则针对大浪时尚小镇,提出 “开放式产业生态圈街区” 设计构想,通过产业透明化革命、街道游戏化改造、小镇 IP 化打造等,提升街区活力,助力其建设更具国际化的特色街区,迎接八方来客。两支青年团队引入科技创新工具与创意设计,为文旅小镇升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观澜文华小镇命题调研组成果AR 服装模型展示
大浪时尚小镇命题行动组成果展示
聚焦“特色社区”命题的调研组与行动组在充分掌握社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可持续国际化社区建设提案:调研组聚焦全国首个儿童友好社区——水围新村,通过线下访谈各年龄段居民,提案推出 “我的水围新村护照” 与 “我的水围新村地图”,让本地居民更有归属感,也帮助中外游客深入了解社区风貌与人文底蕴;团队也构思了 “亲邻集市” 这一设想,具有低成本、高兼容性、轻量投入的特点,切实贴合社区发展实际,也可高效实施;行动组则围绕白石龙社区,提出 “从在地行动走向全球共创” 的构想,其核心亮点在于秉持 “开放街区” 理念探索空间治理新模式,用音乐这一国际化语言链接本地居民和国际居民,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共享性、包容性,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特色社区命题团队展示创意设想
评委点评和寄语
本次结营路演邀请到多个领域的专家导师组成评审团,他们是:
评审团主席:
张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
设计思维从来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规划,而是自下而上的探索与共创。归根结底,设计的核心始终是“人”。因此,本次营员们提出的国际化街区构想,不仅仅是对建筑和街道的重新定义,更是对人与社区共生关系的探索。这些构想的价值,在于回应真实的社会需求,尤其关注那些往往被忽视的人群。她表示,正因坚持“以人为本”,这些创新思路和实践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要义。最后,她鼓励营员们继续保持热情与勇气——因为当下时代,正需要青年带来的创造力与领导力。
评审团专家:
张振山,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资深顾问
交通是城市动脉,交通枢纽是影响效率的关键节点,火车站作为核心基建,串联地铁、公交等多元交通,如今更联动机场,高铁普及进一步推高客流。高效构建管理高铁站枢纽,已成城市发展关键议题,相关创新研究兼具战略意义与现实价值,选择该命题的两个团队提案涵盖智慧管理、无障碍交通等,值得肯定。需补充两点:一是公路交通应纳入高铁站枢纽考量;二是智慧城市与 AI 技术已广泛应用,部分火车站已落地实践,期待青创营青年将这类技术深度融入未来方案,助力枢纽升级。
李丹,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秘书长
深圳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是中国首家城市级国际交流基金会,核心职能之一是助力深圳国际化。今天的活动让我深受启发,营员提案为 SDGs 框架下推进街区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思路,感谢大家的参与,也希望能看到提案最终落地。希望大家保持国际青年的热情与丰富的创造力,并在未来提案中兼顾理念与实操,为深圳国际化及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Barry Wilson,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兼职副教授
关于提案的后续实现:第一,推进项目需秉持 “无界城市” 理念,无特定 “项目区域” 红线,城市是复杂系统,小的行动也可能产生区域乃至国际连锁反应,需从不同层级、尺度审视项目。第二,项目收尾建议用 “谁、做什么、在哪里、何时、为什么” 的框架梳理,明确用户群,确保方案全覆盖,最终解决 “如何落地” 及 “资金来源” 问题。
于天赤,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副会长
本次大赛评审设置新颖,组织方式独特。低碳并非口号,而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表达三点感受:一是各国青年多元、多视角,碰撞出的创意火花,可能成为低碳生活的 “星星之火”;二是各种创意都能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真题真做具有落地性,难能可贵;三是这些创意有望形成产品,构成产业,助力龙华、深圳乃至全国低碳事业发展,意义深远。
在提案路演时,各位评委从专业视角出发对营员的项目进行深度点评——从技术可行性分析到市场定位优化,从商业模式打磨到资源对接建议,每条意见都精准切中项目核心,让本次结营路演不仅成为项目成果的 “展示台”,更成为青年创客与行业专家对话、校准成长方向的 “交流场”。
“可持续国际化街区——青年共创营”项目路演暨结营仪式
青创营不仅是一次具有创新底色的共创探索,更搭建了国际青年参与中国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交流平台。国际青年们通过跨文化协作,累计完成超50场社区访谈、20次实地调研,形成了完整的调研报告与具有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后续,HUA HUB将联合在地相关部门和合作伙伴,对优秀方案进行进一步孵化,助力青年创意真正转化为推动城市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未来城市贡献力量。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及深圳市龙华区命题各实施地相关部门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免责声明:本活动旨在为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提供交流平台,UNDP不构成对任何个人、企业或其相关产品、服务、活动等商业内容背书。
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