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年过去,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烟火仿佛还在眼前。它以无与伦比的辉煌实现了中国给世界的承诺和国际奥委会的期待:给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但当奥运圣火熄灭,金牌榜第一的欢呼声渐远,中国体育却面临一个全新的命题:巅峰之后,路在何方?
17年过去,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烟火仿佛还在眼前。它以无与伦比的辉煌实现了中国给世界的承诺和国际奥委会的期待:给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但当奥运圣火熄灭,金牌榜第一的欢呼声渐远,中国体育却面临一个全新的命题:巅峰之后,路在何方?
2009年山东全运会,给出铿锵有力的答案。
作为奥运会后国内第一个综合性运动会,2009年的山东全运会同样给山东和中国留下了价值不可低估的“全运遗产”。从“奥运争光”到“体育强国”,十一运会是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战略转折点。
从“奥运争光”到“全民共享”
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骄人成绩。如果说其中有哪些让人记忆犹新的,必然少不了张娟娟这块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射箭金牌。
当下,互联网搜索北京奥运射箭的关键词,张娟娟“一穿三”突破韩国队包围夺下金牌的视频比比皆是。在时隔多年之后回望北京奥运会,张娟娟表示自己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我的状态在六月就出来了,其实在进入奥运村时,我的状态有点往下走了。奥运会首先进行的是排名赛,每人打72支箭,排位赛打完,我才排名27名。在坐大巴回奥运村的路上,我提醒自己——醒醒,这是奥运会,奥运会已经开始了。”
不过随着比赛的进行,张娟娟的状态渐渐提升,在与队友拿下女团银牌之后,这位射箭名将抱着一往无前的信念走进射箭个人赛的赛场。在上午连胜两位对手之后,射箭赛场在中午突降大雨,当时正在为自己做心理疏导的张娟娟突然站起身来,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在下午的淘汰赛阶段,这位青岛名将连续面对三位韩国选手,她们都是当年射箭运动的顶尖人物,但是在中国观众的打气声里,哪怕是韩国观众使出闪光灯干扰的盘外招也无法动摇张娟娟的决心,她一路过关斩将,为中国射箭运动射落奥运历史首金!
奥运会之后,张娟娟成为了山东体育的旗帜性人物,她在2009年获邀成为山东全运会的火种采集者,并在后来进行的全运会上为山东队拿到了一枚铜牌。再之后,这位射箭名将结婚生子,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即使离开了赛场,对于射箭运动的发展,她也留下了无尽的馈赠,不少孩子正是因为她在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走入射箭运动,走进专业队,成为了中国射箭运动的“继承者”们。“有时候我和射箭队的小队员们交流或者进入学校进行射箭运动的推广交流活动,很多人都说当年就是因为看了我的比赛,才接触射箭这项运动。”
谈及2009年的山东全运会,张娟娟表示,当年的全运会在场馆和办赛标准上都对标对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正如北京奥运会用无与伦比的辉煌为中国体育、世界体育留下了“独一无二”的遗产,山东全运会同样留下了价值不可低估的“全运遗产”。全运会的场馆建设推动了齐鲁大地体育运动的发展,山东的竞技体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接下来的好几届全运会,山东代表团“风头无两”,并为国家队输送了大量人才。
