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美联储几年变一次大方向,可人性的方向几千年都不变》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美联储几年变一次大方向,可人性的方向几千年都不变》
接着昨天的话题,昨天我说,人家姑娘要的不是彩礼,是精神损失费。
引来了好多读者的反驳,有几个读者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
他们想表达什么呢?
他们想表达,你看,有人需要的就是真心嘛,贾宝玉需要的是林黛玉的真心。
我需要你,用你的眼泪,汇成河,把我托起来,送到那幽冥之处。
林黛玉说,我这一生就是用眼泪来还你的,还你昔日在天庭的浇水照料之恩。
你看,这难道不是你眼里只有我,我眼里只有你。
这就不是舔狗论嘛,非要说舔,那也是互舔,相濡以沫的舔。
........
我们来看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
你说黛玉也是个姑娘,袭人也是个姑娘,黛玉要爱情,难道袭人就不要么?
袭人不是不要,而是她所处的阶段,要不着。
袭人是个丫鬟,是被她哥嫂被她妈卖进贾府的丫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她还到不了自我实现,她处在安全和归属之间。
如果袭人爱上了一个小厮,会是什么命运?奴仆的命运。
可是如果袭人爱上的是主子,那可是姨娘的命运。
你真心喜欢历史,某研究院给你开出8千一个月的待遇;你真心不喜欢计算机,某大厂给你开出8万一个月的待遇。
这就是奴仆和姨娘的距离呀。
你爱历史,研究院解决不了你的衣食住行,大厂把你的房子车子安排妥妥的。
所以在黛玉眼里,宝玉是真爱,在袭人眼里,宝玉是什么?
宝玉就是大厂。
宝玉是个青春少年,她会爱,宝玉是个老登,她也会爱。
无它,人家一个月给了八万。
咱们换个角度,站在宝玉的角度。
宝玉为什么喜欢黛玉?
因为黛玉的眼泪是冲他这个人。
宝玉为什么在乎这一点?
因为他只缺这个呀。
你告诉我,宝玉是差钱呢?是差权呢?还是差马屁呢?
他不差呀。
那些东西对他而言,是完全溢出的状态。
每个姑娘都爱他,为什么?因为宝玉=大厂。
所以宝玉早就已经进入到马斯洛的最高需求,叫做自我实现。
他希望所有的姑娘都真爱我,都为我流眼泪,把眼泪汇聚成大河,把我送去那幽冥之处。
这是他YY的人生完美结局。
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是不可能的,龄官在蔷薇花架下写的是贾蔷的蔷,不是贾宝玉的玉。
不可能所有人都凑巧真爱你的,于是他领悟了,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饮。
你要是通达人性之人,你一眼就能看清楚宝黛爱情的本质。
咱们想想看,给黛玉换个男朋友,换成孙绍祖。
孙绍祖他需要黛玉的眼泪么?需要么?
他不需要的呀,明白不?他需要的是,你帮我升官。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和袭人一样,处在追求安全与归属这个层面呀。
那么当我不需要你的真爱,即便你每一滴眼泪都是真的,又有何用呢?
are you ok?
我那天在经济与人性的第二个话题里,关于不错过一场花开,不错过一场雨来,我讲的很透彻了。
当天就有很多女读者留言问我这件事。
她们说有些男人为什么这么没良心,我真的对他好,可是他弃若敝履.......
答案就是这个,他不需要真爱,能理解么?
首先你要明白,真爱,是一种很稀罕的东西。
但与此同时,它又是一种很特殊的稀罕物,特殊就体现在,它不是所有人都需要。
即便这个人抵达马斯洛最高需求,也未必需要。
巴菲特不需要真爱,佛陀也不需要真爱。
很正常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更何况,大部分人,根本抵达不了马斯洛最高需求的阶段。
第二个特殊点在于,真爱这玩意儿,它无法交换。
你在一家公司,有三年工作经验,跳槽去同行业的另一家公司,人家认,认你这个经验。
后者愿意给你按照三年工作经验的市场价格来支付薪酬,而不是应届生。
这叫可交换。
你爱一个男人,为他生了三个孩子,跳槽嫁给另一个男人,你那三个孩子,后者是不认的,明白不?
