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出现罕见一幕,内塔尼亚胡上台演讲,100多国代表离场抗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00:25 1

摘要: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在联合国大会上,即便各国领导人对某些发言者有强烈不满,也会保持在场,以此表达所谓的“外交礼节”。但这一次,大会现场却出现了大规模的空座位。

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在联合国大会上,即便各国领导人对某些发言者有强烈不满,也会保持在场,以此表达所谓的“外交礼节”。但这一次,大会现场却出现了大规模的空座位。

据报道,当地时间9月2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在他开始演说前,台下有上百名外交官选择直接离开会场,用最直白的方式表明立场。这种行为比在台上喊反对口号还要有力,因为它等于告诉全世界:不想听内塔尼亚胡讲任何一句话。

当然,内塔尼亚胡的演讲内容本身也不出意外,依旧是老套的逻辑。他在大会上展示地图,声称以色列打击胡塞武装、削弱哈马斯和真主党,并摧毁伊朗的核武器和导弹计划。这些话听起来像是以色列一贯的自我辩护,说自己是在“消除威胁”,而不是发动侵略。

报道称,内塔尼亚胡强调,必须尽快在加沙完成所谓的任务,并要求哈马斯释放人质。为了凸显以色列的行动正当性,他甚至提到以军通过扩音器、甚至通过手机,向加沙居民播放讲话,传递“以色列一定会带人质回家”的信息。但问题在于,听众并没有因此感动,反而更坚定了对以色列政策的不满。

而在演讲中,内塔尼亚胡还特别批评了一些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西方国家,称这种做法等于传递出“杀害犹太人会有回报”的讯息。这句话引发了许多国家更大的反感,因为在他们看来,承认巴勒斯坦国并不是为了奖励暴力,而是希望推动“两国方案”,让巴以冲突有个出路。结果,内塔尼亚胡却把这种行为解释为鼓励杀戮,这在外交语境里显得非常挑衅。

更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大会场内的反应已经够尴尬,场外的气氛更热闹。纽约联合国总部外,多股团体举行示威。他们举着标语,喊着口号,不仅有亲巴勒斯坦组织,也有部分人质家属,他们的诉求各有不同,但核心都指向一件事:反对战争,要求巴以停火。

示威者喊出“没有军事解决方案”“带人质回家”,同时也有人举着“阻止战争”“保护以色列”的牌子。这种复杂的场景说明,以色列国内外舆论早已分裂。就算在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内塔尼亚胡也无法得到完全的支持。

而且这场抗议并不只是普通民众的情绪宣泄,很多国家领导人也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点名批评以色列。斯洛文尼亚总统提到卢旺达和斯雷布雷尼察的大屠杀,说必须阻止加沙悲剧重演。智利总统更是直白,希望国际法庭审判内塔尼亚胡和其他责任人。这些表态放在联合国大会这种场合上,分量非常重。因为它不只是外交辞令,而是明确提出要追责。这与内塔尼亚胡演讲时,所强调的“正义行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把视线拉远,内塔尼亚胡此行其实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他25日抵达纽约时,专机绕飞了600公里,特意避开了法国和西班牙的领空。要知道,按照惯例,从以色列飞美国的航班一般会穿过希腊、意大利、法国,路线更短。但这次不同,他只短暂飞过希腊和意大利,接着走直布罗陀海峡,完全绕开法国和西班牙。飞行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了两个多小时。

为什么要绕行?以色列官方没有解释,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去年11月,国际刑事法院对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们故意针对平民发动袭击,剥夺加沙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资。法国和西班牙都是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如果内塔尼亚胡的专机因为任何原因迫降在这些国家,理论上都有可能被逮捕。虽然是否真会动手还存争议,但这种风险显然是他不敢冒的,于是就出现了这条“绕远路”的航线。

其实,这并不是内塔尼亚胡第一次来美国。但对比前几次,他的处境明显不同。今年2月、4月和7月,他都顺利来过美国,并没有刻意绕飞。现在突然小心翼翼,这说明他对国际环境的敏感度在增强。尤其是在越来越多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国际社会对加沙局势愈发关注的时候,他的行动空间越来越小。

只不过,内塔尼亚胡或许没想到,自己不远千里绕道飞行来到联合国,却遭遇如此尴尬场面,这无疑会给以色列外交带来新的挑战。事后以色列方面如何评估这一事件,以及会否因此调整其国际交往策略,都值得进一步观察。

总的来说,这次联合国大会的场景,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外交插曲,而是一种趋势的缩影。以色列继续强硬,国际社会加大反对,盟友支持却越来越孤立无援。未来巴以冲突如果继续恶化,内塔尼亚胡在国际舞台上的处境可能会更艰难。毕竟,演讲可以随便讲,但外交孤立是实实在在的。

来源:顾正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