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制内辞职7年后,我后悔了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8:20 1

摘要:到今年,我确实辞职七年了。七年刚好十个坎儿,我感慨还挺多的。后悔当然是有的,但我后悔的不是辞职,而是后悔没早点辞职。这种心态,跟离婚真是一模一样(不后悔离婚,但有点后悔没早点离婚)。为什么会后悔没早点辞职呢?因为我到了将近三十四五岁的年纪,才真正认清了自己,认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从体制内辞职,我后悔了吗?

文/晏凌羊

01

这是之前直播时,网友问我的问题。

到今年,我确实辞职七年了。

七年刚好十个坎儿,我感慨还挺多的。

后悔当然是有的,但我后悔的不是辞职,而是后悔没早点辞职。

这种心态,跟离婚真是一模一样(不后悔离婚,但有点后悔没早点离婚)。

为什么会后悔没早点辞职呢?因为我到了将近三十四五岁的年纪,才真正认清了自己,认清了自己的性格、气质、三观跟体制格格不入。

体制内那份工作,能给我相对还可以的物质回报以及一个若隐若现、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职业前景,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在里头浪费了太多年的时间。

那时候,作为甲方代表,我几乎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

实不相瞒,即使现在我辞职出来了,但在我从事过的专业领域,我依然可以算是“小半个专家”。

那时,我也提出过无数个创意、设想,但很多想法都“胎死腹中”。

我适合从事创意类的工作,但在体制内谈创意,确实是一件比较荒谬的事情。

100个点子提出来,就像是男人的精子冲向卵子,半路上能死一大半。

等这个“种子想法”终于可以落地,可能已是三个月甚至半年后,而民营企业要把这个点子落实下来,因为决策链条短,可能只需要一个月。

腾讯当年搞微信,技术上其实并不新鲜,广东一家国企当时也想搞来着,但项目报上去以后,几个月都批不下来……怎么搞?没法搞。创新这种事情,还是民营公司更擅长。

稳、安全和创新、效率,天然存在矛盾,像是坐标轴的两端,你只能在坐标轴上找一个契合点。

求稳、求安全占上风的时候,必定要牺牲创新和效率。

这不是哪家单位的问题,而是整个体制的问题。

我不是说求稳、求安全不好,而是我发现:我并不适合这套体制,那种想做点事又放不开手脚的整个过程,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心理内耗。

到了后期,我完全是为了稳定的薪酬、福利在做事情,可工作时间毕竟占到了人生中的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的时间我过得不快乐又没办法麻木度日,真的非常难受。

而今,我觉得有点后悔,就是后悔自己那时过惯了“温水煮青蛙”的生活,惧怕风险和挑战,就自我放逐了那么多年。

我本可以用那些时光去多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的,但我没有尽力。

当年,我也有过不服输的劲头,不相信邪,总觉得别人能搞得定的人和事,为啥就我不行。

为了适应体制,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压抑自己的本性、压制自己的爱好。

我像是一个固执的盆栽工人一样,一定要把一盆梅花,硬扭成金主喜欢的样子。

可是,这个样子,是我装出来的样子,它跟我的本性还是违和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我也有种“东施效颦”的羞耻感。

如今,我辞职创业七年了。

再没有人定时给我发工资(我还得给别人发工资),也没有人监督我的出勤率,而我并没有像我担心的那般不自律。

这两年,我的工作时长是在体制内的两倍之多,睡觉时间严重被压缩,每天不做点有效益的事情就满心不安,每年都在学习,都在反省,都在整改。

也是出来之后,我才发现民营企业生存的艰难以及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我们很少浪费钱、浪费资源,很少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积累内耗,每天都在学着整合资源、处理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淬炼。

辞职七年后,我并没有过上别人认为的“舒适生活”,没有赚得盆满钵满,相反比过去更苦逼了,至少体力上是。

倒是工作的价值感、成就感增强了一些,而我,甘之如饴。

某天我冒雨出门,看到地铁口卖煎饼的大叔也不出勤了,一想到我还得要去上班,不免也心生感慨:“所谓自由,跟拥有多少没关系,跟舍得放弃多少有关系。”

哪有什么容易的人生?哪有好赚的钱?哪有好干的工作?

人生中任何一件事,说到底都需要取舍。

试问:如果我没辞职,我能去澳洲、新西兰旅居一个月吗?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哪怕用自己的年假、用自己的薪资出去半个月,请假、等审批过程都能让你产生很大的内耗,休假也没法休安心的。

02

那么,为啥会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呢?

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第一、希望我回答“不后悔”,给他们一点勇气。

第二、希望我回答“后悔”,用于证明他们留在体制内的选择才是对的。

但是,这种问题本就因人而异。

如果你离职后过得更不好了,你就会后悔;如果过得更好更自由了,就不会后悔。

关键不是看你是否离职,而是看你是谁。

我也知道,一个人的职业倦怠,往往不会因为长期从事重复性劳动而产生,而是来自不公平感。

当你发现,财富、机会、前景并不是按照能力、业绩分配的,你就会产生“不管我怎么努力也不会有更好结果了”的预期。

是这种负面预期,让你对职业产生了倦怠。

每个人都会遇到“职业天花板”。

体制内单位,止步于“没关系和背景又豁不出去”。小民营公司,止步于老板的能力上限。

能力差、身体差的,止步于自身短板和局限。

绝大多数人都是很平庸的,基本上就能混口饭吃。

少数人有点能力,但要把自己放对位置。

族旺留原籍,家贫走四方。

总体来说,有点能力的“农二代”有官瘾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体制也好,小地方也罢(体制经济浓厚),有一套非常严密的权力运转体系,资源只在不同利益群体中间流转,很少人能捡漏。

但在体制外、大城市,这套运转体系百密一疏,“农二代”们尽力去寻找这种缝隙并像野草一样扎根、生长,方能寻得活路。

小中产育儿,也是一样的。

子女能力平庸,给Ta铺路、教Ta做高级牛马。

子女能力出众,教Ta寻找夹缝。

以上。

*作者:晏凌羊,女,80后,中国作协会员,2001年云南省丽江市高考文科状元。著有畅销书《离婚七年》《所有的逆袭,都是有备而来》《公文写作》等畅销书十几部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十几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乐以文字为窗,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有血有肉,有泪有笑,有错有对,期待与您共成长。

来源:晏凌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