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乒乓球冠军到“央视名嘴”,赛场不惧邓亚萍,杨影为何销声匿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6:13 1

摘要:乒乓球界的杨影的成绩是非常亮眼的,未到十岁时就进入了职业训练中,

文丨妙

提到杨影,乒乓球迷们应该都非常熟悉。

曾经央视乒乓球解说的头号人物,陪伴了无数球迷夜以继日的观赛,

最后却因争议性言论,而渐渐淡出了电视台的荧幕。

这位曾经连邓亚萍都敢挑战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唏嘘故事呢?

乒乓球界的杨影的成绩是非常亮眼的,未到十岁时就进入了职业训练中,

短短几年内就在省级比赛的领奖台上站稳了脚跟,

那时候小小的她瘦弱到根本都拿不起奖杯。

也正因为展示出傲人的天赋,所有的教练都认为他天生就是打球的材料。

不到20岁时他就进入了国家队,那个时候他是希望之星也是国家队的绝对主力。

他的打法很特别,用直板正胶,前三板速度飞快,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球就得分了。

最让人难忘的是敢于和“大魔王”邓亚萍叫板。

利用刁钻的落点、快速的回球将邓亚萍挑出赛场,

媒体称她是邓亚萍的克星,说她的球路专门克制邓亚萍这种强硬派。

在职业生涯期间,她拿世乒赛团体赛冠军,获奥运女双亚军的奖杯,

荣誉一个接着一个往家里搬,乒乓界提到杨影没有人不认识。

24岁许多运动员还处于运动生涯的巅峰状态,她却选择退役另谋出路。

也许是因为天生爱乒乓球,退役后尝试过金融业,

可是看着K线图总觉得缺点什么,最后干脆进北京广播学院,重新学习解说。

2003年以解说顾问的身份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前,

凭借准确的线路分析、通俗的解说,被观众记住,并使她成为了一位懂球的解说。

有一次直播中断了15分钟,她凭借对比赛情况的回想,把全部补充完成,

还得到网友们夸赞她的业务素质过关。

那个时期,央视体育频道田径的杨健、篮球的于嘉、足球的贺炜和乒乓球的杨影,

成为了观众们最为认可的解说天团,

每到大赛时,他们的声音成为了观众观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时杨影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谁能料到,

曾经叱咤赛场的女解说员,却栽在了解说员这个行业里?

解说生涯的争议

解说席上的杨影的解说方式也逐渐改变,

杨影性子直接,在解说时好发表个人的观点。

2018年丁宁和刘诗雯之间的一场决赛,她在全国观众面前说:

个子矮,移动快,只能靠跑得分,这样的打法最终也只能赢到最后,

她说完没过多久,刘诗雯赢到了最后,捧起了冠军奖杯。

现场的观众沸腾了起来,弹幕上都是“解说员脸疼吗?”。

她因为直播误判,第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上。

类似的情形已经不止一次了,她评论其他比赛总是有意无意地站在运动员的角度预测比赛结果。

譬如说到年青选手就说:“这孩子心理素质不行,关键分过不了”,

提到老将来又说:“打球太死板,被淘汰很久了”。

这句话好像给选手下结论了,比赛场上风云万变怎么能一句话就说得清楚呢?

观众看解说是为了让比赛更明了,解说员“私心”太强,

慢慢的观众就认为解说一开始就带了偏见。

2019年保加利亚公开赛上,杨影和邓亚萍做解说,解说中,她一开口就叫“小邓”。

弹幕立刻炸开了锅,邓亚萍可是曾经拿了18个世界冠军的“大魔王”,

是她在国家队的前辈,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叫“小邓”显得不够尊重。

邓亚萍后面接受采访时又说“其实我们私下里都是这样称呼的”,

想要给杨影解围,但观众却不买账,认为私下称呼和公开场合称呼还是不一样的。

先前的“误判”之争再加上称呼风波,

使得舆论如海啸一般反噬过来,央视也只好减少解说场次。

杨影的解说争论就是因为把赛场上的“运动员思维”带到了解说席上。

当运动员在场上时,他们的脑子里只有比赛结果和对手。

他们在日常习惯里把胜负当作评判标准,在比赛中无人能敌。

解说员就不一样了,解说员要中立客观,要让观众弄明白比赛的来龙去脉,

而不是带着个人情绪去预测比赛结果,评论选手。

她用运动员的标准衡量场上球员,谁打不出好球就断言谁不行,

谁心理素质不行就认为他的打法不能走多远。

解说席不是比赛的地方,观众要的是清楚解说,不要是预言家式的评价。

她在解说员职业边界的用语上把握不准,

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需要暂且放下的身份又有哪些。

她本人可能都没意识到,在球场上帮助她赢球的“干劲”,到做解说就成了容易踩线的推手。

2019年后,杨影在央视解说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

她镜头前快速讲话、常点评的身影,也慢慢淡出了观众的视线。

但是她没真正地离开了乒乓球,

现在没有了聚光灯下的争议反而可以在和球桌、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更踏实一些。

跨界角色的转换

杨影的经历和许多运动员转行的情况是一样的,

总想把自己的“老本行”用在新的领域上,但是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

说到底,跨界从来不是“换个地方继续用老方法”。

运动员转行当教练、 解说也好,别的行当也好,要先把赛场上的惯性拿掉。

你不能用打比赛的心境来做解说,比赛你就是主角,

解说席上你就是“向导”,比赛要拼输赢,解说要拼中立。

不光是运动员,普通人换工作或换跑道的时候也是如此,

老本行的经验当然有作用,但是不能机械地搬用。

新领域就有新的规矩、 新的节奏,就像打球一样,

要从头练起,该改的就改,该学的就学。

换赛场之后,需要知道新赛场上游戏的规则,

否则原来实力很强的老冠军在新领域也会摔跟头。

来源:娱乐圈扒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