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第三周的中国半导体行业,没有彩旗飘扬的展会,却上演了一场比任何国际峰会都震撼的“阅兵式”。当央视镜头意外扫过中国联通智算中心的签约屏,当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昇腾芯片的路线图被摊开,当寒武纪40亿定增获批的消息传来——这场“阅兵”秀的不是花哨的概念,而是一个被卡
九月第三周的中国半导体行业,没有彩旗飘扬的展会,却上演了一场比任何国际峰会都震撼的“阅兵式”。当央视镜头意外扫过中国联通智算中心的签约屏,当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昇腾芯片的路线图被摊开,当寒武纪40亿定增获批的消息传来——这场“阅兵”秀的不是花哨的概念,而是一个被卡脖子七年的产业,终于拿出了能和全球顶尖玩家站在同一赛道的“作战地图”。
华为昇腾宣布告别迭代多年的910系列,2026年起进入“后910时代”,950、960、970三年三级跳;寒武纪亮出“0美国成分”的MLU-690,号称能和英伟达H100扳手腕;阿里PPU的性能参数被央视曝光,直接对标H20——这不是单点突破的偶然,而是中国半导体供应链从“能用”到“好用”,从“隐蔽”到“透明”的集体宣告。
一、华为昇腾的“后910时代”:从“小步迭代”到“三年翻番”的底气
2018年昇腾310发布,2019年昇腾910登场,此后六年,华为的AI芯片番号始终停留在“910”。从910到910A、910B再到今年一季度的910C,后缀字母的变化藏着中国半导体最艰难的岁月——制程受限、材料断供、设备禁运,每一次迭代都像在钢丝上行走。但910C的出现,让华为终于能说“够了”:它足以替代英伟达缩水版H20,性能直逼三年前的H100。而2026年将登场的昇腾950,才是真正的“亮剑”——这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入“后910时代”,一个不再依赖小步迭代,而是能以“算力、内存带宽、互联带宽每年翻一番”速度冲刺的新阶段。
为什么是现在?徐直军在全联接大会上的一句话道破关键:“今年客户对昇腾充满期待,团队终于同意公开进展。”这份“同意”的背后,是供应链自主的“后勤保障”体系基本成型。从代工到设备,从材料到设计工具,华为已经搭建起一套不依赖美国技术的“支援系统”。以往910系列的迭代,总被外界追问“离英伟达差几年”,而950的路线图直接给出答案:2026年对标H100,2027年追平Blackwell架构,2028年进入全球第一梯队。这种透明度不是炫耀,而是自信——当技术参数、迭代节奏、精度格式都敢摊在阳光下,说明这些环节已经不怕“卡脖子”。
二、硬刚英伟达:以数学补物理,华为的“非对称作战”
英伟达黄仁勋最近总把“华为”挂在嘴边,不是因为欣赏,而是忌惮。当华为昇腾950宣布支持FP8/MXFP8/MXFP4,还要加上自研的HiF8时,英伟达应该明白:这场仗,中国对手已经摸到了“技术命门”。
英伟达的杀手锏是什么?是精度格式。从Hopper架构的NVFP8到Blackwell的NVFP4,通过降低数据精度来提升算力效率,让AI训练和推理跑得更快。华为昇腾950的回应堪称“精准打击”:HiF8既保持FP8的高效,又让精度接近FP16——相当于用算法优化弥补物理制程的差距,这就是徐直军所说的“以数学补物理”。更狠的是960系列还将支持HiF4,直接对标NVFP4。在算力密度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华为用精度格式的创新,把每一分算力都用到极致。
硬件解耦是另一个战场。英伟达今年推出的CPX芯片,主打推理的Prefill阶段,解决长上下文处理的痛点;华为昇腾950PR几乎同步跟进,甚至搭载了自研的低成本HBM方案HiBL 1.0。而侧重训练场景的950DT,则配备更高带宽的HiZQ 2.0互联技术。这种“预填充+解码”的硬件拆分,英伟达用了三年摸索,华为却能一步到位——不是简单模仿,而是供应链自主带来的“快速响应”能力。
HBM(高带宽内存)曾是英伟达的“护城河”,如今华为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英伟达HBM4要等到2027年下半年量产,华为HiBL 1.0明年就将商用。更关键的是,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正在联合开发HBM,前者提供DRAM裸片,后者贡献混合键合技术——当存储这个“卡脖子”最狠的环节都开始国产替代,英伟达的优势还能剩多少?
