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风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09:09 1

摘要:在家中,总有一些美丽的角落,一看到它,就会令人心情愉悦,忘掉烦恼。飘窗上的童话王国、鱼缸中的奇妙世界、书桌上形态万千的奇石,都在默默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风景。

编者的话

在家中,总有一些美丽的角落,一看到它,就会令人心情愉悦,忘掉烦恼。飘窗上的童话王国、鱼缸中的奇妙世界、书桌上形态万千的奇石,都在默默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风景。

一面墙布

北京一零一中矿大校区初一(8)班 王嘉妮

记得刚搬到新租的家时,我的卧室有一面墙又脏又破,墙上满是脚印。妈妈为了遮挡它,趁着打折买了一块最便宜的墙布糊了上去。她当时一定没料到,就是这面墙布,给我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成为我眼中新家最美的风景。

墙布是一张抽象的世界地图,蓝绿色的底儿代表海洋,一块块不规则的淡黄色表示广袤的五大洲。海洋里有轮船、灯塔和各种海洋生物;而五大洲就更热闹了,有戴眼镜的考拉、拄拐杖的灰熊、衣着光鲜的狐狸、吐着舌头的企鹅和眉开眼笑的羊驼。

墙布刚糊上的时候,我总会在熄灯后,借着窗外的光,躺在小床上盯着它看。凭着那上面一个个隐隐约约的模糊轮廓,去猜到底对应了什么动物,然后默默地将答案记在脑子里,等到第二天起床,再一个个去核对。猜对了,自然是高兴得不行,猜错了,就会多看几眼。几周之后,我就对墙布上海陆动物的形态了如指掌了。

等猜得差不多了,墙布又成了我的美术帮手。我很喜欢画画,但是水平不高,久而久之就不怎么爱画了。有一次,面对着墙布,我突发奇想,用油纸按在墙布上,将透出来的图案用铅笔一点点拓出来,再用水彩笔给它们上色,那成品效果真是绝了!就这样,一画不可收拾。食蚁兽、美洲狮、小浣熊、大龙虾……一只只穿着“花衣裳”、表情可爱的小动物,被我拓了厚厚一沓。看着一旁落灰的iPad,妈妈自然是高兴得不行。

等画得差不多了,墙布上的动物们又变身为我的聊天好友。当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时,最爱和羊驼聊天。“今天班主任夸我有想法!”当我蔫头耷脑时,最爱和企鹅倾诉。“完了,明儿查背诵,可我连读还读不利索呢!”

一面打折的墙布,被我视为珍宝。它让我明白:其实快乐和钱的多少无关,只要心存热爱,眼中自有风景。

指导教师 樊微微

飘窗上的童话王国

北京教科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五(2)班 王佳妍

在我房间的飘窗上有一个童话般的国度——它是我用上百个大小不一的玩具插片搭建而成的,俨然是现实世界的缩小版,只不过里面的居民是玩具小鸟。飘窗上的童话王国是我家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陶醉其中。

这个童话王国占地不足两平方米,被我布置得非常精致:一座座漂亮的小楼错落有致,红色的屋顶,米色的外墙,还有青翠的藤蔓点缀在墙上。一家家商店沿街开放,透过敞开的门窗可以看到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最诱人的是烘焙店橱窗里撒满糖霜的糕点,馋得我直流口水。小鸟学校非常热闹——小鸟们有的在教室里学习,有的在操场上跑步、打球。王国里还有一辆搭载小鸟出行的彩虹小火车,可以灵活穿梭在王国各处。

有一次,我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地走近飘窗看望王国里的朋友们。看着还在埋头做题的玩具鹦鹉,我喃喃地问:“你这个小家伙就不累吗?”它好像看出我的失落,用大大的眼睛看着我,仿佛安慰我说:“别难过,我的朋友,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你就是最棒的!”

看着眼前的童话王国,看着王国里的朋友,我忽然想起老师说过的话:“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我轻轻地说:“谢谢你们的陪伴,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我按下了彩虹小火车的开关,小火车立刻沿着轨道开动起来,车轮在轨道上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此时,我的烦恼和不愉快都跟着小火车跑远了,我重新燃起了斗志。

飘窗上的童话王国,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一些普通的玩具,但在我眼中,那是最美丽的风景,它承载着我快乐的回忆和美好的梦想。

指导教师 陈婷

鱼缸中的奇妙世界

北京四十三中初三(1)班 张德平

我家门厅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只大鱼缸,因为有了这只鱼缸,整个门厅都显得生机勃勃。它是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鱼缸分为两部分——上方的过滤盒与下方的长方形玻璃鱼缸。缸底布满贝壳与小石子,给整个鱼缸增添了一丝神秘感。鱼缸不大,但其中的生物种类不少:有灵活敏捷的田螺,活泼自在的小虾,凶猛异常的趴地虎,还有身披闪闪发光鳞片的红鳍白腹的小金鱼。平时,鲜艳的小金鱼们会摇着艳丽的背鳍在水面附近嬉戏,淘气的小虾们在水中蹦来跳去,趴地虎们则以前半身略微翘起、后半身平铺缸底的独特姿势趴在缸底,与世无争地望着大家。至于田螺们呢,它们爬上爬下,时而在抽水管顶部休憩,时而在缸底漫步,时而在水草上冥想。

