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当年一场颁奖典礼,一句脱口而出的“说相声的”,竟成了划时代的注脚。六年前,朱亚文的那声“嘴瓢”,或许只是一时高高在上的傲慢流露,却像一把无形的鞭子,把郭麒麟从“德云社少班主”抽到现在票房口碑双赢的实力演员。
谁能想到,当年一场颁奖典礼,一句脱口而出的“说相声的”,竟成了划时代的注脚。六年前,朱亚文的那声“嘴瓢”,或许只是一时高高在上的傲慢流露,却像一把无形的鞭子,把郭麒麟从“德云社少班主”抽到现在票房口碑双赢的实力演员。
都说风水轮流转,可这轮的剧本精彩得堪比美剧。2018年,朱亚文靠着荷尔蒙硬汉形象呼风唤雨,而彼时郭麒麟虽凭借德云社名头小有名气,演艺圈的地位却难掩层级鸿沟。谁能想到,六年后再看:一个人资源爆棚,拿下正午阳光男主;另一个在网剧里求生存,还要靠“想试制片人”的金句刷存在感。时代更新的速度,就像按下了1.5倍速键。
不得不说,郭麒麟的“逆袭”很成体系。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大起大落的传奇剧本,而是精准迎合了当代观众的胃口。他不爹味、不端着,甚至骨子里有种“自带调侃”的亲民感。你看他,随便一个杀青照都能带来五十万转发量。《拾光里的我们》中仅凭一声“死亡不是大事,遗忘才是”,就能收获无数破圈弹幕。这种“说人话”的亲和力,倒像是职场上那个让人放松的快乐同事,扎实又讨喜。
再看朱亚文,境地完全不同了。《正当防卫》表面上是给他量身定制的高光检察官角色,却生生被演绎成了“霸总穿正装”。不是人设有问题,而是他身上的那层滤镜,碎得彻底。过去观众买单的硬汉人设,如今在慢慢脱离主流审美;而他固守的“高冷荷尔蒙”风格,不仅没化解形象问题,反倒让更多人产生距离感。
一个讲究真诚,一个守着油腻。市场的反馈像一面镜子,把两人的气质直接显示出来。郭麒麟如今成了广告商的宠儿,代言万宝龙的钢笔,评论区纷纷赞叹说“相声演员也能写贵族气”。朱亚文呢?仍然在男装和日化领域试图扛大旗,甚至打开了直播带货,很努力地告诉大家“我很有男人味”。结果弹幕给了他一记响亮的现实:叔,味太冲了。
其实,一切早就埋了伏笔。当年朱亚文的那句“说相声的”,背后是在给圈层划分等级。而郭麒麟的那记温柔回怼,则很有智慧:“这样的演员能演好吗?”短短几字,不刺激对方还精准暴露其傲慢。郭麒麟用成绩证明了“能”的标准答案,同时打响了自己的职业反击战。他的成功示范,也成为近年来相声演员转型的风向标——数据显示,相声演员的转型成功率从17%飙至34%。这可不是运气,更不是短期红利,而是整个市场环境变了。
观众烦了那些高高在上的硬人设,爱看能接地气的“真诚派”。郭麒麟的自嘲和“说人话”的气质让人觉得他是活生生的“身边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冷面人”。在这个时代,真实比油饰吸引人多了。朱亚文的困局恰好是郭麒麟的反衬点,像一部错位励志剧,同场竞技的舞台,最终黯然离开的一方,输的是对市场的感知,和对观众的尊重。
这波“风水轮流转”,其实早就开启了市场对演员标准的重新洗牌:拼背景、靠滤镜混日子的时代过去了,观众更想要看那些认真走心、懂得敬业的“普通人”。一句话总结——观众会永远奖励那些尊重他们的演员,至于平台资源能否延续,那得看你配不配!
所以说,当年觉得“说相声的”上不了场的那些人,如今变成了背景板的时候,是否会掂量一句话的分量?市场也好,时代也罢,都在往更平等、更真实的方向靠拢。这份教训,不知道有没有人真收到?
来源:海鸥娱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