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信贷埋雷!美债市警报拉响,两家“优等生”企业崩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14:12 1

摘要:一家是做次级车贷的TricolorHoldings,直接宣布倒闭;另一家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irstBrandsGroup,已经在琢磨破产的事儿了。

2025年9月,美国债市突然炸了个小惊雷,有两家前几周还被当成“优等生”的公司,说垮就垮了。

一家是做次级车贷的TricolorHoldings,直接宣布倒闭;另一家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irstBrandsGroup,已经在琢磨破产的事儿了。

这俩公司一出事,不少债券投资者都慌了,毕竟之前谁也没料到,看着挺稳的企业能塌得这么快。

先说Tricolor,这公司之前在信用市场借钱的时候,拿的可是清一色的AAA评级。

懂行的都知道,AAA评级基本就是“安全”的代名词,结果呢?9月初说倒就倒了。

它主要靠把次级车贷打包成债券融资,之前有大概20亿美元的资金,是冲着它这车贷抵押才放出去的,现在这些放贷方全傻眼了。

更麻烦的是,Tricolor9月连利息都付不出来,有些放贷方没辙,只能想着去扣车抵债。

说实话,有个之前卖了Tricolor债券的投资者说,这事儿是他在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见过最糟的情况之一,这话听着就知道有多离谱,AAA评级的公司,怎么就能崩得这么彻底?

FirstBrands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这公司账面加表外的融资总额差不多有100亿美元,上个月还在计划再融资,结果9月就急着跟放贷方谈紧急救助,搞不好最后还是要走破产流程。

它之前本来有个60亿美元的新贷款交易,是承销商Jefferies在推,现在也黄了。

更惨的是它的次级债券,这周交易价格都跌到“几分钱兑一美元”了,直接震动了规模1.5万亿美元的美国杠杆贷款市场。

你想想,前一个月还在规划怎么融更多钱,后一个月就快破产了,这落差搁谁身上都扛不住,更别说整个市场看着都慌。

这两家公司有个共同点,都是用了资产支持债务结构,也就是常说的ABS。

简单说,就是把手里的资产或者贷款当抵押来融资,像信用卡欠款、设备租赁合约这些都能用来打包。

之前美国投行总说这东西比垃圾级贷款安全,结果现在看,也没安全到哪去。

Tricolor现在还因为涉嫌欺诈,被美国司法部调查;FirstBrands更早之前,就有投资者对它的财报和应收账款融资方式存疑。

现在放贷方才反应过来,他们连这些公司表外融资的规模都搞不清楚。

本来大家想把这俩事当成个案,可放一起看就明白,信贷市场内部已经有裂缝了。

自金融危机之后,传统银行慢慢退出,信贷市场成了企业和消费者融资的关键渠道,现在这渠道出了问题,可不是小事。

而且不光是这两家公司,连大银行都被波及了。

摩根大通和FifthThird银行,就在Tricolor的车贷上面临亏损风险,摩根大通还是Tricolor债务发行的主承销商之一。

有个卖了Tricolor贷款打包产品的投资者就纳闷,摩根大通这么大的机构,怎么会没发现潜在的财务问题?

老实讲,我也觉得奇怪,要是小机构出岔子还能理解,摩根大通这种全球都数得上的专业贷款机构也踩雷,这风控机制怕不是真的出了漏洞。

更别说2018年摩根大通还因为ABS承销信息披露不全被罚过2.6亿美元,这才几年,又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怎么看都像是没长记性。

FirstBrands的问题还不止表面上这些,它用的“应收账款支持融资”几乎没什么透明度,都是专业基金在操作,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具体情况。

之前就有报道说,对冲基金巨头MillenniumManagement和Jefferies旗下的投资部门,都给FirstBrands提供过这类融资。

有个应收账款融资领域的专家就说,其实FirstBrands的融资方案里问题很明显,可还是有人投钱,说白了就是因为收益高。

有个基金经理更直接,说现在好多人专门成立应收账款基金,钱太多花不出去的时候,就忍不住想冒险。

而FirstBrands给的收益又总是市场最高的,还没上限,这不就是明摆着吸引人往里跳吗?

本来Tricolor和FirstBrands爆雷,大家该对ABS谨慎点了吧?结果并不是。

知情人士说,高盛这周还准备卖一笔3亿美元的ABS,标的是金融科技公司MissionLane的次级信用卡应收账款。

这家MissionLane主要服务信用评分620以下的客户,2024年的坏账率也不低,跟Tricolor的风险等级其实差不多。

资产管理公司TCW的负责人DylanRoss说,市场还能接受这类交易,说明大家对ABS还有信心。

搞不清这信心是来自对风险的判断,还是单纯觉得“倒霉事不会轮到自己”。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TomaszPiskorski倒是说得实在,他觉得Tricolor倒了之后,投资者肯定会更谨慎,评级机构也会收紧标准,以后想拿到信贷可能没那么容易了。

如此看来,这两家“优等生”企业的坍塌,并不是偶然。

宽松的信贷环境让风控松了劲,ABS的信息不透明又藏了不少隐患,再加上资金过剩导致大家愿意冒险,这些因素凑在一起,爆雷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美债市已经拉响了警报,接下来评级机构和监管层肯定会有动作,毕竟再不管,风险可能会传到整个金融体系。

对投资者来说,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好好查查自己的投资组合,别再踩进类似的坑里;监管层也得赶紧完善非银机构ABS的披露规则,别让之前的问题再重演。

毫无疑问,这事儿给所有参与信贷市场的人都提了个醒,宽松信贷的甜头好吃,但背后的隐患,可一点都不能忽视。

来源:有风来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