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道自在人心”,这句老祖宗的话,在联合国大会的会场里,又一次被现实狠狠印证。2025年9月2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站在联大讲坛上慷慨陈词,身后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着加沙地带的“安全威胁”画面。可谁也没想到,演讲进行到第12分钟时,土耳其代表突然起身,大步流星
“公道自在人心”,这句老祖宗的话,在联合国大会的会场里,又一次被现实狠狠印证。2025年9月2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站在联大讲坛上慷慨陈词,身后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着加沙地带的“安全威胁”画面。可谁也没想到,演讲进行到第12分钟时,土耳其代表突然起身,大步流星走向会场出口;紧接着,南非、巴西、马来西亚等53个国家的代表纷纷效仿,原本座无虚席的会场,眨眼间空了三分之一。
这不是普通的外交抗议,而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政策的一次“集体打脸”。就在上个月,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发动了近十年来最猛烈的空袭,造成2000多名平民伤亡,其中包括600多名儿童。当内塔尼亚胡在演讲中宣称“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民主灯塔”时,台下的代表们用脚投票,无声却有力地表达了愤怒。这究竟是怎样的言论,让多国代表不惜得罪超级大国也要离场?
一、“安全”外衣下的血腥真相
内塔尼亚胡的演讲,通篇围绕“安全”二字展开,声称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是“自卫”,是“保护人民免受哈马斯火箭弹威胁”。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层“安全”外衣下,藏着的是对巴勒斯坦领土的贪婪和对国际法的践踏。
加沙地带的居民艾哈迈德,至今记得那个可怕的夜晚。“凌晨三点,我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邻居家的房子被炸成了废墟。我的女儿才5岁,她抱着我哭着问:‘爸爸,我们做错了什么?’”艾哈迈德的遭遇,是加沙230万民众的缩影。以色列的空袭不仅摧毁了房屋、医院和学校,更摧毁了人们对和平的希望。当内塔尼亚胡在联大谈“安全”时,他是否想过,巴勒斯坦人的安全谁来保障?
二、国际社会的“忍无可忍”
53国代表的离场,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长期霸凌行为的一次总爆发。近年来,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不断扩建定居点,将巴勒斯坦领土蚕食得越来越小;在加沙地带,以色列的封锁政策让当地经济濒临崩溃,失业率高达60%。更过分的是,以色列还频繁袭击联合国机构和人道主义救援车队,完全不把国际法放在眼里。
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在离场后愤怒地表示:“以色列的行为是对人类良知的侮辱,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也指出:“如果联合国连基本的公平正义都无法维护,那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这些声音,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心声。在强权政治盛行的今天,他们终于不再沉默,用实际行动向霸权主义说“不”。
三、美国的尴尬处境
这次事件中,最尴尬的当属美国。作为以色列的盟友,美国在联合国多次为以色列“保驾护航”,甚至不惜动用否决权。可这一次,就连美国的一些传统盟友也加入了离场的行列。当内塔尼亚胡看向美国代表团寻求支持时,拜登总统的表情显得格外复杂。
美国国内的舆论也开始出现分歧。《纽约时报》发表社论称:“美国不能再盲目支持以色列,否则将失去国际社会的信任。”一些民主党议员甚至呼吁重新评估对以色列的援助。在国际道义和国家利益之间,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
53国代表的离场,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以色列的脸上,也打在了霸权主义的脸上。它告诉世界:在这个地球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凌驾于国际法之上,没有哪种暴行可以永远被掩盖。
加沙的孩子们还在废墟中寻找希望,约旦河西岸的农民还在为保住自己的土地而抗争。他们的眼神里,既有对和平的渴望,也有对正义的坚守。正如南非代表离场时所说:“我们今天离开的,是一个暂时失去公正的会场;但我们坚守的,是人类文明的底线。”
当联合国的会场再次响起掌声时,我们希望,那是为和平而鼓掌,为正义而鼓掌,为所有不屈的灵魂而鼓掌。因为只有当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每一寸土地都享有安宁,这个世界才能真正迎来光明的未来。
来源:每日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