然而,每当投喂食物时,鱼缸中的平静景象就会被打破,立刻变成一场你争我抢的夺食大战。当我将切成细丝的鲜肉丝放入缸中,最上层的小金鱼们一改往日的优雅姿态,争先恐后地冲上去,不停地啃食肉丝。趴地虎们也会卸下与世无争的伪装,凶猛地与金鱼抢食。有时几条鱼共同咬住了一块肉,便会在缸底扭成一团。这时,小虾们也会在一旁跃跃欲试,不停地摩擦着自己的许多副足,打算趁乱分一杯羹。只有田螺还和平时一样悠闲,不为所动。直到硝烟散去,尘埃落定,鱼虾们恢复了平时的状态,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神中仿佛还有一丝对刚才莽撞行为的歉意呢。

鱼缸中的小鱼小虾促进了我们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一开始,只有我一个人在鱼缸边自娱自乐。有一次,我正趴在鱼缸这头看孔雀鱼,不经意间,突然看见鱼缸那头也有一个人在向缸中窥探。定睛一看,原来是爸爸。我们俩隔着鱼缸,相视一笑。渐渐地,奶奶也开始时不时地给鱼儿们投喂肉丝。后来,连工作繁忙的妈妈也抽空来照顾鱼。我这个专职投喂员几乎要失业了。观赏小鱼,成了我家为数不多的全员参与且有持续性的保留节目之一,小鱼小虾的状态成为我们每天必谈的话题。

这只鱼缸和住在里面的小鱼小虾给我家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我非常喜欢家中的这道风景。

指导教师 沙宇

书桌上的风景

北京二十中初三(15)班 黄江岄

我的书桌不大,却承载着我成长历程中珍贵的回忆。在这方寸之间,我精心布置着自己的小天地,来我家玩儿的同学们都说,书桌是我房间中最漂亮的地方。

记得小学时,我总是把心爱的贴纸整整齐齐地贴在桌角。那时流行一种宝石贴纸,我十分喜欢。每当得到新的贴纸,我都会小心翼翼地贴好,然后对着阳光欣赏贴纸上变幻的光泽。后来,盲盒悄悄占据了书桌的另一角。感谢妈妈,她并没有阻止我这个爱好,当我成绩有进步时,还会买盲盒奖励我。

如今,贴纸藏进了深处的角落,盲盒立在了书架的顶端,而书桌上最显眼的地方躺卧着形态各异的石头。有一次,全家一起去爬山,爸爸指着路边各式各样的石头教我该如何辨认。从那以后,我就对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桌上开始出现来自各地的石头。有一次去外地旅游,我走进一条清澈的小溪,发现了一块非常美丽的石头,得到它时的快乐,我到现在都清晰地记得。

书桌上摆放的石头中,有从海边捡回的鹅卵石,表面光滑得像凝固的水滴;有登山时带回的火山岩,布满细密的气孔;还有爸爸出差带回的玛瑙,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每块石头下面都垫着一张纸条,记录着获取的日期和地点。爸爸说:“胸中有丘壑,才能由一石一花,看到心中的大好河山。”

从小到大,书桌上的风景不断变化,桌上的每件物品像一块块拼图,拼出我成长的轨迹,也藏着父母深沉的爱。它们时刻提醒着我:真正的风景不在远方,要擅于发现与珍惜身边的美好。

指导教师 于晓磊

我家的新成员

北京小学五(3)班 石子禾

暑假期间,我家来了一个新成员。它龇着牙,咧着嘴,一副憨态可掬又坏坏的模样,它就是我最喜欢的玩偶“拉布布”。它的到来,让我的卧室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家的这款“拉布布”名叫“阴晴天使”。它足足有半米多高,长着一对又尖又长的大耳朵,有点儿像龙猫的耳朵。一双大眼睛闪闪发光,那是因为灰黑色的瞳孔里点缀着精致的磨砂星星。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拉布布”咧嘴笑时露出来的白白的大牙。好多人觉得这个牙齿的样子好丑,但我觉得它们俏皮的样子蛮可爱。“阴晴天使”挺着一个圆滚滚的大肚子,配上小巧却锋利的爪子和一条蓬松的大尾巴,尾巴上面还装饰着龙鳞般的纹路。而最让人惊喜的是,它竟然拥有一对翅膀!这让整个玩偶显得格外精神,真的像一个小天使。

得到这么珍贵的礼物,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也默默许下心愿: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新朋友。从此,这个大“拉布布”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伙伴:睡觉时把它放在枕头边,给它盖上小毯子;吃饭时让它坐在我身边,也给它摆上一套小餐具;做作业时,它也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陪着我。一次,一道数学题怎么也想不出,正当我有些沮丧打算放弃时,抬头看到“拉布布”那双明亮的眼睛,仿佛在轻轻对我说:“小主人,别急呀,再仔细想想。”我好像得到鼓励,静下心来,重新开始思考,终于找到了解题方法。

我已经把它视为我家的一个新成员。如果你看到它,也一定会像我一样喜欢上它。

指导教师 韩天颖

近期征文:

读后感栏目

阅读人文社科类经典名著和当代佳作的心得体会。

长期征稿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投稿须知

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小苗》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活动环境,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来稿请投至

邮箱

https://xuejing.takefoto.cn/xmzk/#/home

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

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图片类作品以绘画、书法作品为主,JPG格式,单幅不超过3M。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MP4格式,单个作品不超过30M。

北京日报《小苗》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小苗》编辑组2025年6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