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安十三年(208年)秋,长坂坡。烟尘蔽日,马蹄踏碎残阳。曹操五千虎豹骑如黑色潮水般涌来,刘备军被冲得七零八落。怀抱襁褓中阿斗的甘夫人,在乱军中跌跌撞撞,眼看就要被铁蹄踩成肉泥。
---
### 一、血色黄昏:长坂坡的生死承诺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长坂坡。烟尘蔽日,马蹄踏碎残阳。曹操五千虎豹骑如黑色潮水般涌来,刘备军被冲得七零八落。怀抱襁褓中阿斗的甘夫人,在乱军中跌跌撞撞,眼看就要被铁蹄踩成肉泥。
就在这时,一杆银枪如蛟龙出海,赵云白马银甲,单骑冲入重围。他左手护住甘夫人,右手将阿斗塞进铠甲内侧,面对如蝗箭雨,大喝一声:"主母勿慌,子龙在此!"《三国志》记载:"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这短短十二个字背后,是赵云在百万军中七进七出的血战,是刘禅一生都无法偿还的救命之恩。
多年后,当刘禅在成都皇宫夜读史书时,总会摩挲着案头那尊赵云白玉像。宫人曾见他轻抚玉像喃喃自语:"赵叔,当年若不是你,朕早已是曹军马下亡魂。"这尊玉像,是刘禅即位后亲自命人雕刻的,像底刻着八个血字:"敢辱子龙者,诛九族"。
---
### 二、朝堂惊雷:谁敢动我赵叔?
延熙六年(243年)春,成都朝堂。老臣李邈在奏对时突然发难:"赵云虽勇,然恃功而骄,当年长坂坡之事,恐有夸大之嫌。"话音未落,龙椅上的刘禅突然拍案而起,茶盏摔得粉碎:"放肆!给朕拖出去,午门斩首!"
满朝文武惊得魂飞魄散。要知道,刘禅即位二十年来,从未如此暴怒。就连诸葛亮在世时,也从未见过他对谁下过死手。侍卫们犹豫着不敢上前,刘禅却冷笑一声:"怎么?朕的话不管用了?今日谁敢为李邈求情,同罪论处!"
当天下午,李邈的头颅就被悬挂在城门上。刘禅特意命人在告示牌上写道:"辱赵云者,此为下场!"消息传开,成都百姓无不战栗。有老者叹息:"陛下平日看着宽厚,谁料动起真格来,比先帝还狠!"
---
### 三、深宫密语:小皇帝的复仇名单
事实上,刘禅的"护短"早已是宫中公开的秘密。宫人曾发现,皇帝的御案下藏着一本"护赵秘录",上面详细记录着所有对赵云不敬之人的言行。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葬礼上,大臣李严酒后失言:"赵云不过一介武夫,岂能与丞相相提并论?"当时刘禅强忍怒火,只是淡淡地说:"李爱卿醉了,扶下去休息。"但当晚,他就秘密召见心腹:"给朕盯着李严,他再敢胡言,就地正法。"
三个月后,李严在府中暴毙。官方说法是"急病而亡",但宫中人都知道,这是皇帝的"秋后算账"。刘禅曾对近侍说:"赵叔为朕出生入死,朕容不得任何人辱他。哪怕只是言语不敬,朕也要他付出代价!"
---
### 四、白玉像前的誓言
景耀元年(258年),赵云病逝。刘禅辍朝三日,亲往吊唁。在灵堂前,他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举动——当众跪倒在赵云灵柩前,磕了三个响头。
"赵叔,朕来了。"刘禅的声音哽咽,"您放心,有朕在,没人敢辱您的名声。"他命人将赵云的佩剑"青釭"供奉在太庙,与刘备的"双股剑"并列。这在蜀汉是前所未有的殊荣——连关羽、张飞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更令人动容的是,刘禅还下令在赵云墓前修建"护英祠",祠中刻着所有曾辱骂赵云之人的名字,并注明"辱赵者,天诛地灭"。每年清明,刘禅都会亲自前往祭拜,风雨无阻。
---
### 五、历史的误解:谁说阿斗真扶不起?
后世总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但鲜少有人注意到,他在位四十一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君主。在他治下,蜀汉虽国力弱小,却始终屹立不倒。而这背后,正是他对赵云等功臣的绝对保护,凝聚了人心。
有一次,刘禅与近侍谈及赵云,感慨道:"朕这一生,最庆幸的就是有赵叔护着。他教会朕,做人要知恩图报,护短不是软弱,而是对恩情的坚守。"这番话,或许正是对"扶不起的阿斗"最好的反驳。
---
### 六、千年回响:护短背后的帝王心
如今,在成都武侯祠旁,仍有一座"赵云庙"。庙门上悬挂的匾额,据传就是刘禅亲笔所题"护国英灵"。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听导游讲述那个"骂赵云者死"的传奇故事。
历史总是充满误解,但有些情感却永远不会褪色。刘禅对赵云的守护,超越了君臣之谊,是刻在骨子里的感恩与敬重。或许,这就是人性中最珍贵的光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救命之恩,以命相护。
当我们在嘲笑"扶不起的阿斗"时,是否也该记住:这个看似懦弱的皇帝,用一生守护了他的"赵叔"。这份守护,比任何丰功伟绩都更加动人。
来源:博学孔雀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