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AI率检测靠谱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6 16:32 2

摘要:也有媒体将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与刘慈欣《流浪地球》的片段上传至检测系统。结果这两篇经典作品AI生成内容总体疑似度竟分别高达62.88%和52.88%。

又到一年毕业季,关于论文AI率检测的话题最近引发热议。

有网友反映,明明是自己辛辛苦苦一字字码出来的论文,竟被检测出AI生成内容比例过高。

也有媒体将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与刘慈欣《流浪地球》的片段上传至检测系统。结果这两篇经典作品AI生成内容总体疑似度竟分别高达62.88%和52.88%。

对此,本期庖丁解news特别对话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暨南大学计算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马立明,聊聊AI检测识别,并探讨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机遇和挑战?

朱自清也用AI写稿了?

AI率检测靠谱么?

对于AI率的检测,马立明表示,这一做法确实有警示作用,对于起心动念想用AI“一劳永逸”的人来说,这种检测可以让他们有所畏惧,在诱惑面前止步。但是对于AI率的数字体现是否准确,事实可能会有失偏颇。

马立明举例说,“有的人会用不同的AI大数据模型创作,Kimi、DeepSeek、豆包等等,如果说这个过程中各类AI平台都有切入,那AI率检测时可以百分之百搜索到吗?”

网友留言

网友留言

沈阳教授也表示,这种检测技术,实际上是可以通过AI很容易“躲过去”的。“AI可以一直调整语言风格、结构,以及内容主体里的元素对象。对于一个熟练使用AI的人,这种AI率检测某种程度上是无效的。”

学术+AI,如何做到事半功倍?

沈阳表示,对于学术论文,是需要严格遵循学术评价基本逻辑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AI,促进人脑与智脑的深度融合,使用复合智能解决科学问题。”

在马立明看来,学术生产场景中,AI可以充当“思维助推器”的角色。通过提供文献线索、完善分析框架等方式为论文创作提供基础。而且有些AI条理清晰的观点能提供很有价值的思维启发。对于这种人机协同的学术生产模式,还是可以持开放态度的。

对于论文中使用AI的问题,沈阳认为,可以探讨有些期刊能否接受使用AI的论文,在评价方面可以单独作为一种考核,如果允许学生在部分情境下用AI写论文,就需要建立新的学术评价体系,考核评价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

沈阳指出,当前中美高校均已开展AI直接生成论文的研究。国外甚至让AI学习论文之后重现人类的研究工作,其终极目的在于让AI替代或辅助人类完成大部分研究工作。尽管用AI做研究是大势所趋,但在过渡阶段,我们还需要审慎制定使用规范,明确AI适用的场景,界定其不可替代人类最终成果的领域,并建立严格的标注机制。

网友留言

AI+高校,机遇与挑战并存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育领域的格局。从课程设置,到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创新的各个环节,各大高校纷纷加速布局人工智能教育。

在沈阳看来,未来高校的所有学科都应该将人机协同和人机共生放在重要的位置,单一技能的专家将会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与AI协作共舞的人才。

他认为,可以将AI视为一种工具来使用。高校可以尝试允许学生在某些课程中使用AI参加考试,就像数学课中有些课程允许使用计算器,有些则不允许。

“然而,每个人在使用AI时都需要具备驾驭它的能力,目前AI已经接近博士水平,我们每个人就都需要成为‘博导’。”沈阳补充说。

对此,马立明也表示,尽管AI会成为重要的科研助手,但不能因对AI的依附而失去了人的主体性,要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人而非僭越人类主权。“与AI的人机耦合,需要你自己是得有料的,你是要有底蕴的,你自己首先是个超级个体,你才能够压得住AI。”

投稿邮箱:yinpeiyao@chinanews.com.cn

稿费从优,欢迎来稿

来源:庖丁解new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