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否察觉,最近清晨醒来变得格外费力?下班路上,天色早已昏暗,心里也莫名涌上一丝低落?就连平时最爱的奶茶,喝在嘴里也少了那份甘甜?其实,这些细微的变化,或许正是秋天悄悄带来的心理信号。随着白昼渐短、气温渐凉,近四成的人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情绪起伏,这在心理学上被
你是否察觉,最近清晨醒来变得格外费力?下班路上,天色早已昏暗,心里也莫名涌上一丝低落?就连平时最爱的奶茶,喝在嘴里也少了那份甘甜?其实,这些细微的变化,或许正是秋天悄悄带来的心理信号。随着白昼渐短、气温渐凉,近四成的人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情绪起伏,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秋季心理亚健康状态”。当阳光逐渐减少,大脑中的血清素——这种被称为“快乐激素”的物质——分泌也随之下降,情绪自然容易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褪黑素的分泌节奏被打乱,可能导致入睡困难,进而陷入“睡不好—情绪差—更难睡”的循环。
张女士是一位职场人士,她每年9月都会感觉整个人像是被调成了慢速模式:开会时容易走神,处理报表频频出错,就连闺蜜相约逛街,她也提不起兴致。这种季节性的情绪波动若持续超过两周,可能演变为季节性情感障碍(SAD),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然而,大自然早已为我们准备了最天然的“抗抑郁药”——阳光。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上午10点前的阳光最能有效促进血清素的合成。建议每天抽出至少30分钟进行户外活动,别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紫外线B波段需要直接接触皮肤,才能帮助身体生成维生素D。无论是晨跑、打太极,还是在阳台侍弄花草,都是调节身心的好方式。
饮食也能为情绪加分。营养师推荐几类“快乐食物”:香蕉富含色氨酸,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原料;坚果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提升脑细胞的活跃度;深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含有丰富的叶酸,能有效降低抑郁风险。秋季不妨多摄入这些天然的“情绪稳定剂”。
调整生物钟并不复杂。将手机屏幕调为暖光模式,晚上10点后佩戴琥珀色防蓝光眼镜,能有效减少蓝光对褪黑素的干扰。研究发现,坚持两周,入睡时间就能提前近40分钟。此外,准备一个“情绪应急包”也很实用:收藏几段让你开怀大笑的短视频,备上几本轻松有趣的书,写下五位愿意倾听你的朋友的联系方式。当情绪低落来袭,这些小工具能迅速为你提供心理支持。
每天尝试完成三件小事:给阳台的绿植浇水、整理书桌、尝试一道新菜谱。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勾,这种“微成就”能不断积累正向情绪。当食欲明显改变、身体出现莫名疼痛、工作效率大幅下滑时,请务必重视,这可能是需要专业心理干预的信号。北京安定医院的数据显示,每年10月至12月的心理咨询量比其他季节高出23%,其中职场人群占比超过六成。
我们的大脑如同精密的仪器,季节更替时更需要温柔以待。关注心理健康,不是软弱,而是智慧的体现。当秋风拂过,落叶纷飞,愿我们都能学会自我滋养,心向阳光,稳步前行。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