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妮:我不是一个顶级运动员,一些舆论过于双标,希望大家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03:11 1

摘要:东京世锦赛跑道,吴艳妮冲线那刻,计时牌定格在13秒12,比她自己预估的12秒80慢了整整0.32秒。

13秒12,小组第五,全网弹幕瞬间刷过两个字:就这?

东京世锦赛跑道,吴艳妮冲线那刻,计时牌定格在13秒12,比她自己预估的12秒80慢了整整0.32秒。

0.32秒,普通人眨一次眼,短跨选手却足够从半决赛掉到第32名。

她对着镜头先认错:起跑被枪带乱,后程没追回来,责任全在我。

紧接着补了一句:我不是顶级,别拿我跟欧美冠军比,这对亚洲选手不公平。

一句话点燃评论区。

有人翻出去年她跑出的12秒74,质问怎么一年不到退步0.4秒。

有人贴出决赛名单,八个席位里七个欧美面孔,唯一亚洲人是日本选手福部真子,第七名。

数据网站Athletics Weekly给出更扎心的对比:欧美一线选手常年稳在12秒30左右,亚洲选手破13秒的次数过去十年加起来不到二十次。

吴艳妮12秒96的赛季最佳,在国内已是一骑绝尘,放到世锦赛只能排第28。

差距不是她一个人,是整个区域的天花板就在那儿。

她这次起跑反应0.293秒,同组最慢,肌肉记忆被枪声打乱,后程再加速也填不回坑。

国内解说员杨健在直播里直说:亚洲选手肌肉爆发力平均比欧美同水平选手低6%,这是实验室里测出的硬数字,不是借口。

评论区里有人不服:那孙颖莎、潘展乐怎么就能赢?

项目不同,身体对话的方式就不同。

短跨要同时拼步频、步幅、栏间节奏,容错率比纯跑步小得多。

一个栏磕脚,速度掉一成,心理再一慌,节奏全崩。

吴艳妮去年冬训一直在改七步上栏,新节奏还没完全刻进骨头,大赛一枪毙命,直接打回原形。

她赛后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也替后面所有亚洲选手喊话:再给点时间。

国内选拔赛她三枪都在13秒以内,裁判举枪节奏、现场噪音、栏架弹性,全是熟悉配方。

一到国际赛场,枪声延迟、栏架高度误差、跑道软硬度全变,经验缺口被放大成成绩缺口。

她教练私下透露,团队预算只够每年出国比两场,欧美选手同一季能跑十场钻石联赛,适应成本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舆论双标就在这儿:欧美选手赛季第一场13秒20,媒体夸状态正好;亚洲选手跑出同样数字,弹幕飘过菜是原罪。

吴艳妮看得明白,所以先自降一格:我不是顶级,你们别用顶级标准扣我。

降格不是认输,是给围观的人卸滤镜,也是给自己留呼吸口。

她的下一步很简单,9月全运会,金牌必须到手。

国内对手最好成绩13秒10,她只要找回12秒90左右,就能稳稳第一个撞线。

拿到这枚金牌,她才能继续换更大的训练预算,去欧洲拉练,把适应成本一点点磨平。

短跨选手的运动寿命可以到三十四五,吴艳妮26岁,时间还有。

亚洲天花板低,不代表不能往上再凿几厘米。

她先把全运会做成跳板,再把亚运会当台阶,只要每一步踩实,天花板就会慢慢抬高。

屏幕前的你如果也在练项目、考证书、冲业绩,记住这个顺序:先赢区域赛,再谈世界赛。

别急着用别人的终点当自己的起点,那样只会提前泄气。

吴艳妮把话放这儿:我负责跑,你们负责看,嘴下留点情,成绩会替我还账。

来源:智慧饼干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