三、国产芯片“方阵”:不止华为,寒武纪、阿里们的多点突围
这场半导体“阅兵”里,华为是“排头兵”,但身后跟着的“方阵”同样亮眼。
寒武纪是最懂“情绪价值”的选手,上市至今市值涨超20倍,Bernstein报告把它列为国内AI芯片市场占比第二的企业。但它的底气不是股价,而是“0美国成分”——从指令集到芯片架构,再到制程工艺,全链条自主,确保中国智能产业能“保底运行”。去年量产的MLU-590,FP16峰值算力已经超过A100;最新的MLU-690,市场传言能和H100扳手腕。40亿定增获批,意味着它将拿到更多“弹药”,在通用AI芯片领域和华为形成“双雄并立”。
海光信息走了另一条路——通过并购中科曙光,把DCU“深算”芯片打造成GPGPU(通用计算GPU),目标是成为“华为之后的第二座AI工厂”。第二代产品已经落地,正在政企市场快速渗透。
互联网巨头们也杀回来了。阿里PPU被央视“意外”曝光时,性能参数直接打脸:超过英伟达A800,接近H20。百度昆仑芯三代P800能点亮三万卡集群,最近又拿下中移动十亿级订单,估值直奔500亿港元。腾讯更狠,直接下注燧原科技,当大股东、做客户、搞研发,把“自研+投资”玩得明明白白。这些曾经依赖进口芯片的互联网巨头,现在成了国产芯片的“最大买家”和“试验场”——BAT时代的斗志,正在半导体领域重新点燃。
四、供应链“后勤保障”:从光刻机到存储,那些藏在幕后的“攻坚连”
芯片设计再强,没有设备、材料、存储这些“后勤”,就是空中楼阁。九月的“阅兵”里,这些幕后英雄也开始浮出水面。
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在存储领域发起冲锋。长鑫的DRAM技术曾落后三星、美光8年,现在差距缩到4年;长江存储的NAND早已不是“PPT产品”,今年直接宣布进军HBM。TechInsights爆料:两家正在联合开发HBM,长鑫出DRAM裸片,长江出混合键合技术——当中国企业开始在存储“皇冠上的明珠”动手,全球存储市场的格局要变天了。
设备领域的“新兵”更让人惊喜。新凯来(SiCarrier)刚浮出水面,就被业内视为“中国版应用材料”,主攻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宇量昇的名字可能没人听过,但它的浸润式DUV光刻机已经进厂测试——性能相当于ASML 2008年的NXT:1950i,虽然比现在受限的NXT:2000i差一些,但通过多重曝光技术,完全能触及7nm节点。更关键的是,这台光刻机的零部件国产化率极高——军迷常说“过于落后,可以展示”,宇量昇的亮相,恰恰说明中国在光刻机领域已经突破了“能用”的底线。
五、从情绪到理性:当半导体投资回归产业本质
股市对这场“阅兵”的反应很直接:寒武纪定增获批当天股价暴涨15%,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的市值持续走高,EDA企业概伦电子、华大九天的并购消息不断。但热闹背后,一个趋势正在形成:情绪炒作将逐步让位于理性分析。
过去几年,国产芯片企业靠“替代预期”就能获得高估值,投资者盯着“能不能用”;现在,昇腾的路线图、寒武纪的性能参数、阿里PPU的实测数据都摆上台面,市场开始追问“好不好用”“成本多少”“生态完善吗”。这种转变不是降温,而是成熟——当半导体行业从“讲故事”进入“拼产品力”,真正有技术壁垒、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活下来。
尾声:
九月的这场半导体“阅兵”,没有口号,只有参数;没有煽情,只有进度。华为昇腾的950路线图、寒武纪的0美国成分、长鑫长江的HBM计划、宇量昇的光刻机……这些细节拼在一起,指向一个结论:中国半导体供应链,已经走过了“有没有”的阶段,正在向“好不好”“强不强”冲刺。
黄仁勋说“华为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或许是对中国半导体最好的评价。当华为能用“以数学补物理”的策略追赶英伟达,当寒武纪能拿出“0美国成分”的芯片,当长鑫长江敢在HBM领域叫板三星——这场仗,我们已经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
未来三年,昇腾950、960、970将每年翻番,寒武纪、海光们会持续迭代,设备材料的“后勤连”会不断送来“弹药”。中国半导体的“阅兵式”,不会只有九月这一场——因为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秀一次肌肉,而是日复一日、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力进化”。
这一次,我们不聊“卡脖子”,只看“超车线”。中国芯,正在自己的赛道上,加速狂奔。
来源:我为机狂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