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一刻,大家才意识到,这位66岁的女演员,几十年如一日演绎小人物,却在聚光灯下时常被遗忘。
她用40年时间证明,
好演员不会被埋没。
在最近的热播剧《生万物》中,满是老茧的大脚娘竟火出了圈。
她说话带着浓重口音,眼里满是生活的苦涩。
她不修边幅,没有自我,完全是丈夫的附属品。
观众看得直掉眼泪,可在演员表里始终找不到她的名字。
直到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剧组才仓促把署名补上。
那一刻,大家才意识到,这位66岁的女演员,几十年如一日演绎小人物,却在聚光灯下时常被遗忘。
▲迟蓬
她的名字,叫迟蓬。
01
被忽视的名字
迟蓬出生在山东蓬莱。
那是一个靠海的小城,冬天风硬,夏天燥热。
家里条件普通,父母都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
别人放学后玩跳皮筋、丢沙包,她却常常蹲在小戏台下,盯着台上的身段看得出神。
小小年纪,她就模仿唱腔、抬手的动作,一丝不苟。
报考大学时,迟蓬瞒着家人填了山东艺术学院的表演系。
父母觉得女孩子学这个不靠谱,但她倔得很,说什么都不改。
就这样,她背着家人,闯进了艺术的大门。
在山艺的那些年,她和倪萍成了同班同学、同宿舍室友。
▲迟蓬(左二) 倪萍(右二)
两个姑娘都穷,常常合伙啃馒头、就着咸菜,省下钱买书。
迟蓬却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演员不能只靠漂亮脸蛋,还得靠底子。”
熄灯之后,她对着镜子练哭戏、练笑容,甚至研究嘴唇厚薄对台词发音的影响。
那股执拗劲儿,后来成了她打动观众的秘密武器。
迟蓬的命运真正转折,是在大学的一次选角。
八一电影制片厂来山艺物色女演员,本来迟蓬和倪萍都有机会。
结果阴差阳错,机会落在了倪萍身上。
▲年轻时的迟蓬
换做别人,也许心里会酸,但迟蓬却亲手给倪萍做了个“绞脸”的小工具,叮嘱她上镜要好看。
多年以后,倪萍提起这件事,仍旧感慨:“那时候她心里一点嫉妒都没有。”
命运像是要补偿她一样,很快导演王少岩找上门来,让她出演电影《红线》。
▲迟蓬在《红线》中饰演紫娥
这是迟蓬第一次站上大银幕,角色虽然不大,却让人记住了她干净的眼神。
随后,她在电视剧《红叶,在山那边》中饰演了一位性格坚韧的农村姑娘。
▲迟蓬在《红叶,在山那边》中扮演吴月
这个角色让她一炮而红,还拿下了飞天奖最佳女配角。这是她演艺生涯第一个高光时刻。
那几年,她又陆续参演了《黄河谣》《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风雨丽人》等影视作品。
虽然大多是配角,但她演得细腻、真诚,让许多观众印象深刻,却未必记得演员名字。
▲迟蓬在《中国姑娘》的定妆
这是迟蓬职业生涯最常见的境遇,她演活了一个个角色,却始终没火。
02
婆婆专业户
进入中年后,迟蓬的戏路越来越窄。
长相不惊艳,岁月的痕迹又让她无法再去演少女;而真正挑大梁的女主角,也很少落到她头上。
角色几乎都被限定在“婆婆”“母亲”身上。
有人觉得这是局限,她却偏不认输。
她把每一个角色都当作新的挑战,哪怕只是几场戏,她也要演出层次感。
在《温州一家人》里,她是那个辛苦持家的母亲赵银花,眼神里全是对孩子未来的期盼。
▲《温州一家人》剧照
在《雾都》里,她成了性格刚烈的大太太,寥寥几句台词,就把那个年代女人的倔劲演得活灵活现。
▲《雾都》剧照
《幸福到万家》中,她又成了一位看似明理却始终畏缩的婆婆林桂枝,面对家庭矛盾时的犹豫不决,惹得观众一边气她,一边又替她叹息。
▲《幸福到万家》片段
最让观众记住的,莫过于《小巷人家》里那个精明算计的庄奶奶。
▲《小巷人家》剧照
第一集,她就凭着一个冷笑和一个翻白眼,把“坏婆婆”的形象立了起来,让人气得牙痒痒。
可随着剧情展开,观众又能看见这个角色的无奈与小心思,越琢磨越觉得真实。
▲《小巷人家》片段
而在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里,迟蓬摇身一变,成了任劳任怨、命运多舛的师娘。
她在片中不动声色,却把一个中国传统女性的隐忍与坚韧,演得深入人心。
▲《百鸟朝凤》剧照
这种跨度,不靠颜值,完全靠演技。
迟蓬用几十年时间,把所谓的“婆婆角色”,演出了人间百态。
演戏四十多年,迟蓬几乎没有绯闻,也很少出现在娱乐新闻的头条。
她习惯低调到透明,甚至参加颁奖典礼时,也只是穿着毛衣和布鞋,坐在人群里不起眼的位置。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位真心演戏的演员,却一次次和大奖失之交臂。
2016年,迟蓬凭借《百鸟朝凤》里那个沉默隐忍的师娘,入围了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百鸟朝凤》片段
观众和业内都觉得她稳了。
可结果,奖杯却落在了流量演员手里。
那一刻,台下的迟蓬依旧神色平静,只是微微笑了笑。
▲《百鸟朝凤》片段
这种平静,让人心疼。
外界为她抱不平,她自己却一句抱怨都没有,仿佛那是别人的事。
到了《生万物》,历史再次重演。
她在剧中饰演的大脚娘,手上永远带着老茧,说着地道的山东方言,把一个农妇的辛苦与质朴演得丝丝入扣。
观众们纷纷留言:没有她,这部剧的灵魂就缺了一块。
可让人心酸的是,前十一集的片头演员名单里,竟然没有她的名字。
