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故事 | 中国自由基化学奠基人之一 —— 刘有成

B站影视 2024-12-06 17:45 3

摘要:刘有成,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获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终身成就奖。他是我国的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自由基化学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覆盖了自由基化学、单电子转移反应、辅酶NADH模型形式

刘有成

刘有成,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获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终身成就奖。他是我国的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自由基化学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覆盖了自由基化学、单电子转移反应、辅酶NADH模型形式上负氢转移反应机理等,几乎囊括了有机自由基化学的各个领域。他曾在1987年、1995年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且在执教期间培育出了60多位研究生,为祖国的有机化学培育了大量人才。

“孺子牛”精神下的拓荒者

1954年12月,刘有成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归国,携全家由南京来到条件艰苦的兰州大学。带着不减的赤子情怀,他将自己最好的光阴献给了甘肃这块并不富饶的土地,生活的困苦、十年动乱饱受到的精神和肉体折磨他都不屑一顾,执著地投入到化学学科的建设中去。

从1955年到1994年,近四十载春秋,刘有成在兰州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自由基化学研究小组,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对硫醇和炔属化合物的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反应机理及立体化学,并且在格氏试剂自由基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致力于共轭高分子的系统研究,报道了炔烃聚合生成的具有半导电性的聚苯乙炔共轭高分子,在当时这是国内最早开展的有机半导体研究工作,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78年以后,刘有成又重建了兰州大学化学系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1987年,该研究室成为新建的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对脂族酰基过氧化物分解动力学的研究,不仅论证了反应机理,并首次报道了对称脂族酰基过氧化物分解过程中的羧酸转化反应;对新型碳—碳键引发剂的研究,获得1981年甘肃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对氮氧自由基及其单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居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刘有成在自由基化学这一国际新兴学科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曾在1987年、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待事认真 严谨科研

“刘先生个子不高但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有神,步伐沉稳矫健,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整洁有型的头发,再配上笔挺的西装。”在曾任兰大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的黄飞跃的印象里,刘有成是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对自己的仪容要求很高。档案馆馆长王秋林因萃英记忆工程去合肥采访先生,“当时刘先生坐在轮椅上,但是看见摄像机架起来,先生让人扶他起来,换上西装打上领带,对着镜子认真的梳了梳头发。”那次采访的资料也是先生留给兰大最后的视频资料。

在刘有成的弟子王为看来,这正是老先生对待事情认真仔细的一种体现。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最为深刻:“刘先生最后一次回兰州时,专门把我叫过去,从包里面拿了一个很旧很破的计算器。他说王为,这是我94年到科大时没有注意,不小心带走了,请你现在一定还给学校,这是兰州大学的固定资产。”

化学院教授刘伟生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校运会上,已过花甲的刘先生报名参加了竞走项目,比赛接近尾声,跑道上只剩他一人时,有人劝先生别跑了,可他还是坚持走完,体育场上师生们的掌声伴着他走完全程。

这种认真更体现在他对学术的追求上。“先生是一位宽容仁慈的长者,但对科研要求十分严格。”1990年成为刘有成先生研究生的于炜,如今已是兰大化学化工学院的副教授。他回忆,当时先生已年过7旬,耳朵不太好,向他请教问题时他会要求你靠得很近,让他每一个字都要听明白;涉及到一些细节时,他都会认真研究,仔细推敲,然后撰写成文章并发表,总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先生以前的实验记录,写得一板一眼。”王为在读研期间跟随刘有成前往中国科技大学,直到1998年博士毕业。“他手写的东西,要我帮他打成稿子。成文了以后他会一遍一遍地改,在一句话上反复斟酌。”

仁者爱人 大家风范

刘有成的学生们深深感念着老先生的关心和爱护。“刚上研究生也是对他很敬畏的感觉,真正有机会接触他以后,就觉得他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一个人。在我跟他接触的时间里面,我从来没见他发过火,从来没有见他严厉地批评学生。”于炜回忆。于炜至今仍对参加的第一次师门会议记忆犹新,那是1991年的元旦,刘先生鼓励新进校的学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对我们这些学生,像他的孩子一样。”王为印象最深的是刘有成隔三差五就要把学生叫到家里去吃饭,刘夫人总要做特别扎实的四喜丸子或者鸡腿给他们吃。“她就觉得孩子们没什么油水,使劲给我们做肉。这个丸子,是充满了爱心的丸子。”

所有和刘有成先生相处过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对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在黄飞跃的印象里,每年化学系春节团拜的时候,老先生几乎都来与大家欢聚一堂:“哪怕是不太熟悉的年轻教职工,他往往也会微笑着主动向你走来,和你打招呼,给人的印象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那种风范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一位中科大同事说:“过年的时候先生会给门卫送年饭。订车接送,他总要谢司机。”

于炜记得,2007年的有机化学会议,87岁高龄的刘有成正襟危坐在第一排,认认真真地听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报告,充满了对报告人的尊重。刘有成最后一次回到兰大时,除了参观新化学楼并到实验室看望学生,他还专程前往财务处薪金科,向那里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一直给他寄去工资。

刘有成对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敬仰。“那种气度,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王为说。

“我自己走过的路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刘有成说。成长的时代赋予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壮怀激烈的斗志促使他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科教事业。

资料来源:

1. 高彤. 中国自由基化学开拓者刘有成院士:学者品格 良师风范[EB/OL].(2010-06-07)[2021-05-21].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6/233039.shtm?id=233039.

2. 兰州大学报. 一代宗师刘有成院士[EB/OL].(2016-04-02)[2021-05-21]. http://www.cas.cn/zt/rwzt/gwcyz2017/lyc/jnwz/201703/t20170327_4595110.shtml.

来源:陈陈讲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