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择冷门高质量素材:写议论文时,素材是文章的“骨架”。很多常见素材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司马迁写《史记》,用的人太多,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应选择冷门又高质量的素材,这类素材能体现知识储备,让思考显得有新意。比如论述“坚持与热爱”,用“敦煌女儿”樊锦诗扎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积累整理作文素材是提升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建议:
素材积累
● 选择冷门高质量素材:写议论文时,素材是文章的“骨架”。很多常见素材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司马迁写《史记》,用的人太多,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应选择冷门又高质量的素材,这类素材能体现知识储备,让思考显得有新意。比如论述“坚持与热爱”,用“敦煌女儿”樊锦诗扎根大漠57年守护敦煌莫高窟的事迹,既冷门有深度,又能和文化传承等话题结合。
● 结合课内课外素材:
○ 课内素材:课文里的文章、诗词、人物故事都是优质素材,运用到作文中能体现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提升作文文化底蕴。如《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用于论述“学习需要积累”“做事要有恒心”等观点;《史记》中廉颇负荆请罪可用于“知错能改”“宽容”话题;《赤壁赋》中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能论述“乐观面对挫折”。
○ 课外素材:高三时间紧张,要选“应试性强、性价比高”的来源。语文老师发的资料,如作文范文、素材集锦、时事热点整理等,都是老师根据高考考点精挑细选的,临近高考时的资料更贴合考试趋势。
素材整理
● 按主题分类:将素材按“学习方法”“坚持与热爱”“文化传承”“社会责任”“挫折与成长”等主题分类,每个主题积累5 - 10个素材。很多素材可跨主题使用,比如樊锦诗守护敦煌的事迹,可用于“坚持与热爱”“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等主题。关键是理解素材核心含义,知道能论证哪些观点。
● 记录关键信息:摘抄素材时,不用抄整段话,记下关键信息,即人物 + 事件 + 核心观点(能论证的话题)。例如“樊锦诗:扎根敦煌57年,守护莫高窟文物,推动敦煌文化传承与发展。可论证:坚持、热爱、文化传承、社会责任。”这样简洁方便记忆和使用。
另外,还可以从其他维度积累整理作文素材:
● 经典名句:建立“多维解读卡片”,第一维度记录原句出处,标注适用主题;第二维度撰写常规解读;第三维度创新延伸。按“人生哲理”“家国情怀”等标签分类建立电子素材库,配合手机备忘录实时记录灵感。
● 历史典故:采用“古今对读法”,挖掘新视角,收集冷门史料。如将《史记》故事与现代案例对照,提炼共通性;收集宋代《梦溪笔谈》记载的匠人精神等冷门史料。
● 生活观察:培养“五感观察法”,建立“细节素材银行”。每天选择特定场景,记录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信息,定期整理成200字微写作片段。
● 社会热点:使用“热点解剖模板”,对社会热点进行多角度开发。如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可从航天员训练、太空育种、天地对话等方面关联不同主题;淄博烧烤现象可从城市治理、流量时代文化传播、市井文化传承等角度思考。
● 跨学科素材:分三步操作,建立学科知识点清单,标注哲学对应关系,创作主题联想网。如将物理课的楞次定律转化为“时代变革中的破立智慧”,生物课的共生关系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立恒语文