相反,一些戏份寥寥的演员,却被堂而皇之地写在了“特别出演”的位置。
直到十二集开始,剧组这才把她的名字加上。
可这份迟来的尊重,怎么看都让人心酸。
央媒采访她时,她依旧淡然,没有提到这件事,只是安安静静聊角色,聊表演的方法。
她说:“能被观众看到,就是幸运。”
很多人听完这句话,眼眶都红了。
她是真的把演戏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功利的追逐。
03
闺蜜的意难平
在迟蓬的演艺路上,倪萍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两人是山东艺术学院的同学,也是室友。
那个时候,她们都还是青涩的姑娘,住在简陋的宿舍里,靠馒头和青菜度日,省下钱来买书。
▲《光荣之旅》剧照
几十年过去,倪萍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而迟蓬依旧在影视剧里默默演着配角。
可无论身份怎样变化,倪萍始终记得这个老同学。
迟蓬错失金鸡奖时,台下的倪萍当场红了眼,直接替她发声:“她演得太好了,这个奖理应给她。”
台上台下,所有人都看到了迟蓬眼里那抹平静,和倪萍眼里的不甘。
▲好友倪萍为迟蓬鸣不平
《生万物》署名争议,倪萍更是写下一篇长文,替迟蓬鸣不平:“她就是这样的人,不张扬,不喧闹,把角色演透了,却从不争功。”
这份真心,让人动容。
倪萍对她的评价,既是朋友的力挺,也是行业对迟蓬的认可。
几十年不争不抢,几十年埋头演戏,到头来,她能得到这样的真心守护,也算是一种补偿。
而迟蓬自己,却依旧淡淡一笑。
▲《生万物》片段
她说:“倪萍是我的老同学,也是我的老朋友,能有这样的朋友,很幸运。”
简短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几十年的守望相助。
04
平常心
央媒对迟蓬的专访中,她依旧是一副淡然的模样。
没有抱怨被忽视的署名,也没有提及过往的遗憾,她谈的永远是角色,永远是如何演好戏。
为了演一个农妇,她能提前几个月下乡干活。
她亲手摸泥土的湿度,去看庄稼人的作息,甚至观察女人插秧时的腰背姿势,只为在镜头前的那一刹那,观众能相信她就是那个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人。
为了演一个护士,她能翻遍医学书籍,还跟随真正的护士学习扎针、包扎。
手上被针头扎出一个又一个小孔,她却不觉得辛苦,只说:“我要让动作像个专业的护士,不然对不起观众。”
她不挑角色,也不嫌戏份少。
婆婆、母亲、邻居,哪怕只是几分钟的镜头,她也要演得真实。
▲《幸福到万家》片段
她常说:“演员不在乎角色大小,哪怕只是一句话,也得像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些角色没有一个是主角,却个个鲜活。
迟蓬把她对表演的理解,融进了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里。
她说自己不是什么大腕,只是一个普通演员。
角色少,她认;演婆婆,她也认。
因为在她看来,真正重要的不是名气,而是观众能不能记住角色。
正是这份平淡里的坚守,让她在66岁的年纪依然站在镜头前,依旧能带给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迟蓬的一生,像极了她在《生万物》里饰演的大脚娘。
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却始终有一股韧劲,撑起了生活的重量。
几十年如一日,她守着对表演的热爱。
没有豪华的排场,也没有娱乐圈里常见的喧嚣,她只在镜头里,把一个又一个角色演活。
观众可能记不住她的名字,但一定记得她演过的那些婆婆、母亲、邻居,记得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和真实到骨子里的眼神。
这些年,她一次次与大奖失之交臂。
金鸡奖的遗憾,署名的缺失,都曾让无数人为她鸣不平。
可她本人,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在她看来,奖项和署名都只是表象,真正能留下来的,是作品,是观众心里的那个角色。
所以,哪怕她的名字被遗忘,哪怕她的演出没有宣传,她依旧一丝不苟。
有人说,这样太傻了。
可迟蓬却用几十年证明,真正的演员,就该这样“傻”,把所有力气都花在表演上。
直到《生万物》播出,观众的呼声终于把她推到聚光灯下。
▲《生万物》剧照
网友们纷纷留言:“她才是真正的主角!”“这么好的演员,怎么能被忽视?”
一夜之间,迟蓬的名字冲上热搜。
有人说,这是命运迟来的回馈。
她在漫长的岁月里积累的真诚和执着,终于在这一刻被看见。
如今,66岁的迟蓬依然活跃在荧屏上。
她的身影,可能不会永远出现在最醒目的位置,但她的角色,已经刻在观众心里。
倪萍曾说:“这样的演员,值得掌声,也值得尊重。”
这句话,或许就是对迟蓬最好的注脚。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迟蓬证明了另一种可能。
真正的实力,哪怕被忽视多年,终有一天会被人看见。
这份迟到的掌声,属于她,也属于所有默默付出的演员。
来源:学长的大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