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晚。直播间。罗永浩撕开一包汤料。倒入热水。香气扑鼻。却无锅气。他问:这是你花198元想买的“现熬”鸡汤吗?
罗永浩停战 预制菜国标落地 食客无需再猜
那晚。直播间。罗永浩撕开一包汤料。倒入热水。香气扑鼻。却无锅气。他问:这是你花198元想买的“现熬”鸡汤吗?
西贝后厨。随之敞开。370家门店。展示作业流程。却意外曝光更多:微波炉叮响。冷冻柜堆满保质期18个月的鱼。两年陈的西兰花。厨师戴手表处理食材。持证者寥寥。
一场旨在自证清白的公关。演变成信任的彻底崩塌。
🔥 定义之战:什么才算预制菜?
罗永浩说:几乎全是预制菜。贾国龙坚称:一道都没有。
分歧根源。在于定义。
国家层面。2024年《通知》界定: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不添加防腐剂、加热后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中央厨房的半成品、净菜、主食不在其列。
大众认知呢?非后厨现炒。无锅气。即预制。
认知鸿沟。巨大。西贝用“中央厨房预处理”辩解。消费者只关心:是否新鲜。是否现场制作。是否对得起价格。
📉 信任崩塌:从“儿童餐”到“冷冻库”
伤害最深的是家长。
西贝年均售超400万份儿童餐。“天然”、“健康”是标签。但当发现孩子吃的牛排。可能来自一年前集中采购的冷冻肉。蔬菜保质期长达24个月。信任。碎了。
开放日后厨。展示的不是洁净。是更多实锤:汤料包勾兑。员工操作不规范。厨师证持有率低。
品牌形象。一夜倾覆。
📊 数据说话:消费者用脚投票
民调显示。93%的消费者支持餐厅强制标注预制菜。话题阅读量冲上21.3亿次。西贝客流量断崖式下滑。日均降超30%。损失惨重。
消费者并非抵制预制菜。而是拒绝被隐瞒。要的是知情权和选择权。
🏛️ 国标落地:从“野蛮生长”到“强制明示”
舆论风暴。加速国标出台。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紧急审议通过。核心三条:
1.强制餐饮环节明示预制菜使用。
2.禁止添加防腐剂。
3.违规者最高可处货值金额十倍罚款。
菜单从此不再是营销工具。而是法律承诺。
🌱 未来餐桌:双轨菜单与透明革命
行业将走向“双轨制”:
•明示+折扣的预制菜。满足效率需求。
•现做+溢价的锅气菜。满足体验追求。
合规有成本。单店年增3-5万元。但这是净化市场的必要代价。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结束了。
💡 食客如何应对?
1.学会看菜单:寻找“预制菜”标注。或主动询问。
2.理解合理溢价:现做菜成本高。价格高些是合理的。
3.支持透明企业:用消费投票。选择诚实的品牌。
🍳 尾声:锅气与效率可共存
预制菜并非原罪。它是现代生活的解决方案。但隐瞒和欺骗是。
罗永浩的“停战”。非妥协。而是规则已立。战场转移。
从此。吃饭不再靠猜。选择权。回到你我手中。
这不仅是西贝的教训。更是整个餐饮行业的重生。
来源:甜点党GP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