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瀛台,始建于明朝,当时称“南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曾两次修筑大量殿宇。因其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因故,顺治帝于 1655 年将其改为瀛台,并成为帝王、后妃们听政、
瀛台,始建于明朝,当时称“南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曾两次修筑大量殿宇。因其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因故,顺治帝于 1655 年将其改为瀛台,并成为帝王、后妃们听政、
避暑、游乐的“天堂”。
光绪帝被囚禁至瀛台,这曾经让皇室贵胄,流连忘返的人间胜境,如今却成了他的金丝牢笼。他就像一只被拔去利爪与尖喙的苍鹰,虽未戴上沉重枷锁,却也彻底失去了翱翔天际的自由。
期间,因国内民众的强烈抗议,以及国际社会投来的关注目光。慈禧太后虽有废帝之心,却也只能暂时作罢。但堂堂的光绪帝,却成了朝堂上的一个摆设。上朝时,他沉默不语,木然地看着群臣在慈禧太后的操控下,上演着一出出权力的闹剧。朝会一结束,便有侍卫“护送”他返回瀛台,每一步都迈得沉重而无奈。
瀛台四面环水,一座板桥连通着外界,却也隔断了光绪帝对自由的渴望。若是平常,这波光粼粼的湖水、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定会让人赏心悦目。可如今,光绪帝眼中的瀛台,只有无边的寂寥与愁苦。他常常独自一人,伫立在岸边,望着远处的紫禁城,那里曾是他梦想施展抱负的地方,如今却遥不可及。
随着季节的更迭,萧瑟的秋天很快被严寒的冬天所取代。瀛台大殿破旧不堪,冷风肆意穿梭。送来的“御膳”还没等光绪帝动筷,便已变得冰凉。堂堂一国之君,竟常常被冻得在大殿中来回踱步,不停地搓着手,试图获取一丝温暖。
夜晚,万籁俱寂,光绪帝躺在冰冷的床榻上,满心忧愁,难以入眠。他望着窗外的冷月,思绪飘回到往昔,那些与珍妃相伴的美好时光,如同虚幻的梦境,如今再也无法触及。
时光如刀,在光绪帝的身上刻下了无数痛苦的痕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他终于病倒了,身体每况愈下,药石无灵。
在病榻上,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心声:“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他恨袁世凯的背叛,让“戊戌变法”功亏一篑,也恨李莲英的谄媚与挑拨,加深了他与皇爸爸之间的矛盾。
然而,这份“日记”却被“小李子”无意间看到了。为了讨好老佛爷、皇爸爸,他心怀鬼胎的将此事报告给了慈禧,并添油加醋地说:“老佛爷,皇上在日记里写着想死在您之后呢!”
慈禧太后听了,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同时,在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咬牙切齿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于是啊,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那个寒冷的夜晚,瀛台涵元殿内一片死寂。年仅38岁的光绪帝,孤独地躺在床上,生命之火如风中残烛,渐渐熄灭了。
瀛台暮色锁幽寒,帝影伶仃困此间。
壮志未酬身先逝,空余遗恨满江山!
高贵的爱新觉罗· 载湉,“伟大的”大清光绪皇帝,满含着悲愤与不甘,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让他壮志未酬的世界。在瀛台孤独地坚守了十年,一直盼着能有朝一日重掌大权、再展抱负,可终究还是没能等到那一天。
令人唏嘘的是,光绪死去不到一天,大清的老佛爷、光绪帝的皇爸爸,也无可奈何地咽下了她,恋恋不舍的最后一口气。这位玩弄晚清三朝皇帝、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铁腕女人,终究也没能逃脱命运的审判。
不过,她的离去,并未给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带来一丝转机。又过了三年,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大清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被迫退位。中国的大清朝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瀛台,静静矗立在太液池中,见证了光绪帝的悲惨命运,承载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它是光绪帝饮恨一生的伤心之地,也是后世之人回顾那段沉痛历史时,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
翟传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南阳翟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