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首先瞄准日军编队长机,在距离30米处才猛烈开火,击毙了指挥官小谷大尉。
1932年2月22日,苏州上空上演了一场力量悬殊的空战。
一架美国波音218型飞机被六架日本战机团团围住,子弹如雨点般射来。
面对这几乎必死的局面,年轻的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肖特没有退缩。
他首先瞄准日军编队长机,在距离30米处才猛烈开火,击毙了指挥官小谷大尉。
然而,在试图脱离战场时,他的飞机被日军生田大尉击中,油箱爆炸,飞机拖着长长的浓烟坠入吴县车坊乡的湖泊中。
肖特成为第一位为中国抗日战争牺牲的外籍飞行员。
罗伯特·肖特,1905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
他曾经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一名飞行员,退役后转为波音公司的试飞员。
1931年底,肖特受公司派遣前往中国,任务是推销波音公司生产的战斗机。
当时中国空军正处于初创阶段,急需现代化武器装备。
肖特来华之初并没有参战的计划,他只是一个业务员和飞行教练。
然而,历史的风云变幻将这位普通的美国青年推向了时代的前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面对日军的侵略,蔡廷锴、蒋光鼐指挥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
战争爆发后,日军从“能登吕”号水上航母起飞战机轰炸闸北华界,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均被焚毁,30万册藏书包括众多古籍善本被付之一炬。
目睹日军暴行后,肖特在给母亲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这让我怒不可揭,同时也深感困惑,为什么比日本飞机先进的中国飞机没有出现?他们本有机会取得空战的胜利。”
肖特原本可以安全地待在租界,继续他的销售工作。但他无法对日军的暴行坐视不理。
他在日记中写道:“可惜我是外国人且是以平民身份来华试飞的飞行员,无法参战。”
然而,正义感最终驱使他做出了非凡的决定。
1932年2月20日,机会来了。
因虹桥机场多次遭日军轰炸,肖特决定将他驾驶的新波音飞机转移到南京。
当天清晨,他在南翔上空与从日本“凤翔”号航母上起飞的3架“中岛”战斗机不期而遇。
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肖特凭借卓越的飞行技巧和飞机优越的性能,与日机展开长达20分钟的空战。
他不仅击伤了日军领队所茂八郎的座机,还重创另一架日机,最终毫发无损地突出重围。
2月22日,肖特随中国空军的一支编队从南京飞往杭州。
由于他驾驶的波音飞机速度较快,不久便脱离了编队,形成单飞。
与此同时,日军从“加贺”号航母派出3架轰炸机和3架战斗机组成的编队,准备袭击苏州一带的目标。
当肖特飞临苏州上空时,发现苏州火车站正有一列满载妇女儿童的难民火车即将开动。
而此时,日军机群正朝这个方向飞来。
为了保护无辜平民,肖特毅然决定以一己之力拦截日机。
肖特首先占据有利攻击位置,不顾敌机还击,咬住日军长机逼近至几十米距离才开火。
他击落了小谷进大尉的飞机,这是日本海军航空队在中国战场上被击落的第一架飞机。
然而,在肖特准备撤离时,担任掩护的另外两架日战斗机从云中俯冲攻击。
肖特机身中弹三发,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7岁。
肖特牺牲后,苏州民众感佩他的英勇行为,纷纷前往坠机地点悼念。
中国政府对肖特的义举给予高度评价,追授他为空军上尉军衔。
1932年4月24日,上海各界为肖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和公葬典礼。
当天,上海全市降半旗致哀,数十万市民自发涌上街头,为这位美国英雄送行。
追悼会上,民众代表吴经雄博士致悼词说:
“肖特义士此次请之努力,可代表古今中外一切善势力与恶势力之抗衡,虽然他虽死犹荣,虽殁犹存。罗伯特义士之死,可谓重于泰山,所留热血可做作中、美两国民族之胶漆。”
肖特的母亲伊丽莎白和弟弟爱德华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葬礼。
这位坚强的母亲在追悼会上表示:“生子如此,死亦光荣。”
蒋介石也亲自写信给肖特的母亲,信中写道:“您的儿子肖特,为了中国民族慷慨就义。您的儿子不仅仅是为中国在战斗,而且还是为了整个人类的正义而牺牲。”
肖特的遗体被安葬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中国政府还在上海虹桥机场入口处为他树立了一块纪念碑。
在苏州公园,当地民众也为他树立了高达3米的纪念碑,上书“赠上尉美国肖特义士碑”。
肖特的牺牲为后来更多的国际援华力量开辟了道路。
他是陈纳德“飞虎队”来华前整整十年就参加中国上空对日空战的美国飞行员。
2014年,中国政府将罗伯特·肖特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确认了他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肖特与后来的“飞虎队”不同,他没有任何正式的中国空军身份,不为任何主义、教条,而是出于一个人的正义感而战斗。
他代表了人类最朴素的正义与勇气,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
肖特牺牲后,日本政府竟还向美国领事馆提出抗议,要求美方“约束相关人员”。
这一插曲反而从反面印证了肖特行动的正义性与重要性。
如今,在苏州独墅湖畔,肖特纪念碑依然静静矗立。
碑文上刻着:“为朋友而牺牲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爱!”
九十年过去了,今天的苏州火车站早已不再是战火纷飞的模样。
当我们看到列车缓缓驶过站台,是否还会想起那个2月的清晨,那个为了素不相识的中国平民而献出生命的美国青年?
肖特的牺牲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在他之后,苏联援华航空队、陈纳德的飞虎队等更多国际力量陆续来到中国,共同书写了国际社会援助中国抗战的壮丽篇章。
来源:集美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