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乡村新图景丨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金秋餐桌添“嘉”味,八年育成“双鲜”西瓜迎丰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12:39 1

摘要: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我们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我们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金秋时节,本是瓜果逐渐淡出市场的时令,但嘉定的瓜农们却迎来了一波意外的丰收。

在位于嘉定区外冈镇的上海愉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瓜棚里,理事长顾剑正在查看“黄小鲜”西瓜的长势。“这是我们今年首次尝试秋季种植的品种,这批瓜正好赶在农民丰收节前后陆续成熟,国庆期间批量上市。”他轻轻托起一个圆润的小西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花果科科长卢小露表示,今年特别推出的秋季“黄小鲜”,将与“红小鲜”一起,为节日餐桌增添一份“双鲜”滋味。

八年育种路,“嘉定双鲜”组合“出道”

“嘉定双鲜”是依托上海市西瓜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由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历时八年联合选育的特色小果型西瓜组合,包括红瓤的“红小鲜”与黄瓤的“黄小鲜”。两种西瓜口感脆嫩多汁,糖度可达12度以上。

卢小露介绍,育种团队从确定选育方向到最终通过品种认定,经历了长期攻关,每年都要对上千只瓜进行筛选。“我们针对上海都市农业和消费市场的特点,专门培育了这两种单果重量4~5斤的小型西瓜,专为小家庭设计,适合一次食用,避免了吃不完浪费的问题。”卢小露说。2023年,嘉定全区层面启动了“嘉定双鲜”的品牌推广。“嘉定双鲜”以组合形式被更多人知晓。

这对组合“出道”的“姊妹瓜”各具特色。其中“红小鲜”呈椭圆形,具有高抗枯萎病的特性,可以在一块地连续种三茬,解决了西瓜不能重茬的难题。这一突破为农户节省了土地成本,也使得“红小鲜”成为秋季瓜农的偏爱,可实现春秋两季稳定供应。而外形相对圆润的“黄小鲜”具有耐热可越夏的特点,今年首次成功开展秋季种植,加入了秋季西瓜阵营,其细腻肉质和独特鲜味为地产西瓜秋季市场增添了一道新风味。

全方位扶持,是助农也是推广

正是因为在试验田尝到了“嘉定双鲜”西瓜的美味,让原本从事水稻种植的顾剑心动了。“这瓜真的好吃,所以就想着买瓜不如自己种”,顾剑回忆道。“嘉定双鲜”一口难忘的甜蜜滋味让他从此走上了由传统作物转型精品西瓜的种植之路。

但转型并非易事。“种西瓜跟种水稻的区别还挺大的,要求更加精细,我刚开始连大棚都不会搭,地也不知道怎么选”,顾剑坦言。好在,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六个统一”的服务,为农户提供了坚实后盾,也是顾剑转型的底气。通过统一供种育苗、技术指导、品质把控、包装设计、品牌运作和质量追溯的全流程帮扶,很多像顾剑这样的“新手”瓜农也能快速上手。

卢小露介绍说:“从大棚搭建到水肥管理,甚至细化到播种时间安排,我们的技术团队会点对点、一对一进行指导。”2023年至今,团队已免费提供近30万粒种子,培训种植户200多人次。

今年,嘉定农技中心还推出了统一育苗服务,由专业育苗公司培育壮苗后发放给农户,有效解决了农户育苗难的问题。在技术护航下,顾剑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几亩扩大到30亩,成为全区种植“嘉定双鲜”面积最大的农户。

秋日丰收,点亮节日本地瓜市场

从2023年起步时的几十亩,到如今全区28家种植户、200多亩的规模,“嘉定双鲜”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甜蜜引擎”,更让市民在秋季也能品尝到地产西瓜的新鲜滋味。

“以前秋天想吃口本地西瓜几乎是不可能的,”顾剑介绍,传统西瓜最晚7月份就差不多下市了,中秋国庆餐桌上的西瓜基本都是外来品。尽管今年夏季高温给种植带来了一定挑战,但秋季的“嘉定双鲜”西瓜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白。

“主要是口感好,回头客特别多。”顾剑说,“很多人发消息、打电话,问西瓜什么时候上市。”目前,一箱8~10斤的“嘉定双鲜”,一红一黄两只装的售价在88元左右,虽然单价高于普通西瓜,但市场需求依旧旺盛。

卢小露表示,作为今年最后一波沪郊地产西瓜,目前,“嘉定双鲜”已经陆续成熟,最佳赏味期正好覆盖国庆假期,市民可以通过“我嘉生鲜”平台订购或直接到合作基地选购。农技中心团队也正帮助瓜农们一起开拓与盒马等商超的合作渠道,希望让更多人可以买到秋日地产的“嘉定双鲜”西瓜。

文/图:赵一苇

来源:上海三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