他宁愿娶一个没有生育经验的,都不愿意娶你这个有过三次生育经验的。
真爱就是这么一种很特殊的东西。
它珍贵,但是并不普世,它稀缺,却又无法交换。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是不需要真爱的,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他不需要真爱。
他需要的是升职加薪,是一套房子。
在他眼里,只要升职加薪有房子就会有女人,真不真爱无所谓。
电视剧是要营造冲突刻意让他悔恨,真实的社会中,石小猛这种人,是不会悔恨的。
因为他对真爱,压根儿就没有需求。
你为这种人流眼泪,没意义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群中石小猛的占比,要远远高于贾宝玉。
所以看懂人性就包含了看懂别人所处的阶段这件事本身。
你都看不清人家所处的阶段,你看懂个DER的人性。
人性不是一个死板的,静态的性格,不是说人和人性格不一样,而是每个人所处的动态的阶段不一样。
你就比如清高是一种性格,你从表面看起来,《天道》里芮小丹请的那群文人叫清高。
但丁元英一眼就看穿了,写了一首讽刺诗,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他看到这些人不是清高,是缺乏经历,你就没赚过钱,你就没有过人生阅历,假清高而已。
你去看林黛玉的清高,是不谙人性的清高么?
不,是看透人性,阅尽繁华之后的平淡。
元妃省亲,考姐妹们赋诗,那些姐妹,包括李纨这个嫂子都写的啥嘛,一群违禁的词。
我家好有钱,我家好有权,我家好牛啊,我家简直富丽堂皇的像天上人间......
我要是元妃,汗,都啪啪啪的往下掉。
宝钗算是个正常人,还知道要感谢皇恩浩荡。
谁写的最好?
黛玉写的最好,黛玉替宝玉最后写的那首,写稻香村的,最好。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好在哪里?
我翻译翻译。
我们家原本有个破旧的园子,因为知道要省亲,所以在旧址上改吧改吧,于是就有了这首诗要描述的稻香村这个景点。
我们如今为啥能够幸福的在稻香村生活,家人团聚,赋诗,而不需要去辛苦的劳作呢?
都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日子才能越来越精彩。
黛玉代笔的这个,马上就可以拿出去传唱的呀,歌名就叫好时代与真精彩。
元妃省亲,就是古代版的晚会,省亲宴会上的诗词,就是古代的热搜,要上头条的呀。
所以你站在贾母的角度,她能不喜欢黛玉么?
这是远近亲疏的问题么?这是需求是什么的问题呀。
贾府娶的是王夫人么?不,贾府娶的是王子腾。
有王子腾在,你王夫人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认知,甚至有没有眼力劲儿,都无所谓了。
可是当没有王子腾在的时候呢?
黛玉是个孤女,娶了她,是娶不到亲族帮衬的;宝钗看起来有个兄弟,问题是,那是个杀人的逃犯,非但没帮衬,反倒是污点。
有钱没钱,在这种级别的游戏里没意义的,说了算,要钱有什么用?说了不算,要钱有什么用?
那么贾母看待宝钗黛玉这两个事实上的孤女,在看她们什么?
看她们能否理解贾府的生态位。
元妃不就是一个进了宫的袭人嘛,高配版袭人娘家,就是贾府的生态位。
地位低的人需要什么?需要尊重。
这一点宝钗做的很好,她很会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下人的人心。
地位高的人需要什么?需要理解。
这一点黛玉做的很好,元妃省亲的题诗会,如果没有她给宝玉救场,要变成京师里各大家族议论的笑柄了。
这首托名宝玉的诗传到圣人耳朵里,这个小舅子还算识相,起码这家人,一群不识相的里面还有几个识相的。
小人需要你尊重他,大人物需要你理解他,理解不了要学会理解,否则,这个生态位,凭什么给你?
这就是一场顶级的人性交锋。
黛玉清高么?不,她只是拎得清贾府的需求。
贾府不需要更多的王熙凤了。
贾府那群看似精明的人,站位都太低,以至于贾母回首四顾心茫然。
她帮宝玉,就是在给贾母递话,告诉贾母,我,是你之后的,三代之内的,唯一的一个,懂你苦闷,懂你忧虑的人。
我不去搞宝钗那些小恩小惠小动作,可是我吕端大事不糊涂。
我知道贾府的生态位是什么,我知道我这个姥姥,贾老太君到底在忧虑什么。
所以你发现了么?
这就是为什么我那天在经济与人性的第二个话题里说,错不错过花开雨来,和你爱不爱钱,没关系。
当你看不懂人性的时候,我把你丢到元妃省亲的现场,你能看出来个DER啊。
你把眼珠子抠出来,你也看不见个啥。
你只有把现场每个人所处的阶段看透了,你才能看明白每个人的动作。
经济是一样的,你以为美联储每次会议和元妃省亲有区别么?
没有的。
有些人当着你的面,私相授受,你都看不清人家传递的是什么信息。
所以,人性永远排在经济前。
而人性,它不是一个性格,它是每个人所处阶段下的反映。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美联储几年变一次大方向,可人性的方向几千年都不变》
来源:碧树西风的记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