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国工匠的十年,是顶层叙事与公众情感融合、共振的十年。《中国工人》结合杂志在领域内深耕多年积累的研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深刻理解、研究和呈现对“大国工匠”的整体认知,也为理解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社会认同和传播路径提供支持。
2015年
“大国工匠”首次作为专有名词
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荧幕上
2025年
“大国工匠”这四个字
已经响彻大江南北
统计周期:2015年1月至2025年9月
数据支持:中青华云
大国工匠的十年,是顶层叙事与公众情感融合、共振的十年。《中国工人》结合杂志在领域内深耕多年积累的研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深刻理解、研究和呈现对“大国工匠”的整体认知,也为理解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社会认同和传播路径提供支持。
大国工匠十年热力值变化及大事记
注:数据统计周期截至2025年9月25日,因此2025年仅呈现9个月的情况,预测全年数值更高。
十年间,大国工匠的年度热力值,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特点,其中,2015年至2025年的重大事件,和十年间不断涌现的工匠事迹,成为刻画年度热度走势与结构性驱动因素。
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构成年度峰值,与党的百年庆典和党的二十大政治节点高度吻合,显示“大国工匠”议题在随国家宏大叙事而波动。而在2023年至2025年,相关文章总量、阅读量均维持高位,是人物故事、话题等不断激发讨论。
大国工匠重大事件热力值累计总量变化
从大国工匠重大事件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写入“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授勋或现场交流等,兼具权威发声、国家战略与强情绪场景,热力值稳居高位。制度部署类事件,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出台、人大报告提及、“工匠培育名单”发布等,引发高度关注。
大国工匠重大事件高频词云
十年间有三件重大事件,激发了广泛的用户讨论:
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与坐在对面的巾帼电焊工孙景南交流;2024年7月,全国总工会印发通知,公布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2025年5月,全总印发《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
其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总书记与工匠交流的相关文章互动量遥遥领先,这主要是因为权威肯定、话语本身的感染力和象征意义,以及该事件透露出的深层政策信号,共同作用产生结果,使其成为极具新闻价值和传播力的重大政治事件。
人物
大国工匠热力值
TOP10
热力值趋势显示,备受关注的工匠人物,不断为“大国工匠”这四个字提供最生动的注脚,输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本期首先聚焦50位受到广泛舆论关注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展开分析。
从头部梯队看,排名靠前的十位大国工匠热力值合计占全样本的24.73%,前五名占比13.20%,头部效应明显。从行业维度看,航天、电力、制造业等领域的代表人物,具有突出的舆论号召力。
2024年9月29日,74岁的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坚持技能报国,创造了“振超效率”,从“金牌工人”到“人民工匠”。
报道
大国工匠关注度
且点赞量最高,大幅度领先于其他大国工匠;回复量最高的为艾爱国,领先幅度同样较大。
TOP20⬇
从“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报道量排名上看,竺士杰显示出极高的关注度,是其个人荣誉积累、媒体持续推动与深耕领域共同作用的结果。自2015年以来,竺士杰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浙江首席技师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其创造的“竺士杰桥吊操作法”被广泛推广,具有高度的故事性和示范性。央视、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媒体纷纷进行深度报道,宁波市地方媒体也将其作为先进典型进行长期跟踪宣传,实现了声量的指数级增长。
工会宣传
大国工匠品牌
《大国工匠》纪录片
2019年1月18日,“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录制现场
大国工匠备受公众关注的起始点,来自工会宣传。
2015年“五一”期间,全国总工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国工匠》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讲述了来自不同行业的24位顶级技术工人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他们中有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有“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首席装配钳工顾秋亮,还有中国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等。
这是“大国工匠”首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在荧幕上的一刻,引发全网对技术工人的初次集中关注,也在后续十年间不断累积势能。其中,两位工匠高凤林、王进,进入十年间热力值最高的工匠TOP10。
劳模工匠进校园
2018年11月18日,安徽省劳动模范工匠大师进校园首场活动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近年来,工会工作相关事件的热力值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政策类举措普遍领先于活动类。
2023年7 月,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的通知》相关内容引发广泛关注,转发、阅读、回复的量级很大,因为这项政策直接关联校园,意味着无数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都是潜在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和行动参与者。人们会高度关注与自己孩子、自己职业相关的政策。
“劳模工匠进校园”相关报道高频词云
工匠日
一些与工会工作相关的活动也呈现出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2019年4月3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作出决定,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这也是全国首个工匠日。后续,苏州、无锡、青岛、沈阳等地的工匠日方兴未艾。这些活动,通过凸显出节日化叙事的传播优势,凭借公众参与感和创新性,使地方性举措也能突破成为全国性热点。
杭州的首个工匠日,在公众活动上呈现出超高的点赞数、收藏数,具有里程碑式的象征意义,传递出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尊崇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的信号,触动了公众情绪,人们通过点赞和收藏这个话题的新闻,希望完成一次精神上的参与和认同。
(原文《2015—2025:大国工匠热力值指数报告:大国工匠是怎么“热”起来的》刊载于《中国工人》2025年9月刊,新媒体内容有编辑)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