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老登股”崩了?茅台增速仅个位数,资金千亿级流问AI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17:24 1

摘要:所谓“老登股”,不是指某个具体板块,而是股民圈子里对一类股票的戏称,大多是传统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比如几大国有银行、石油巨头、家电老牌子,还有曾经的消费白马股。

A股市场里有个挺扎眼的现象:那些被老股民奉为“压舱石”的“老登股”,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所谓“老登股”,不是指某个具体板块,而是股民圈子里对一类股票的戏称,大多是传统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比如几大国有银行、石油巨头、家电老牌子,还有曾经的消费白马股。

1、

这些股票盘子大、波动小,分红还算稳定,过去一直是中老年股民和机构的心头好,被看作“闭着眼买都不会亏”的安全选项。

但现在再看盘面,画风完全变了,一边是曾经的“三傻”(银行、地产、保险)继续趴在地上,某国有大行股价常年在净资产以下徘徊,市盈率连5倍都不到。

另一边是那些以前没人多看的小盘科技股、题材股涨得飞起,创新药、算力、机器人相关的股票动不动就拉出涨停板。

就连上证指数这种heavyweight指数,最近也尽显疲态,9月24日刚涨0.83%,25日就几乎平收,26日直接跌了0.65%,走势磨磨唧唧,跟小盘股指数的活力形成鲜明对比。

不少坚守“老登股”的股民彻底懵了:“以前说买股就买龙头,怎么现在龙头不香了?难道这些老登真的不行了?”

2、

要搞明白这事儿,得先看看“老登股”的“黄金时代”是怎么来的。

早个十年八年,A股是妥妥的“老登天下”,那时候经济增速快,传统行业是绝对的顶梁柱,房地产拉动钢铁、水泥,汽车销量年年增长,家电下乡政策让老牌子们赚得盆满钵满,银行靠着息差躺着赚钱。

那时候的股民也相对保守,尤其是占比不低的中老年群体,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觉得买这些行业龙头比炒题材靠谱多了。

机构更是“老登股”的坚定拥趸,公募基金的重仓股里,常年盘踞着各大消费龙头、金融巨头,甚至形成了“漂亮50”的说法。

那时候要是基金经理不配置几只这类股票,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

原因也简单:这些企业业绩稳定,财报数据好看,容易给出明确的估值,不管是做净值还是应对赎回,都更有底气。

但经济发展的逻辑变了,“老登股”的好日子也慢慢到了头。

最核心的问题是增长乏力,传统行业大多进入了“成熟期”,甚至是“衰退期”。

房地产不再是高速增长的引擎,与之相关的家电、建材需求自然跟着放缓;银行受利率市场化和不良贷款的影响,息差越来越薄,利润增速明显下滑。

就连曾经的消费白马,也面临着市场饱和、年轻人偏好变化的挑战,没有了增长预期,股票就很难有想象力,自然吸引不了资金关注。

3、

反观现在的市场主力,早就换了人,以前股市是中老年股民的天下,现在“80后”“90后”成了驰援市场的主力军,甚至不少“00后”也开户入市了。

这批年轻投资者跟老一辈的玩法完全不一样:他们信息获取能力强,天天刷财经APP、看行业研报,对新兴事物接受度高;风险偏好也更激进,不满足于每年百分之几的分红,更追求短期的爆发性增长。

年轻投资者的目光,自然盯在了有故事、有前景的新兴产业上。

创新药能攻克疑难杂症,算力是AI时代的“水电煤”,机器人能替代人工解决用工难题,这些领域听起来就比“卖石油”“放贷款”有想象力得多。

华中某券商营业部的投顾就发现,新进市场的年轻客户,大多受社交媒体信息影响,更青睐交易小盘股,对传统龙头股几乎不感冒。

资金是逐利的,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跑,以前机构抱团“老登股”,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标的,现在新兴产业的成长逻辑越来越清晰,资金自然从传统板块流向科技、创新等领域。

从盘面就能看出来,最近但凡有政策利好或者技术突破,相关的新兴产业股票就能快速拉升,而“老登股”就算有利好,反应也很平淡,甚至会出现“利好出尽是利空”的情况。

贵州茅台就是一只典型的“老登”股,可是在2025年上半年茅台增速仅个位数。

4、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投资工具的变化。

以前股民想买新兴产业,可能得一个个选股,风险不小,现在各种主题ETF遍地都是,创新药ETF、算力ETF、机器人ETF应有尽有。

年轻投资者不用研究具体公司,买对应的ETF就能参与板块行情,既方便又能分散风险。

这种工具化配置的趋势,进一步加速了资金向新兴产业聚集,也让“老登股”更难吸引增量资金。

不过要说“老登股”彻底不行了,倒也未必,它们身上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是分红稳定。

很多“老登股”的股息率并不低,有的甚至比银行理财收益还高,对追求稳健收益的退休人群、保险资金来说,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是抗跌性强,在市场大跌的时候,这些股票波动往往比小盘股小,能起到“防御”的作用。

比如2022年市场大幅调整时,不少消费龙头的跌幅就明显小于大盘,让持有它们的投资者少亏了不少。

而且“老登股”里,也有不少在努力“转型”,有的传统制造企业砸钱搞研发,向高端制造升级;有的消费企业拥抱直播电商,跟上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有的金融机构发力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

如果能成功找到新的增长曲线,这些“老登”说不定能焕发第二春。就像有些家电企业,靠着智能家居业务,最近股价也有了不错的反弹。

更重要的是,市场风格是会轮动的,A股从来没有永远的热点,也没有永远的冷门。

前些年被嫌弃的“周期股”,去年因为大宗商品涨价就火了一把;曾经无人问津的“中特估”,也有过阶段性的爆发行情。

要是哪天经济刺激政策重点转向传统行业,或者新兴产业出现估值泡沫破裂,资金说不定又会流回“老登股”。

5、

其实对普通股民来说,没必要纠结“老登股”到底行不行,更该想清楚自己适合哪种投资逻辑。

如果你是追求稳健、厌恶风险的中老年投资者,或者手里有长期不用的闲钱,想拿点分红当“养老金补充”,那选几只业绩稳定、估值较低的“老登股”,长期持有可能比追小盘股靠谱。

但一定要避开那些有明显风险的标的,比如业绩持续亏损、有债务危机的企业。

如果你是年轻投资者,对新兴产业有深入研究,能承受短期波动,那可以重点关注科技、创新等领域,但别盲目跟风。

最好通过ETF分散投资,别把所有钱押在一两只股票上。

华东某券商的客户经理就提醒,现在的新开户量还没法跟上次“9・24”行情的爆发式增长比,市场情绪还没到极度狂热的地步,投资更要理性。

还有些股民走了“折中路线”:组合里既有“老登股”压舱,又配了些新兴产业的标的,这样不管市场风格怎么变,都能有一定的收益,不至于踏空也不至于亏得太惨。

这种“攻守兼备”的策略,其实更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说到底,股市里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时代的宠儿”。

“老登股”的兴衰,本质上是经济结构转型的缩影,旧的增长引擎逐渐减速,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崛起,与其感叹“老登不行了”,不如看懂背后的逻辑,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毕竟在股市里,能跟上时代节奏的人,才能一直赚到钱。

不管是“老登股”还是“新贵股”,只要选对了适合自己的标的,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都能在市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来源:笔杆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