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下午的门诊,来了一位让我倍感欣慰的老朋友——王先生。他是一位早期肝硬化患者,这次复查结果出来,肝硬度值稳定在 7.2kPa(轻度纤维化范围),肝功能关键指标全部在正常区间 —— 要知道,之前刚确诊时,还因指标反复波动整夜失眠。
昨天下午的门诊,来了一位让我倍感欣慰的老朋友——王先生。他是一位早期肝硬化患者,这次复查结果出来,肝硬度值稳定在 7.2kPa(轻度纤维化范围),肝功能关键指标全部在正常区间 —— 要知道,之前刚确诊时,还因指标反复波动整夜失眠。
看完检查报告,我由衷地为他高兴, 复诊结束时,我特意问了他一句:“除了按时吃药,您觉得哪个习惯对您稳住病情帮助最大?”
王先生想了想,很认真地说:“医生,我觉得可能就是我一直坚持写那个‘健康日记’。我每天都记‘肝脏日记’,吃了啥、吃了多少,几点吃药、睡了多久,都写得明明白白。刚开始觉得麻烦,现在倒成了安心的‘定心丸’。” 这个看似普通的 “记录习惯”,正是病情稳定的关键,
他的日记并不复杂,每天花几分钟就能完成。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板块:
1. 客观指标“数据栏”(精准监测)
体重: 每日清晨空腹测量。对于肝硬化患者,体重的突然增加是腹水出现的早期重要信号。尿量/颜色: 大致记录。尿量明显减少、颜色深黄,可能提示水分潴留或黄疸。体温: 感觉不适时测量,排查感染。血压/心率(如有条件): 尤其对于合并高血压或使用相关药物的患者。2. 主观感受“症状栏”(倾听身体)
精力: “今天精神不错” / “感觉比平时疲劳”。食欲与消化: “胃口好” / “饭后腹胀” / “恶心”。睡眠: “睡眠安稳” / “半夜易醒”。皮肤巩膜: “无异常” / “感觉有点发黄” / “瘙痒”。腹部感觉: “无不适” / “隐隐作痛” / “发胀”。大便: 颜色、性状是否正常。(特别关注: 是否变成陶土色或黑便)3. 生活轨迹“习惯栏”(关联分析)
饮食: 是否暴饮暴食?是否吃了可能不洁或生冷的食物?作息: 昨晚几点睡?睡眠质量如何?情绪: 今天情绪平稳还是紧张焦虑?运动: 是否进行了适度活动?用药情况: 是否准时、准量服药?有无漏服?二、为什么 “记录” 能让指标稳定? 2 个关键原因
及时阻断 “伤肝链条”:比如吃了油炸食品后腹胀,记录后下次会主动避开,避免 “持续刺激肝脏”;发现熬夜后转氨酶升高,会更重视睡眠,形成 “记录→发现问题→调整→保护肝脏” 的闭环。
增强 “自我管理意识”:记录的过程也是 “提醒自己” 的过程 —— 看到每天的饮食记录,会下意识避开高油高糖;看到用药记录,会不敢随意停药。这种 “主动保护”,比别人叮嘱更有效。
三、进阶建议:3 类人群如何适配 “记录习惯”?
这个习惯不仅适合早期肝硬化患者,不同人群还能根据需求调整,让肝脏保护更精准:
1. 早期肝硬化患者:
重点记 “饮食 + 用药 + 身体反应”工具推荐:手机备忘录(分类建文件夹)、专业健康 APP(如 “乙肝健康管理” 类 APP,可自动提醒用药)。
关键提醒:每周总结 1 次,找出 “指标波动与生活习惯的关联”(比如每周三指标略高,是否因周二吃了外卖?)。
2. 脂肪肝 / 肝炎人群:
侧重 “饮食 + 运动 + 体重”额外记录:每周测 1 次体重、腰围,记录 “运动后是否有疲劳感”(避免过度运动伤肝),每月查 1 次血脂(脂肪肝患者需关注)。
3. 健康人群:简化为 “3 个核心点”,预防肝病
无需复杂记录,只需每天记:①是否熬夜(23 点后睡算熬夜);②是否吃了高油 / 高糖 / 高盐食物;③是否喝了酒(哪怕少量)。
作用:坚持 1 个月,就能发现自己的 “伤肝习惯”(比如每周有 3 天熬夜,经常喝含糖饮料),及时调整,避免发展为脂肪肝。
以上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您都学会了吗?建议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来源:肝病医生李晶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