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贪腐问题就像一颗毒瘤,由来已久,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即便是号称“人类文明灯塔”的美国,贪腐问题也十分突出。而在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为何仍有不少官员明知可能被抓,却还是铤而走险大搞腐败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明知可能被抓,为何有的官员还是铤而走险搞腐败?——谈几点现实原因
贪腐问题就像一颗毒瘤,由来已久,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即便是号称“人类文明灯塔”的美国,贪腐问题也十分突出。而在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为何仍有不少官员明知可能被抓,却还是铤而走险大搞腐败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制度层面的原因
这方面比较敏感,不宜过多深入探讨。但我们要明白,腐败的核心本质是权力寻租。公职人员本应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手中的公权力是通过制度设计,由人民群众让渡赋予的,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然而,部分官员却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渠道。权力寻租的空间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权力过度集中
俗话说“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当掌权者拥有巨大的权力和权威时,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一些地方或部门,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这些掌权者可以轻易地决定项目的审批、资源的分配等重大事项,而周围又缺乏足够的监督和约束,使得他们在行使权力时毫无顾忌,腐败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制度设计缺陷
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为权力寻租创造了大量机会。例如,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市场准入壁垒高,使得企业和个人在办事过程中不得不依赖官员的审批,这就为官员索贿受贿提供了可能。政府采购程序不透明,缺乏公开竞争和有效监督,容易导致官员与供应商勾结,谋取私利。一些制度在制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漏洞和风险,给腐败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监督机制乏力
目前的监督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上级监督往往因为距离远、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难以对下级官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同级监督由于存在利益关联、人情世故等因素,往往显得软弱无力,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下级监督则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害怕报复、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等,导致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形同虚设。新闻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渠道也不够通畅,虽然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督的力度,但仍然存在信息传播受限、监督效果不佳等问题,无法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来遏制腐败。
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
违法成本不高
经济学中常将人假设为“理性经济人”,即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官员也不例外。如果腐败的收益远远高于其成本和风险,那么自利性就会驱使人选择腐败。从法律层面来看,贪腐行为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特别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后,将立案标准从5000元提高到了3万元,10年以上量刑幅度的标准从20万元提高到了300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不少官员的贪污行为留下了“容错”空间。在司法实践中,因贪腐问题被判处极刑的案例极少,给人一种贪腐犯罪的惩罚力度不够严厉的感觉。例如,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和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白天辉被判处死刑的案例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但这样的案例毕竟是少数,这使得一些官员心存侥幸,认为即使被查处,也不会受到过于严厉的惩罚。
查处力度有限
不可否认,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贪腐案件得到了曝光通报,但实际上被查处的仍然只是一部分。贪腐类案件的查处难度远远大于普通刑事案件,不少腐败分子在进行权钱交易时早已精心设置了层层防火墙,采用各种隐蔽的手段掩盖自己的犯罪行为,使得调查取证工作异常困难。目前贪污贿赂类犯罪只有监察机关能够查办,各级监察机关的现有力量难以对辖区内的所有公职人员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只能抓重点、查重点,这就导致一些贪腐分子未能得到及时查处,从而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自身心态失衡,自甘堕落
现行制度要求官员保持“仆人”的角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当官员掌握着整个社会都眼红的权势和资源时,他们往往会受到商人老板的围猎。权力带来的刺激和快感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体验了动动口、签签字就能为自己带来巨额经济收益后,他们作为“仆人”的观念便极易发生转变,公私界限也随之彻底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法律法规和信仰及道德的强力约束,仅靠官员的自身修养,是很难压制这种自利冲动的。一些官员逐渐迷失了自我,从最初的谨慎小心到后来的肆无忌惮,最终走上了腐败的道路。
信仰崩塌,欲望膨胀
很多人认为信仰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实际作用。但我认为信仰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够指引人们的行为,约束人们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我见过一些官员在个体欲望和私人需求不断膨胀的情况下,理想信念彻底崩塌,沦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阶下囚。他们利用政府运作、财政开支、决策过程的不公开性,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力攫取私利。这些官员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最终自食恶果。
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其产生的原因远不止上述几点。它根植于权力、人性和制度之间的深层矛盾,又受到体制、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解决腐败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思想教育,让官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滋生。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反腐的强大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来源:纪录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