同时,山东借助举办大型运动会的契机,在全省范围内兴建全民健身设施,强化全民健身意识。总共建设了156个全民健身中心,所有地级市都建设了市级健身中心,40%的行政村有了健身设施,10万多个健身站点遍布城乡。这批设施不仅在十一运会能用上十几天,而且在运动会后能让民众受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从“对标奥运”到“标准创新”
十一运会办赛质量高,在媒体服务等方面甚至达到了奥运标准。对标北京奥运会,山东全运会首次设立“全运村”。作为十一运会的亮点之一,“全运村”以其温馨的服务、可口的饭菜、幽静的环境、便捷的交通而备受好评。建设全运村借鉴了北京奥运会的经验,与城市住房建设对接,既保证了为运动员、记者提供一流服务,同时也避免了大规模兴建酒店而带来的“全运后”利用难题。
而在观众看不见的电视转播间里,另外一场服务标准的创新正在悄然进行。作为当时十一运会青岛赛区公用信号制作团队的负责人,王国强肩负着将全运会转播标准提升到新高度的使命。
“青岛在全运会承担13个竞赛任务,我们从奥运会得到了启发,邀请了全国的好几个团队参与到转播中来,除了中央台之外,还有天津、江苏等等的团队,就跟奥运会一样。因为奥运会就是由全世界的优秀团队来共同制作公用信号,因为有了奥运会在前,我们有了参考的标准,结合技术的进步,标准的提高,人的能力放大,中国体育电视在山东全运会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通过奥运会和全运会的锻炼,让青岛的体育电视团队接触到了更多转播手段,后来也让这个团队得以承接大运会、亚运会等国际性大型运动会的转播任务。”
在王国强看来,山东全运会的开幕式如此盛大,甚至在绚烂的视觉效果上不逊于北京奥运会。同时,奥运会和全运会在家门口举行,让青岛这座城市因体育而沸腾。结合电视转播更多精彩的比赛得以呈现,体育文化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中国体育产业从“硬件投入”到“标准创新”的跨越,从山东全运会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体育强国”不仅仅是竞技体育上的强大,与之相关的体育产业跨跃式多元协同,同样重要。
从“国际接轨”到“打破垄断”
提起北京奥运会,很多篮球迷对当年由姚明领军的中国队印象深刻。当时,广东篮球名将朱芳雨也在奥运会上奉献了许多精彩时刻。哪怕到了现在,还会有球迷说,要是现在的中国队有一位“朱8”,就能解决很多问题。2009年的山东全运会,以篮坛霸主广东宏远为班底的广东男篮踏上全运会赛场。
“球队是很有信心也很有决心去夺取山东全运会的男篮项目金牌,因为四年前的江苏全运会,我们输给了解放军队,所以大家通过四年的总结和提升,对于山东全运会的金牌志在必得。”
回忆起那一年的全运会征程,朱芳雨表示球队上下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从小组赛开始就稳步提升状态,在他看来夺冠路上的拦路虎其实是半决赛的对手解放军队。在全力拼下老对手解放军队之后,广东队在决赛中迎来了东道主山东队的挑战。
三大球的金牌,向来是全运会最受关注的,山东队那年招来了巴特尔、杨鸣等好手,希望将男篮金牌留在齐鲁大地。但面对磨合到位,默契非凡的“华南虎”,还是差点意思。朱芳雨在那场决赛中砍下了惊人的43分。
“如果在比赛前问我能不能得43分,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那天比赛开始之后,我的状态和手感确实很快就打出来了,我的任务是更多地完成终结,队友们也很清楚怎么去帮助我更好地完成终结,他们知道我需要在什么位置、什么情况接球会更加舒服、方便出手,整个团队在这点上都是非常默契的。所以那天我们的进攻打得很顺利,在全运会这种40分钟的比赛时间下,拿到80多分的总得分是有点偏高的。”
对于荣誉等身的朱芳雨来说,全运会金牌是珍贵的,因为全运会和奥运会一样,四年才一次,联赛冠军或许球队每年都有希望去争夺,但全运会并不是,对于运动员来说,职业生涯又有多少个四年可以去等待,可以去争取?
朱芳雨与广东男篮曾两度夺得全运会冠军。 山东全运会,“华南虎”击败了山东队,为广东省拿下了全运会历史首枚男篮项目金牌。四年后的辽宁全运会,广东队不畏强敌,在郭艾伦、韩德君领衔的辽宁队面前“虎口夺食”,成功卫冕。对于今年在家门口的十五运会,朱芳雨期待广东男篮的小伙子们能够打出精气神,再立新功。
来源:九日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