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金秋时节,乌苏里江畔的边陲小城黑龙江抚远迎来了渔获满舱的丰收喜悦。昔日靠岸等客的渔民,如今架起“云端渔网”增收致富。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听见丰收》本期推出《乌苏里江新船歌》。
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王海樵)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金秋时节,乌苏里江畔的边陲小城黑龙江抚远迎来了渔获满舱的丰收喜悦。昔日靠岸等客的渔民,如今架起“云端渔网”增收致富。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听见丰收》本期推出《乌苏里江新船歌》。
清晨五点,抚远市抓吉赫哲族村的江面上,渔民李记踩着露水跃上渔船,手臂一扬,渔网在空中划出一道银弧。妻子王莹莹举着手机紧跟其后,镜头始终追随着渔网出水的方向。
王莹莹:家人们稍等一会儿,咱们一会儿就起网了,起网看看咱们乌苏里江的冷水鱼!
直播间里,已有几千位粉丝守在屏幕前,期待看到活鱼出水蹦跳的画面。
李记:以前打着鱼了蹲在沿上卖,就等鱼贩来收,人家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直播间隙,李记一边整理渔网,一边聊起了从前。那时的抚远渔业,渔民凌晨摸黑出船,清晨蹲守市场摆摊,销路窄、价格低,好鱼也难卖上好价钱。
夫妻俩的转机出现在2023年。看到村里有人通过直播把江鱼卖到上海、广州,王莹莹动了心。她主动上门请教,一点点琢磨直播的门道。
王莹莹:刚开始难,第一条鱼是条8斤的狗鱼,客户要下单,我却不会整那个链接,急得满头汗,最后还是邻居帮忙,才把那个订单发走。
粉丝少的时候,夫妻俩播一天也没有一单。俩人偷偷抹过泪,但从没想过放弃。渐渐地,镜头里的真实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直播间人气也越来越旺。
如今,夫妻俩的订单日日不断。新鲜的江鱼打包后,通过冷链从乌苏里江畔直达千家万户的餐桌。
李记:家里收入也翻了好几倍!去年还添了辆皮卡,拉货方便多了。我们还能按顾客的需求把大马哈鱼籽加工成礼品,顾客很喜欢!
丰收的喜悦背后,是当地政府和居民对乌苏里江生态的精心守护。1989年起,抚远市通过人工孵化大马哈鱼,每年都会往江里投放数十万尾鱼苗,并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尺寸。2016年起,抚远市严格推行“封江育鱼”政策,避免“一网打尽”。
生态和产业的良性循环,让抚远渔业不再局限于捕鱼一环。当地政府组织直播培训,帮助渔民解决“不会播、不敢播”的问题;建设渔业产业园,引进加工企业与科研团队,逐步打响“东极抚远冷水鱼”的品牌。乌苏里江边的渔民,正用新的方式守护江水与生计。
李记:以前靠江吃江,现在护江兴江,以后还想带着村里人一起做直播,大家一起把乌苏里江的鱼卖得更远。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