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棉花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17:02 2

摘要:灌溉建议。本区域为绿洲灌溉棉区,水源有保障。以地膜覆盖为基础,利用滴灌设备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定时定位定量精准灌溉,充分满足棉花生长发育需要,达到高产稳产目标。提倡采用小流量滴灌带(滴头流量≤2.0L/h),毛管布设在窄行棉花带中间

一、西北内陆棉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棉区,光热资源丰富,一年一熟,种植区多为盐碱地。当前大部墒情适宜。

(二)灌溉建议。本区域为绿洲灌溉棉区,水源有保障。以地膜覆盖为基础,利用滴灌设备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定时定位定量精准灌溉,充分满足棉花生长发育需要,达到高产稳产目标。提倡采用小流量滴灌带(滴头流量≤2.0L/h),毛管布设在窄行棉花带中间。棉花播种时同步完成滴灌毛管的铺设,24小时内完成与干管、支管的连接,确保播种后48小时可进行滴水作业。

综合考虑棉田苗情、土壤墒情、天气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滴水时间、滴水量和滴水频次。一般棉花全生育期共滴水10—12次,亩总滴水量为280—320m³/亩。具体为:播种后48小时内及时滴出苗水10—20m³/亩,盐碱重的棉田随水滴施1.0—2.0kg/亩腐殖酸类肥料,3—5天后补滴水10—20m³/亩。苗期以蹲苗促根下扎为主,不提倡滴水。蕾期—初花期滴水2—3次,在6月上旬开始第一次滴水,滴水量30m³/亩;第二次、三次滴水量20—25m³/亩。7月花铃期滴水3—4次,每次滴水量25—30m³/亩,8月份滴水2—3次,每次滴水量20m³/亩。

二、黄河流域棉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主要包括山东西南部和北部,河北南部(黑龙港地区),河南东部和北部及南阳盆地等棉花种植区,多分布在盐碱地、旱薄地,低洼地,棉花以春季地膜覆盖一年一熟种植为主。当前山东西南部、河南北部局地墒情不足。其他地区墒情适宜。

(二)灌溉建议。本区域水资源严重不足,降水季节性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8月。要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合理补充灌溉为核心,推广隔沟交替灌溉、喷灌、滴灌技术,促进棉花丰产。盐碱地播前造墒可与淡水压盐结合,做到一水两用。苗期一般不灌水,促根下扎。蕾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花铃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及时补充灌溉,花铃期结合灌水追肥。苗期、蕾期和花铃期要合理化控,控制植株旺长。棉花耐旱怕涝,6—8月降雨较多,出现连阴雨后应及时清沟排水,避免棉株徒长,减少蕾铃脱落。盐碱地棉田每次喷灌增加10%水量淋洗盐分。

可采取隔沟交替灌溉,即单沟间隔灌溉,下一轮灌溉上次未灌的垄沟,每次灌水量30—40m³/亩;喷灌,4月播种前喷灌15m³/亩造墒,6月蕾期每次喷灌20—30m³/亩(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吐絮期减少灌溉。根据土壤墒情和棉花生长阶段调整喷灌强度,避免地流。滴灌,一膜一管(盐碱地)或一膜两管(普通田),一般棉花全生育期共滴水8—10次,总灌溉量200—300m³/亩。盐碱地苗期滴灌可少量高频灌溉(如每次5—8m³/亩,间隔3天)压盐至根系下层,蕾期适度控水促进根系下扎,后期集中供水保铃重。

三、长江流域棉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主要包括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四川盆地、河南南部棉花种植区。棉花多于4月中下旬育苗移栽,早熟品种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适墒直播。当前江西东北部、湖南南部局地低洼农田墒情过多。

(二)灌排建议。本区域降雨较多,但在花铃期易出现伏旱。要坚持抗旱与防涝并重,灌溉与排水结合,抓好田间水分管理,促进棉花稳产丰产。棉花花铃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及时补充灌溉,结合灌水追肥,增加棉花中后期的成铃数和铃重,提高产量。6—8月易发生连阴雨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应及时清沟排涝,扶正棉株,天晴后及时中耕培土,做好病虫害防治。本区域水源充足,发生旱情时,可采用沟灌方式进行灌溉。一般在株高30cm时结合中耕和培土进行开沟,可长沟变短沟,方便小水细灌。降雨偏多地区应开挖配套排水沟,疏通棉田沟路,及时排涝降渍。洞庭湖和鄱阳湖棉区,地下水位较高,要保持三沟畅通,防止渍涝。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徐锋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来源:微观三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