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运 吉林劳模印记(七)| 辛庆山:“冰上教父”书写匠心传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04 12:58 1

摘要:百年工运,镌刻奋斗史诗;吉林沃土,铸就劳模丰碑。从烽火岁月的赤诚奉献,到建设年代的挥汗如雨;从改革大潮的敢为人先,到新时代的匠心逐梦,一代代吉林劳模以平凡双手托举不凡伟业,用坚守与创新诠释“劳动最光荣”的信仰。

开栏的话

百年工运,镌刻奋斗史诗;吉林沃土,铸就劳模丰碑。从烽火岁月的赤诚奉献,到建设年代的挥汗如雨;从改革大潮的敢为人先,到新时代的匠心逐梦,一代代吉林劳模以平凡双手托举不凡伟业,用坚守与创新诠释“劳动最光荣”的信仰。

为致敬所有为吉林振兴拼搏的劳动者,即日起,我们推出“百年工运 吉林劳模印记”专栏,翻开历史卷轴,追寻那些闪耀在时光里的名字与故事。他们或是车间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或是田野间播种希望的“农技先锋”,亦是以智慧赋能发展的“创新脊梁”。让我们透过笔端,解锁劳动工匠们的成功密码,感受劳模精神的时代脉动,汲取奋进力量,续写属于劳动者的荣光篇章。

“冰上教父”书写匠心传奇

—— 记中国短道速滑队原主教练辛庆山

从中国短道速滑夺得首金到新疆雪原的育苗人,辛庆山,这位冰上匠人用数十年证明:劳模精神是永不融化的热爱,是传帮带的星火燎原,更是把国家荣誉锻造成冰刃的执着。

中国冬奥会历史上首位冠军得主,运动生涯中曾勇夺59个世界冠军,被誉为“冰上女王”的杨扬;长野冬奥会中勇夺男子1000米银牌,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领军人物李佳军;三枚冬奥会金牌得主,冬奥会短道速滑1500米赛场上的传奇人物周洋……这些知名运动健儿背后都有同一个名字——辛庆山,这位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中国短道速滑队原主教练,在多年执教生涯中培养出二十多位世界冠军,被誉为“中国短道速滑之父”,用匠心书写了一部冰上传奇。

“ 拓荒”冰场 开启冰上传奇

1960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的辛庆山,从小就对滑冰产生了极大兴趣。他13岁进入吉林省体校,成为一名速滑运动员,曾获得全国冠军。没想到一场车祸导致他的右腿粉碎性骨折,他的竞技生涯被迫结束。但伤病并不能阻止他对冰场的热爱,他执起了教鞭。

1983年,辛庆山成为吉林省短道速滑队主教练。两年后,他以吉林省短道速滑队为班底,组建中国第一支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当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这个项目未来会怎样。”辛庆山回忆道,最初的训练条件很艰苦,缺少装备、器材落后,队员们甚至连专业冰鞋都没有。而辛庆山也面临着自己的最大难题:对项目了解不够。他手边仅有的参考资料,就是带领中国速度滑冰队出国参赛时偶然间拍到的短道速滑比赛照片。

为了摸索出适合中国运动员的训练方法,辛庆山下足了功夫。除了借鉴速度滑冰的训练方法,他还专门针对短道速滑研究滑小圈、转弯等技术。“后来开始研究其他国家短道速滑的技术和经验。”运动员出身的辛庆山骨子里透着倔强,“当时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如何把队伍带好、把项目带出成绩上。”

冰刃淬火 锻造“钢铁战队”

在国家队集训期间,辛庆山认真地向加拿大教练普兰纳特求教,学习他的“天天比赛式”的训练方法。同时,他了解到当时世界短跑道速滑推崇的是日本的技术和加拿大的体能。“只有把日本的技术和加拿大的体能与我国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总结出自己的训练方法,才有可能超过日本和加拿大。”辛庆山心里默默下定了决心。

当时,辛庆山和队员们与世界顶尖水平的选手并不在同一起跑线。当世界速滑强国在训练上使用庞大的科研系统和电脑监测等训练辅助设备时,辛庆山和队员们却没有为之服务的科研条件,没有助手,仅有一块供几支队伍共同使用的冰场,以及落后的训练设备和冰刀。

为了鼓励队员,辛庆山告诉大家:“我们赛的是速滑水平而不是训练条件。”没有训练场地,他们就利用首都体育馆前的台阶;没有滑板,他们就尽量多做地上模仿动作……他采取了高强度、大密度、超负荷的训练方法,每天从早到晚,训练计划排得满满的。

就是这样,辛庆山硬是靠着简陋的条件训练出一支冰上“钢铁战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1989年4月,在英国伯明翰的第9届世界室内短跑道速度滑冰锦标赛上,中国运动员郭红茹一举战胜了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5名蝉联世界冠军的老将,夺得短跑道速滑 3000米金牌,结束了我国女子冰雪项目冠军“零”的历史;1987年,李金艳在女子3000米项目为中国短道速滑创造了第一个世界纪录;1988年冬奥会,短道速滑是表演项目,李琰获得女子1000米金牌并刷新两项世界纪录;1989年,郭洪茹收获了中国短道速滑队的第一个世锦赛冠军……至此,我国冰上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我国几代人为之追求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冰上梦想成为现实。

1995年,中国短道速滑常设国家队,辛庆山被任命为主教练。在他的培养下,杨扬、王春露、孙丹丹等先后成为世界冠军;李佳军则实现了世锦赛男子金牌零的突破。

冰魂永驻 点燃全民上冰“星星之火”

2006年,辛庆山从国家队离任,回到吉林省短道速滑队,带队训练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只要我继续坚持,就有更多运动员有希望创造历史。”辛庆山说。在吉林,他又带出了韩雨桐、李坚柔、孔雪、肖涵等多名优秀运动员,输送到了国家队。

2017年,辛庆山到新疆帮助当地短道速滑队和速度滑冰队建设队伍、提高成绩。他也想挖掘出更多好苗子,不断壮大冰上项目的发展根基。当时新疆刚举办过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留下了一批优质的场馆资源,大众对冰雪运动也很有热情。在这里,他采用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兼项训练的方法,通过兼项训练,充分挖掘每个人的天赋,明确他们的技术特点。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一年时间,新疆队大部分队员的成绩都达到了全国比赛的参赛标准,有的小队员还获得了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的资格。

从国家队主教练到回归基层默默耕耘,辛庆山作为一名劳动模范始终为中国短道速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退休后的他,始终放不下对短道速滑的热爱,“我的心一直与滑冰在一起。”

文字:周 博

图片:网 络

美编:李晓光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