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关头谈崩,中方拒绝签字,法国对华作出保证,马克龙别无选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6 17:07 2

摘要:5月16日,中方高层结束对法国的访问,而在离开巴黎的最后关头,中法高层之间围绕是否取消白兰地关税没有谈妥。5月15日,中法在巴黎展开了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会谈期间,双方就双边经贸合作、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多边事务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5月16日,中方高层结束对法国的访问,而在离开巴黎的最后关头,中法高层之间围绕是否取消白兰地关税没有谈妥。5月15日,中法在巴黎展开了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会谈期间,双方就双边经贸合作、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多边事务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尽管中法双方展现出了高度的外交礼仪与务实的对话意愿,然而在核心议题——取消白兰地关税一事上,中方并没有在协议上签字。按照法方的说法,法国目前尚未与中国就取消白兰地关税达成协议。

回顾白兰地反倾销调查的始末,中方自2024年1月启动调查以来,已经给予了欧盟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来回应国内产业的合理诉求。在这一过程中,中方严格依照《反倾销条例》的程序推进调查,数次延期结案期限,以期为欧盟相关企业提供充分的申诉和说明机会。然而,欧盟方面却始终未能提出令中方信服的解决方案,既未在实质层面正视倾销事实,也未展现出解决分歧的足够诚意。

更为关键的是,法国作为欧盟内白兰地出口的绝对主力,在调查推进期间,不但未以对等原则寻求解决路径,反而变本加厉地推动欧盟对华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试图打压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这种恶劣的态度,不仅严重损害了中法之间本应建立的互信基础,更进一步加剧了中欧之间的经贸摩擦风险。法国一方面要求中国在关税问题上给予豁免与便利,另一方面却在关键产业链领域对中国实施遏制,这种典型的“双标”行为,不仅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也在战略上极其短视。

在全球产业链日益交织的今天,经贸政策的相互性和对等性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准则。法国如果一味以保护主义手段来应对中国产业崛起,既无法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也避免不了中国的对等反制,最终损害的只能是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全球市场份额。中方对法国白兰地采取反倾销调查措施,正是对其不对称政策的直接回应,更是捍卫自身产业安全与公平竞争环境的正当举措。

而在会谈结束后,法国财政部长不得不对华做出承诺,表示将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并保持对话大门的敞开。说白了,这种表态已经证明法国撑不下去了。事实上,法国对白兰地出口的高度依赖,已成为其对华经济关系中的关键变量。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市场长期占据法国白兰地的全球出口额近四分之一,高峰时期进口额一度高达14亿欧元,而整个白兰地产业又关涉到法国4400个农场、120家酿酒厂和270个贸易商,支撑着超过8万人的就业链条。

从这一角度来看,白兰地不仅是一项出口产品,更是法国农业、文化与经济利益交汇的战略资产。正因如此,当中国启动反倾销调查、并实施临时措施后,法国不仅面临着巨额的贸易损失,更面临着产业链系统性冲击与国内政治压力的三重夹击。在这种背景下,法方“做出承诺”,其实是对自身困境的被动回应。

当前,距离中国商务部最终裁定仅剩不到50天时间,如果马克龙仍未采取实质性举措纠正此前在中欧经贸问题上的战略误判,继续回避对电动车关税问题所引发后果的正面回应,那么中国对白兰地实施正式反倾销关税几乎已成定局。届时,法国白兰地产业将失去其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而这一结果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龙政府已别无选择,只有及时纠错,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中法之间的白兰地争端才能得到解决。

来源:顾正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