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广北、博兴、蒲台三县交界处的耿家村,隶属渤海区蒲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史口区第三联防队(简称“三联防”)。1945年春节前,经过1944年夏秋冬三季攻势作战,渤海军区主力和地方部队急需补充兵源。渤海军区党委、行署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扩军、练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广北、博兴、蒲台三县交界处的耿家村,隶属渤海区蒲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史口区第三联防队(简称“三联防”)。1945年春节前,经过1944年夏秋冬三季攻势作战,渤海军区主力和地方部队急需补充兵源。渤海军区党委、行署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扩军、练兵、准备大反攻”的指示,以广博蒲三边地区抗日根据地为中心,在发动群众垦荒种粮植棉大生产、减租减息的基础上,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大参军运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这三天,就有3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加八路军,受到渤海区党委和军区的通令嘉奖,并被中共中央华东局表彰。这就是载入史册的“三天三千”的广北大参军运动,耿家村就在其中。
动员参军伊始,兄弟村轰轰烈烈,耿家村却不冷不热,一时落在了后面。正月初十,“三联防”给村里送来了表示工作落后的一只纸“乌龟”。村里接到纸“乌龟”后,村长耿企晋立即召集农救会、青抗先、妇救会开会,分析群众没有发动起来的原因:当时群众只知道近年来八路军在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的领导下,1943年5月铲除了盘踞在离村六里地的伪保安十六旅三团团长成建基三里庄据点,1944年8月攻克了日伪军张许据点,解放了离村30里地黄河西岸的利津县城,对八路军很佩服。但轮到自己去参军,庄稼汉连刀枪都没有摸过,战场上真枪实弹杀日军,心里着实发怵。有的担心当了八路、上了战场,家里的地谁来种,老人孩子谁来管,顾虑重重。
村干部逐一分析原因,农救会会长耿寿安坐不住了,当场表示第一个报名参军。村干部带了头,群众的工作就好做了。一方面,村干部发动妇救会、青抗先和儿童团组成秧歌队,利用正月过年的时机在大街上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玩龙狮,大唱《送郎参军》《优待抗属》《六大光荣》《青年快打算》等歌曲,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村里订立了拥军公约,对抗日军人家属实行“代耕”,土地的耕、耩、锄、耙、收,家里的出圈、盘炕、挑水,村里全部负责,儿童上学不要钱,保证尊重“抗属”、优待“抗属”。“上山打虎亲兄弟,战场杀敌父子兵”的标语贴满了全村。农救会会长带头参军,群众逐渐消除了顾虑,纷纷要求上前线、杀日军。
正月十五,天刚蒙蒙亮,全村报名参军的青年在农救会会长耿寿安的带领下,在亲人们的簇拥下,个个精神饱满,浩浩荡荡地奔向“三联防”驻地黄店村,高喊着“是英雄,是好汉,跟着寿安上前线”,“谁先进、谁落后,要和周家西商比比看”。太阳出来了,秧歌队迎着满天霞光,边扭边唱,人群簇拥着报名队伍跟在秧歌队后面,耿寿安第一个跳上“三联防”的擂台报名参军,紧接着全村32名男青年纷纷上台报名参军,超额完成了史口区和“三联防”下达的参军任务。“三联防”当即给耿家村送上了一只纸糊的“大飞艇”,以示表扬鼓励。耿家村大参军由一只纸“乌龟”变成了“大飞艇”,落后村成了先进村。
1945年正月,耿家村大参军的32人中,共有6位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捐躯。耿锦烂,1945年6月在蒲台县道旭战役中受重伤后牺牲;耿连城,1945年6月在蒲台县玉皇堂战役中牺牲;耿希然,1948年时任解放军某部连长,在齐东战役中牺牲;耿焕彩,1948年8月在济南战役中失踪,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耿寿安,1949年10月时任解放军华野十兵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二四四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在福建金门古宁头战役中牺牲;耿省三,1950年在福建南日岛战役中失踪,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46年、1948年,村中又有20多名耿氏子弟先后入伍参加了解放战争,还有十几人参加了支援前线轮战营、担架队。村干部耿企晋南下浙江省温州地区玉环县,担任了县委组织部部长、县长。耿曰堵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2年转业担任山东淄博制酸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他们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红动黄河口”东营红色故事网络巡展活动
指导单位:东营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东营市委党校、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黄三角早报
本期录制: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本期播音:杜美萱
文稿整理:杜美萱
来源:芙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