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你信不信,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真的过关斩将,看起来顺风顺水,其实背后也有一堆坎儿。比如高崚,她这几年的生活,和20年前奥运决赛上那个拼命追分的小姑娘,是同一个人吗?你要是刷过去年七月巴黎奥运解说,她在现场那一阵爽朗的笑,实在让人难不把画面拉回去——从武汉体校的
不管你信不信,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真的过关斩将,看起来顺风顺水,其实背后也有一堆坎儿。比如高崚,她这几年的生活,和20年前奥运决赛上那个拼命追分的小姑娘,是同一个人吗?你要是刷过去年七月巴黎奥运解说,她在现场那一阵爽朗的笑,实在让人难不把画面拉回去——从武汉体校的普通学生,到羽坛第一对混双连庄冠军,比赛好像挺顺,那些烦心事也都写在了她故事里。
拆开说,这女人1979年出生,8岁就被爸妈送进武汉体校——说能吃苦是真的,全校都知道她耐练。所以13岁就进了省队,18岁国家队。靠这个底子,她硬生生玩了二十年,一步一个坎,谁都想不到她能拽出那么多名堂。最出名那时候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跟张军刚搭档一年,人气其实没到顶。可荷兰首席组合刚一开始就出局了,舆论一下子全都盯在他们身上——还不是热门选手。但放飞了压力,小俩口比赛反而越打越顺,比赛里头第一局还输到1比15,听着真惨。高崚自己后来也说,当时觉得“干脆豁出去”,结果比分慢慢扳回来,最后2比1赢下了历史第一枚羽毛球混双金牌!
后来2004年雅典,已经成了卫冕冠军。各路人都研究他们打法,压力就不用说了,那场决赛,前两局咬得死死的,关键时刻高崚网前杀球直接定胜局。当场就哭了,说不是开心,是这些年硬撑值得了。别问我知不知道眼泪是什么味道,运动员自己能懂。
其实这些荣誉只算开始,高崚职业生涯有过14个世界冠军头衔,尤伯杯、苏迪曼杯还有世锦赛,成绩全满贯——你家孩子如果也练羽毛球,估计教练都避不开提她。2008年北京奥运,她30岁,新搭档郑波,两人冲着三连冠去,可惜刚开始就淘汰。她拿毛巾挡住脸哭了一场,扭头又拍拍队友说:“没遗憾”。年底退役仪式,她抱着教练告别,算是和球场挥手了。
说到底,其实球场上的顺利掩盖不了她感情上的波折。第一段恋情,对象是陈宏,当时男单全球第一,他们两个人早就在国家队厮混,小师妹小师哥那种。2003年情人节,陈宏拿玫瑰表白,从此训练馆里经常看见他们互相切磋,互递毛巾水壶,大家都爱叫他俩“金童玉女”,连教练都调侃“配混双肯定无敌”。但事业发展的节奏就是那么现实,高崚越来越闪光,陈宏那阵跌入低谷,排名掉了,俩人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再加上高崚父母不是很看好,觉得“事业不稳定”,爸妈的话终究没法忽视,这份感情还是在2006年前后画上句号。
陈宏后来状态回升,娶了台湾的辜佩婷组家庭,高崚则一度低迷。后来缘分到了,她通过形象设计师结识了现在老公吴圣,两人都是武汉人,刚认识时吴圣还觉得“自己普通人,怎么能配奥运冠军”。但细节决定一切,高崚训练膝盖疼,他提前备好中药;比赛时他总坐在角落默默加油。没什么轰动言语,就这样渐渐走到一起。2009年她退役两个月,在北京直接办了婚礼。有人开始议论“嫁给富商”,高崚完全不解释,毕竟日子自己知道值不值。婚后,她把大把时间给了家庭,2010年女儿出生,随后又添了儿子。孩子们都长得随妈妈,女儿喜欢跳舞,儿子也跟着打羽毛球。一家人经常公园打球、野餐,照片里全是笑声。
但她没彻底离开羽毛球。刚退役那阵,考进北京市公安局做文职警察,既能顾家规矩作息,还能继续带球。后来孩子大点儿了,又跑回羽毛球圈,如今中国羽协副主席,还在北京交通大学当老师,带校队训练。去年10月,她在无锡为青少年讲自己奥运经历,说悉尼那场打到懵,雅典压力顶着上,“输球不可怕,不敢起来才可惜”。你听了是不是也来劲?
她不只培养新苗,也坐在解说席上。去年巴黎奥运她从成都集训基地赶去当解说嘉宾,看年轻选手打出好球,激动得不行;失误了就温和提醒。观众都觉得她解说有水平听着舒服。六月她还去外交学院讲座,聊体育带给人生的财富,谈到年轻人智商高情商足但抗挫力弱,打羽毛球就是锻炼。
有人问她怀不怀念比赛,她直说“辉煌很美好,不过看着孩子长大,还能给羽毛球做事更踏实”。偶尔社交平台晒全家福,她挽着老公,儿女靠在身旁,照片里最大收获就是安宁和满足。外头有人说她一路顺遂,其实谁还能忘记悉尼那场1比15的翻盘,还有雅典的压力?谁又懂她一路上的艰难和感情上的起伏?如今的高崚,真的是从坚持和拼搏里活出了选择自己的生活,每一步全是踏实赚来的。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